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自主学习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11-02 21:1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让自主学习不盲目

在繁多的课程改革模式冲击下,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多的被教育者关注,借此机会我也谈几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轻松、更迅速。”为此我首先在课前预习中做文章。

一是课前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地识字,再组织展示识字成果,交流识字方法,这样改变了学生在识字中一贯被动的角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轻松愉快地认识生字,同时在交流中巩固识字成果,优化识字方法,有利于识字能力的提高。二是课前自主预习课文,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当然这样的作业不带任何“好处”,往往很容易架空,布置的结果和没布置一样,为此,我制定了课前预习奖励政策——凡预习中提出不是机械照教科书搬来而是自己探究查询的问题将减少第二天作业的一半。这样学生有了探究的动力,自主预习课文的积极性自然高涨起来。

其次,重视“自主学习”教学的主体性、探究性、参与性、多维性等特征。强调“学”为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探索、理解、掌握知识及其形成过程,并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积极参与探究,力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态得到开放,真正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师生、生生、群体等)局面的出现。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交互活动和交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学习媒体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创新能力的目的。

再次,教师应创设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多种教学途径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如:编写、表演课本剧;收集、整理、观看文字、图片资料;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了解文本,走进文本;联系身边资源巧让学生与文本相融;举办故事会和辩论会 。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最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要具有开发性,在自己学科权力行使范围内灵活与班级工作挂钩,改变传统的以分数作为唯一依据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实际,以创新为主要指标,注重评价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在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标准的前提下,设立确定每个学生的可行性目标,允许部分学生异步发展,允许一部分学生“先富”(指冒尖)起来,要多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评价的标准要从注重“相对标准”转移到注重“绝对标准”与“个体标准”相互结合。用相对标准进行评价,可以确定每个被评价学生在班内所处的位置,这种过分强调个人竞争的评价,容易造成好学生骄傲自大,学困生忧虑自卑。而采用不以对方为敌的横向对比,学生通过学习,都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既转化团体内部的争名次的矛盾,又可以激励全体学生向着教学目标共同前进。并通过个体标准,使学生认识到“过去的我”、“现实的我”,进而设计“未来的我”,以增加发挥自我潜能的决心和勇气,这样自然就会将班级内部的竞争转化为班级中的每个成员自身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的自我竞争。

当然自主学习还要重视“导”。 导学要把握时机: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恰如其分的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即是说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的最强烈之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以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我们只有从学生的疑问入手,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并倡导学生学习中主动参与、善于思考、乐于探究,才会起到自主学习的根本作用,不成为形式上“赶时髦者”。

 

 

 

 

 

 

 

 

 

 

 

 

上一篇文章: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下一篇文章:枯叶蝴蝶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