资料阅览常用文档征文简讯报导

我的青春故事征文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07-03 09:0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伴随着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凯歌春风,我呱呱落地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它叫下冶乡,现在改镇了,因为清朝康熙年间在寺庙内出过一位状元,原河南省委书记到村几里外就下车,最早的时候还叫下冶寺(市)呢?那些年,农村非常贫困,相对于今天的生活,吃的绿色食品,住的环保科学,穿的四季一色,行的两腿万里,但我感受到时刻沐浴在大自然的春风里,轻松逍遥,无拘无虑,坦然萧脱,任我驰骋。如今已经三十而立的我,正赶上建团90周年的大好日子,回忆青春岁月无限感慨,带着孩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向生活在城市的丈夫讲述着火热的青春,思绪飘飞,放开记忆的风铃,回味成长的快乐。
吃的天然
1995年上初中的我,环顾全乡,我们家算是村里比较好的家庭了。早上是稠一点的玉米丝汤和玉米面馍,强盛时节腌的酸韭菜,如果是农忙季节早出还要带一些开水和玉米面馍;
在炎热的中午会是稀稠不同的麦仁汤,解暑的绿豆茶和保存完好放空了的桔红透亮的柿子。一天中只有中午炒菜,炒菜时最多用三勺油,勺就是今天咱们家庭小孩子吃饭用的小勺子,经常炒的菜就是红萝卜和夏天或丰收季节煮熟晒干的四季豆和白萝卜丝;
下午是玉米丝汤或小米汤,每天饭里放红薯,家里有吃不完的红薯,不光人吃红薯家畜像样的“补品”也是红薯。冬天上学是火炉里热乎的红薯和晒干了的红薯片和柿瓣。
一日三餐,平平淡淡,只为填饱肚子,只要家里来了亲戚和游村串巷算卦、说书的外乡人,招待叙旧时会多放点油,那时候孩子没有奢望,每天也不盼着来人,只知道上学、放牛、拔菜、烧火,天好疯玩、天冷回家。
住的自然
家住的是窑洞,冬暖夏凉,冬天煤火烧得旺旺的,咂一钎煤往上一盖,用火柱砸平在中间戳个洞,关上门窗,盖上自家地里产的棉花制成的棉被,呼呼大睡,一觉天明。
上学时家里没表,要听鸡叫,有表的,有时睡眼朦胧,常常看错表,踏着月色和寒雪一人就上路了,到校一看,一人没有,为争到校第一,在寒风和夏夜里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再回家睡一觉才知道父母看错表了。
住的地方也不讲究,时常有土块从屋顶掉下,半夜里经常有老鼠“开会”,一路一路,咬烂衣服,寻找食物,从脸上爬过,胆子越来越大,偶尔一张嘴还会咬到老鼠的尾巴,疼的老鼠唧唧逃窜。
夏天室外炎热酷暑,窑洞内清凉湿润,盖得被子要一天一晒,否则晚上会感到水倒在上面一样湿露露的,天只要一热,进窑洞立刻不热,相比今天的空调,也没有窑洞凉快。
穿的安然
衣服只有简单颜色,男孩子穿黑色,家庭不错的穿蓝色,女孩子穿红色,条件较好的穿绿色或粉色等。冬天穿妈妈或奶奶做的棉衣棉裤,秋衣秋裤一年就这一套,穿的不能再烂了再换或拾年长的哥姐或亲戚救济的。春夏天一件的确良,都穿的快化了,穿衣裳不讲究色彩搭配,只要有衣服穿或穿的暖和就行,衣服烂了、磨坏了或化了,就补丁落补丁,穿的小了就让弟妹或亲戚家孩子继续穿。逢年过节家人会拿出仅有的一点积蓄,到大街给孩子买身布料或便宜的处理品,作为孩子过年或考学的礼物。那时候,谁能穿上新衣服表示家里过的不是那么紧张。
脚上是妈妈纳的千层底,一年四季都多穿布鞋,有单鞋和棉鞋,下雨家家户户省吃俭用买双油鞋,就这样的鞋穿在脚上,舒服透气,没有今天的脚气。
行的怡然
干活主要是步行,有时肩扛百余斤重担走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一路小跑,走亲戚带的馍全部是大包袱肩挑。远的亲戚要走大半天,为防止途中饥饿,常带干粮喝路边泉水,到亲戚家饱饱吃上一顿,但返回时早已饥肠咕噜。
家庭略微有点结余的找个木匠做个平车,成为家里重要的交通工具,可以多拉东西,省点力气。再用牛杆套上黄牛或毛驴,就相当于今天的汽车这样神气了。
一年四季花开花落,风霜雨雪,不管路有多远,道有多难,有没有路,农村人只要有事就提腿出行,没有期盼,只有长途奔波看路边野花、河边高林、一半石阶、大雁孤叫、汗水路荫、泉水解渴、不敢停歇而翻山越岭,披星戴月,匆忙行程而抹黑赶家。往往早上黑洞洞上路,带足带齐准备,手提肩挑怀抱,面临刮风下雨,劳累干渴抛之脑后,一路满劲,踏着月光,喝着温饭满足自乐。
打开这扇尘封的童年,回味这段芬芳的记忆,家乡的梧桐树早已遮天蔽日,牛棚前的葡萄架依旧晶莹欲滴,冷暖空调的窑洞封存着多少回忆,用石头砌起来仅挡住半人高的没有男女标识的厕所笑声朗朗,和妈妈一起耕作的土地绿草悠悠,和爸爸一起放牛的小河清泉潺潺,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山坡红叶烂漫。
在淘气树下听奶奶讲故事的蝉鸣,老人家没有享受一天好日子!
在劈山石上听爷爷沉重破石的大锤,祖辈没有过上新生活!
积淀父辈的品格,在党的好政策下,让我考上好学校。
继承家庭的优良,感谢党的好政策,给我分配好工作,让我过上好日子,吃的健康安全、住的宽敞靓丽、穿的体面考究、行的家有轿车。
青春故事多磨难,芳香回忆驻心间,只要树立不怕苦,牢记父母养育恩,坚毅品格多慎言,敢叫日月换新天。谦虚谨慎自警律,教育子孙不忘本,培育儿女有成效,将来孩子有出息,又红又专新一代,感谢党的好政策,四化人才英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