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校园活动建军节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09-24 20:0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二)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在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维护海洋权益的斗争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1、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
东海面积770000平方千米,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冲绳海槽大部深度超过1000米,坡度很陡,形成西部大陆架和东部岛架的天然分界。但日本却提出以东海中心线为界,企图占去我2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
钓鱼岛群岛位于台湾东北约120海里处,由数个岛屿与岛礁组成,面积3 • 64平方千米。公元1403年以前,钓鱼岛即被中国人发现并命名,明朝把钓鱼岛正式划入了中国的海防范围。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将钓鱼岛群岛随同台湾一起割让给日本。1945年日本战败,我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的同时,客观上也收复了钓鱼岛的主权。但是,日本投降后,冲绳受美国托管,美国却将我钓鱼岛作为靶场,并违反《开罗宣言》,于1971年把钓鱼岛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2、南海争端
A、 南海的地理价值
南海东西宽1667米,南北长2690米,由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及其诸岛屿岛礁组成,面积350万平方千米。水深平均1100米,最浅处500米,最深处5559米。
南海是连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南海是大型舰船的试验场。
南海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达600亿吨,天然气为120平方千米,还有丰富的稀有矿藏和丰富的水产资源。
B、争端的由来
60年代前,南海周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南海提出争议。世界上18个主要国家出版的 198种地图都把南海列入中国版图的范围。
自60年代在南海发现了大油田后,争端即起,并且越演越烈。
70年代后,菲律宾率先侵入,接着马来西亚、越南、文莱侵入。
C、现状
目前我国只控制了6个岛礁。
越南侵占了27个岛礁,与15个国家的30多家石油公司联合开采石油,年开采石油2000万吨。并向有生存能力的岛礁移民,修建了若干个军事基地,派驻了2000多名军事人员,坦克60多辆,火炮数百门。
菲律宾侵占 了8个岛礁,与15家外国的石油公司联合开采石油,钻井数十口。1991年钻井3口,每口井储量1亿吨以上,每口井日产原油 700余吨,并在岛礁上修建了军事基地,同时还炸毁了我设在岛礁上的标志。
马来西亚侵占了3 个岛礁,与27家外国石油公司联合开采石油,开采面积达24万km2,已深入我传统领海120海里,年开采石油800万吨,天然气110亿m3。在侵占的岛礁上派了驻军,修建了军事基地。印尼侵占了我传统海域5万km2,打井17口,其中有一口天然气井为世界十大气井之一,储量达11亿m3。
文莱侵占了我传统领海海域3000km2,打井200多口。
D、有关国家的企图
越南向马来西亚、菲律宾建议:以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海岸线为准向外 200海里为各自的海区,再把剩下的南海海面积分为4 等份,每个国家(指中、越、马、菲)各一等份。此建议立即得到了马、菲的响应。
菲律宾提出:南海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应有联合国安理会或国际法院裁决。
日本则表示:正在忧虑地注视南沙事态发展,有可能卷入保护海上航道的行动。
美国直言不讳地说:在南海和东南亚地区有美国的重大利益,美国要在南海争端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提出要仿效《南极条约》,建立包括争议各方以及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尼等国在内的国际性《南沙权利机构》。
俄罗斯、新加坡、印尼等国附和美、日等国,表示南海争端属国际性的问题,不仅其他国家可以参与南海资源的开发活动,而且应在该海区建立一支提供航海保障的国际海军力量。
E、我们的原则与对策
形势:目前的局面表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出于侵占海洋国土的需要,印尼、文莱处于掠夺海洋资源的目的,必然会一保现在已经占领的岛礁,二夺另外一些岛礁。越南加入东盟,其目的是想与东盟联合行动;菲律宾态度积极,是想借助越南的力量抗衡中国。美、日、俄则从大战略考虑,期望南海局面长期维持下去。
原则与对策: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与东盟对话,保持友好关系,争取和平解决;
发展我海、空军力量,取得绝对的制海、制空权;
揭露美国、日本、俄罗斯的阴谋;
做好南海的战场建设。

(三)中日关系
1、在历史上,日本曾数次入侵中国,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历史上日本曾杀害我军民3500万,造成我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圆,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圆。
2、目前,在日本国内仍有一批军国主义分子不承认曾侵略过中国,狂叫“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妄图篡改历史,企图重振往日军国主义之威风。
3、在对华政策上,把提供经济援助和技术转让与政治问题挂钩,使中日关系注入了复杂的政治因素。
4、在经济上企图控制我国,反对中国经济发展,大力渲染“中国威胁论”。
5、在军事上企图建立军事大国,每年军费高达 500亿美圆,仅次于美国。为了对付中国,已经与美国组成了反共联盟体系,参加了美国的地区性“反导”体系。
日本战争法案的主要内容:
1、周边事态法案;
2、自卫队法修正案;
3、日美相互提供物品劳役协定修正案。
“周边事态法案”的核心内容:
“置之不理日本就有遭受直接武力攻击可能的事态,不具地理性质,而是着眼于事态的性质”。事态的性质由下列内容构成:
1、日本周边地区武力纷争逼近。
2、武力纷争发生。
3、武力纷争虽暂停,但尚无法恢复正常秩序。
4、某国发生的内乱、内战等扩大为国际问题。
5、某国由于政治体制改革造成混乱,大量难民涌向日本的可能性。
6、某国行动被联合国安理会裁定为破坏和平的侵略者行为而成为经济制裁对象。
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的实质:
1、防卫范围扩大,从“日本本土”扩大到“周边地区”。
2、防卫内容增加,从提供基地变为实战配合,由“专守防卫”扩展到参与美军在海外军事行动。
3、突破了现行日本选法的禁区,从重振军备发展到海外派兵和行使集体自卫权。
新指针法案的通过,标志着日美军事同盟由“防御型”向“进攻型”全面转变。

(四)中印关系
1、中国和印度有着相同的受外来侵略与压迫的历史,两国都是文明古国和发展中国家。
2、中国和印度有着数千公里的未定边界线有待解决。
3、1962年曾发生了中印边界武装冲突。
4、目前,印度视中国为假想敌,并扬言印度发展核武器是由于中国的威胁。
5、长期支持达赖在印度搞分裂我国的活动。

(五)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是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原中苏关系后,在国际事务中有着相同的目标、相近的看法、相似的利益和存在着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安全环境等方面较大的互补性而发展起来的战略伙伴关系。
1、1959年前的中苏关系(插入影视资料)
A、历史上沙俄曾入侵我国,杀害我国国民,掠夺我资源,侵占我领空、领海、领土,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了我国150万km2的领土。
B、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曾在道义上和革命理论上给予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支持。
C、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及时地给予我国抗日战争以极大支持。
D、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斯大林又及时地全面地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我国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外交斗争的伟大胜利。
E、但是,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背叛了无产阶级革命,大搞“老子党”,当受到我国批判后,则恼羞成怒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致使我国的国防工业、民用工业、农业等数百个项目遭受了巨大损失。
2、低潮中的中苏关系(插入影视资料)
A、中苏关系破裂后,前苏联领导人把我国视为最危险的敌人,对我国实行了全面的封锁和包围,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
B、为捍卫马列主义,在思想领域中,中苏之间进行了公开论战,即中共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中苏关系恶化到了极点。
C、1969年和1975年分别在我国珍宝岛和新疆地区发生了中苏边界冲突,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E、苏联在7000km的中苏边界线上以及数千公里的中蒙边界线上陈兵百万、坦克13400辆、作战飞机2000架、舰船600余艘、战略导弹数千枚,严重威胁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的安全。(插入影视资料)
3、修复后的中俄(苏)关系
A、1991年苏联解体后,前苏联被分成15个国家,俄罗斯接管了前苏联的大部地域、武装力量、军工企业,拥有较强的国防实力。B、美国霸权主义的扩张行径把俄罗斯与中国联在了一起,经过了三十多年风风雨雨的原中苏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中俄关系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C、两国领导人的互访,相互间的谅解,在国际问题上的一致看法,促进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D、1996年 4月,中俄建立了战略伙伴协作关系。
E、1997年 4月,中俄塔哈吉五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至此我北部边境安全得以保障。
F、1998年 7月,中俄塔哈吉五国通过谈判的方式,妥善解决了边界问题。
G、但是,在俄罗斯仍有一些人鼓吹“中国威胁论”。
4、俄罗斯的战略思想
A、保证俄罗斯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打击作用。
B、大力发展军工企业,重振往日威风。
C、俄罗斯认为,其危险主要来自北约,重点应付周边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D、在作战样式上,强调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攻防结合的机动作战。
E、走精兵之路,压缩规模,重点建设快速反应部队,发展机动力量,实施机动作战。
F、战略重点在欧洲,同时重视东方和南方。
5、俄罗斯的军事实力
俄罗斯有现役部队150万人。
其中:
战略火箭军20万人
陆军48万人
防空军17万人、空军17.2万人
海军22.7万人、空降兵4.6万、其它军队80万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现代国防教案

下一篇文章:三代人共话家风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