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您需要的资源啦!?本站所有软件高速免费下载,记得下次再来哦,找教案个人博客您下载的首选
软件大小:9.00 KB 下载次数:34
更新时间:2014-05-15 15:23:00
本地下载
快车专用下载地址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有朋友的感觉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软件简介:
《图形放大和缩小》说课稿
一、说教材 
《图形放大和缩小》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本内容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第38-39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一题。本内容是苏教版新增加的一个内容,它所编排的位置决定了它的作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放大和缩小”是图形的各部分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形象的显示出比例的基本内涵,也就是说,为学生学习比例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观察、抽象、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二、说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1、学生已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相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具有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本知识。 
 2、学生具有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的感性认识,认为图形由小到大视作放大,由大变小视为缩小,但与数学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求每条对应边按相等的比来变化有很大的差距。 
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力求体现新课标理念,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主探索空间,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凸显内容的生活化,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体现了学习过程的活动化,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说教法 
由于学生已学习比的意义和熟练求出比值,因此以练习为主线,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为主题引领本节课的内容,讲解穿插在练习之中,运用启发式讲讲练练、讲练结合、以练带讲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点,我采取了如下的教法: 
1、情境引入    2、直观演示   3、合作交流     4、讲练结合 
三、说教学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新课开始我便让学生了解人的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大约是2:1,人的身高与脚的长度比大约是7:1,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公安民警就是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来快速破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想急于了解其中的奥妙,牵引出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的探究欲望逐渐高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的有目的迁移。】 
(二)、 经历探究 抽象命名 
出示例1图帮助学生探究图形放大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从长和宽入手,比一比、算一算,两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巡视,注意收集倍数和比的结论)。 
答案可能1: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宽的2倍,放大后的长和宽都是原来的2倍,也就是说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答案可能2:放大后长方形的长与原来长方形的长的比是2:1,放大后长方形的宽与原来长方形的宽的比是2:1。 
及时帮助学生总结:长对长是一组对应边,同样宽对宽也是一组对应边,我们就说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2倍,它们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再组织学生明确这里的2:1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前项指放大后的图形,后项指原图形) 
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内化概念,我接着出示了两幅图片,让学生快速判断右图是不是左图放大后的图形?学生交流后发现只有对应边的比是相同的,才会存在着放大的关系。 
学生从长和宽入手,通过算一算、比一比,发现了图形放大的规律,这时为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如果要把原来这个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并与他们共同小结:把原来长方形按1:2缩小,就是把长方形每条边都缩小到原来的1/2,缩小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1:2。 
接下来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图形放大或缩小,了解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不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例2的绘图首先让学生读清题意,理解题目要解决那些问题,再让学生按要求画在方格图中,比一比谁画的既正确又美观。 
画完后组织学生观察3个图形,引导他们发现放大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是相等的,同样缩小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也是相等的。也就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有变。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图形的缩小或多或少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因此我利用屏幕中的两张长方形图,放手让学生根据自身对图形放大、缩小的理解对原图进行操作,教师通过计算机演示,帮助学生检验对图形放大、缩小的理解是否正确,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屏幕上的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变化?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的各部分按指定的比发生变化,而且这个比是不变的;变化前后的图形大小变了,形状不变,加深学生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理解,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三)、巩固深化 
本环节安排了两个练习:“试一试”和练习九第1题。 
在教学“试一试”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画好后同桌互相判断对方有没有画对,再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从直角边入手?放大后的斜边也是放大前斜边的2倍吗?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来验证按2:1放大后斜边也是原来地倍。 
    在教学练习九第1题时,着重让学生独立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图中(   )图形是1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它是按(  ):(   )的比放大的。 
(2)图中(   )图形是1号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它是按(  ):(   )的比缩小的。 
(3)图中还能找出哪两个长方形存在放大和缩小的关系吗? 
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只要对应边长的比是相等,图形才存在着放大与缩小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根据指定的比将一个长方形放大或缩小的操作技能,因此在这一环节将操作的对象从长方形拓展到其他平面图形,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画法。在交流环节中引导学生测量变化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并与原来的三角形的斜边相比较,发现斜边也是按相同的比缩放的,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课前想急于探究的问题,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某罪犯作案后逃离现场,只留下一只长25厘米的脚印。已知脚的长度与人体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测罪犯身高大约是多少吗? 
(五)、丰富内涵、总结质疑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为学生列举了深圳的世界之窗部分建筑是将世界各地的名胜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进行建造的,还有冲洗照片,汽车、飞机模型制造,复印文件,绘制地图……都是应用了这些技术,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使学生直观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再次对知识进行梳理,对于知识经验相对贫乏,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辨析异同,从而认识并理解知识的本质。同时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找一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亲近数学,体会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四、说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放大2倍     2:1 
  缩小1/2倍    1:2 
对应边长的比都是2:1(1:2)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这样的板书,一目了然,突出重点。使教材内容的要点简明的体现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