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论文

儿童在自我发现中获得价值观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6-04-11 05:34: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儿童在自我发现中获得价值观
——以图画书《大脚丫跳芭蕾》为例
儿童的成长是完整的、立体的,他们需要在自然的环境中获得生命价值观。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深切感到教育多以知识为核心,缺少整合,多是功利化的,碎片式的。以教材为中心,以讲解问答为形式的格式化教学,忽视了对儿童思维的关注和精神的培育,很难激发学生对意义的探寻。那些携带着价值观的情感态度的元素应该在儿童学习生活中过程渗透形成。
围绕清华附小“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育人目标,我一直在努力寻求提高语文素养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主题教学就是其中一个,而整本书阅读则是我的一贯主张。
就整本书阅读来说,一般路数是看封面、读故事、品细节、悟主题。这样按部就班的教学,学生感受不到自我发现的乐趣,实际上还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怎么能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体会,进而认可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亦步亦趋依附教师的暗示?
《大脚丫跳芭蕾》是美国作家埃米?扬创作的一本图画书,讲述的是一个有着一双超级大脚丫的女孩儿贝琳达克服困难、追寻舞蹈梦想的故事。主题简单,但内涵丰富。我和五年级的孩子一起,在自觉读图与读文字中,发现其中的故事、奥妙,不仅实现语言生长、思维发展,更实现精神的成长——他们的价值观非常自然地、生动地,水到渠成,甚至是理直气壮地说出来了!
一、三次“我发现”环节中推进价值观形成
问题与环节越简约集中,儿童创造的火花越容易迸发。循着儿童呈现的样态走去,也许就是我们课堂的行走方式。教学中,我放弃了自己驾轻就熟的教学方式——问、答、引的循环往复,以一个看似最简单、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请学生说说“我发现”,打开了学生心灵之门。学生回答问题,也以“我发现”为基本的句式。这发现的过程,是儿童呈现内心世界赞美与批判的过程,更是儿童经由自己和伙伴的发现,实现价值观的自我建构与完善的过程。
发现的过程分为三个大的部分:
初读整本书:“我发现”。这一环节是发散的,任由学生“畅所欲言”,从整体上、细节上、人物的表现等方面,发现封面、发现情节、发现线条、发现颜色。
再读整本书:“我还发现”。从构图以及选材等方面发现。如书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龙头下的一滴水”,厨师勺子上的“一滴汁”,观众眼角旁的“一滴泪”;画面相同的“大剧院”里,相同的三个评委,却是前后不同的评价;每次厨师出现,不变的衣着,却有着每一次情节不同的厨师动作及表情的变化……学生自己发现了不变中的变化。
续读整本书:“我还要发现”。师生共同推荐本书作者埃米•扬的其他作品,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大脚丫系列的另外三本书——《大脚丫学芭蕾》《大脚丫游巴黎》《大脚丫和玻璃鞋》,进而在课外阅读,继续发现,继续思考。作家埃米•扬就在现场听课,学生现场采访,发现作者的设计意图等等。
通过对学生发言的统计,关于“我发现”的内容,学生共推测79次,占所有发言次数的64.75%。其中,推测情节占30%,如“我发现封面上这个人脚很大,应该是在跳芭蕾舞。这个人应该是个女孩,看她的表情,我想她一定是享受跳芭蕾的。”推测人物心理占46%,如,“费莱迪先生的形象总是憨厚,善良的,没有变,但他的心情随着贝琳达而改变,说不定他也是爱好音乐的人,可是他没有实现,看到贝琳达成功,他仿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推测主题占18%,推测作者意图占4%,其他内容占2%。(牛:从发现的到我推测,这就是思考的深度的变化,思考的质的变化,思考的真正价值所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思辨能力的生长点。)
以上“我发现”,看似与价值观无关,但通过关于情节、人物心理、主题与作者意图的“发现”,一步步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书籍对话,形成了自己对于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的判断。由此可见,发现的过程是逐步从外在表象进入内在价值观的过程。(牛:在听课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的发言总是浮于表层,教师不知从何角度启发,学生不知从何角度深入,读了此文,这也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观察引向深入,把思考引向高度的方法和途径啊!)
二、两次(下面表述因为删减,两次不明显。原来是利用已有图画,再是创生图画)利用“图画”丰富价值观内容
图画书的教学,重在通过图画发现意义。看似静止的图画,其构图、色彩等任何一个细节,都意味深长。这些内容会让儿童感到书中的故事就是身边的故事或者是自己的故事,书中的人物仿佛身边的某一个人或似曾相识的自己,从而与其共同体验人生命运的变化以及价值选择的矛盾。因此,抓住图画,品味细节,在读懂和创造图画中丰富价值观,成为这一课的重要内容。
首先是引导学生读懂价值观的表达形式。我先带领学生发现色彩对人物情绪的作用,学生根据这些经验,开始关注色彩,慢慢地能够发现色彩所能传递的情感信息。学生有这样的表现:
生:灰白色让我感到非常低沉,象征着贝琳达的难过。
生:就像出现了雾霾天,让人感到压抑。
生:她还换了一身灰色的衣服,好像要和舞蹈说再见了。
生:大家仔细看,贝琳达挂舞蹈鞋的时候,还给舞鞋打了个蝴蝶结,说明贝琳达心里不忍心抛弃芭蕾舞,还是惦记着跳舞的。
生:而且尽管换了灰色的衣服,但她还背了个粉色的包,穿了双粉色的鞋,说明她还把梦想带着身上。
生:她一直没有忘记跳舞,之前虽然把舞蹈鞋还有衣服收起来,但是她还没有完全放弃,即便穿着服务员的工作服和工作鞋,也都是代表着梦想的粉色。
生:原来灰色的背景,变成了蓝色,而且越来越浅。蓝色代表忧郁,由深蓝变成浅蓝,表示她的心情越来越好。我感觉到了一种希望。
生:我觉得蓝色一定程度上也代表浪漫,她对芭蕾舞事业充满了希望,沉浸在甜蜜的梦幻中,她的表情一直在笑。
我引导学生自己创意图画:如果你是插画家,你打算怎么表达贝琳达很难过?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板画,其他同学展开想象谈。学生画完以后,有了如下的精彩呈现。
师:找一位你的知音,你看看他是否能够读懂你的画面。(生指某同学)
生:你画的乌云象征着贝琳达的心情,闪电就像晴天霹雳,表示评委的否定。贝琳达手里明明有雨伞,却不打,说明她的内心里也正在经受着暴风雨般的打击。(掌声)
生:你们猜得很对,我真的没找错人。(大笑,掌声)
师:哎?你创作的画面里为什么没有贝琳达?
生:贝琳达难过得好像躲在大雨里看不到了,所以我没有画出来。
师:哇,你的创作独特,和埃米?扬平分秋色!
有了以上的生成,我追问学生:如果给贝琳达在浴室的画面选一个背景音乐,你选择什么样的?学生认为是悲伤的或者说低沉的。我帮助配上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曲《天鹅之死》,让学生感受贝琳达当时的情绪。这样,画面、音乐、语言等几方面融为一体,学生受到艺术感染的同时,体会到,一个人如果没有热爱,将是多么痛苦,没有自己的追求就像鸟儿剪掉了翅膀!那么,后来的贝琳达如何?她的命运又会怎样?生活给她关了一扇门,当给她打开一扇窗时,她又怎样面对?由此,学生感到贝琳达从来不变的追求,原来命运给予她这样的“礼物”,让她更加珍惜并感恩这个世界的一切人。
其次,在以上借助已有图画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让学生创生图画,丰富对人物内心的理解。例如在读到剧院大指挥的“惊讶,感动”的画面,再次让学生动态表演,前提是超越画面所表现的“惊讶”与“感动”的画面。于是学生们各个用动作表演属于自己的“惊讶”或“感动”的表现形式,超越了画家对大指挥的描绘。原来书本上的人物画面活了起来,丰富了起来。学生的亲身创作与体验,让其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当你不变地追求的时候,当你如此热爱生活的时候,命运一定会给予你如此肯定与赞美!
可以说,儿童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建构,应当是远离空洞说教的,应当是伴随着审美体验的,应当是凭借着话外之音、境外之韵自然而然生成的。这一课的教学中,和学生一道,凭借图画书独特的表达方式——图画,价值观如盐溶于水,自然而然被吸收接纳。
三、多种主题解读与体验中完成价值观自我建构
由于书的情节简单,教学过程也很简单,始终围绕一个“我发现”展开。然而,学生却感悟到“丰富而深刻”的主题内涵。这些一个又一个语词,与学生的生命成长编织起来,实现语文素养整体提升基础上正确价值观的自我建构与完善。
1.丰富的主题解读
在学生共计206次发言之中,出现与主题相关词语124次,占60.19%。其中包含对主题的解读、对主题的感受、对主题的评论三个维度,反映了学生对各个层面主题的认知。其中对《大脚丫跳芭蕾》主题的多元解读是学生发言中最突出的特征,出现缺点、困难、梦想、自信等相关词语达到98次,占“与主题相关词语”这个维度总频次的79.03%。
五年级的学生有这样的认识,出乎很多人意料,是发现的方式激发了他们,是整合的内容撬动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阅读经验和个性体验,深入文本,学生从故事层面到生活层面,又从哲学层面到价值层面,生成丰富的主题,为学生种下思维的种子,打下精神的底子。
2.深度的人生体验
在学生丰富与深刻主题感悟的背后,是儿童的体验、领悟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思想轨迹和价值取向,儿童在故事中对于人生获得了深度的体验。
比如,课堂上学生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贝琳达从在乎到不在乎,是谁或者什么改变了她?学生小组讨论,觉得厨师、费莱迪乐团、顾客、贝琳达的伯乐——指挥家,都给了她很大的帮助。于是就有下面的精彩对话:
生:这些人虽然都很重要,我感觉最重要的还是她自己,自己改变了自己,她变自信了,就不在乎别人说的话了。
生:是一种无论今后遇到类似评委这样的打击,或各种困难,都宠辱不惊的不在乎。(热烈掌声)
生:我们现在有一个问题,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书中贝琳达应该是代表什么人,厨师应该是什么人,那些乐团的指挥应该是什么人,评委那些人是什么人,我们需要解决什么呢?
生:其实就是生活中的贵人,敌人,自己等等。
生:比如说厨师和大指挥,都是贵人。评委吧,评委就像敌人,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她的缺点,逼迫她,让她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个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写大脚丫跳芭蕾?于是学生又将讨论引向“大脚丫”的意象。
生:贝琳达也不是完美的,她有一双大脚丫,但就是这双大脚丫促使她变完美,促使她进步。
生:我感觉这个大脚丫象征着人的缺点,你不用管自己的短处,把长处做到很好,就没人在乎你的短处了。这个故事非常好地影射出这个道理。
我们看到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大脚丫”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也成为一种力量,一种能够启动人生的力量。
学生美妙的发现之旅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学生会有这么丰富而深刻的见解?一是因为学生平时大量阅读;二是学生一直在阅读其他图画书;三是这节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学生才能真正发表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经历学习过程,才能一点点地拔节生长。我们在课后做了一个统计,一堂89分钟的课(2课时),学生活动时长达58分钟。在上课过程中,当老师要做总结或转向另一个话题的时候,有5次被学生打断,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可见,教师的给学生留下多大的空间,学生就表现出多大的创造力。
朱小曼教授说,价值观教育为什么要做的那么生硬呢?价值观教育为什么一定要灌输呢?窦老师和儿童一起阅读的过程就是播散价值观的种子、真善美的种子的过程。教师只是起了一个调动的作用、帮助疏导的作用,却一步一步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表达价值观,在认同价值观,在体任价值观。
借助关于主题与人生的深度体验,实现“语文立人”,是我一直以来实践的主题教学的核心理念。《大脚丫跳芭蕾》与其说是我为学生们上的一节课,不如说是因为教师的有意放手而实现的儿童的自我成长与自我教育,为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儿童不是成人世界的附属品,不是可以随意填充的容器,真正的教育,唯有在受教育者本人的自觉中才能发挥作用。在提倡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需要思考的也许不仅仅是我们作为教师该怎样将核心价值观背下来,而是去思考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在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一次次体验中,将其转化、细化为一个个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儿童的心灵世界里,编成一个夏洛的网,成为生命血肉里永远不可或缺的人生“胎记”,从此界定一生的精神格局。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及所有教师的教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