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制度职责

初中生行为规范教育心得体会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5-12-17 08:41: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一个初中生养成健康的日常行为习惯(规范),不仅与后天的成长环境、教育引导密切相关,同时,跟他与生俱来的气质也有关。
家校要联系,是当然的事实。可是,有些秉性顽固的孩子,即便开展家校联系活动,他们也未必能改掉迟到、骂人等不良行为。所以,我认为,学校教育在关注学生的纪律教育、品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教育、理想教育,唯有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综合治理,学校才能走出长期以来最原始的那种“反复抓,抓反复”的德育低谷与困境。
面对深受网络游戏诱惑的孩子,倘若用教师苦口婆心尽情说教能奏效的话,那么,大人就可高枕而卧了,就无需绞尽脑汁了。然而,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独特的,诡秘的,大人未必能理解。教育者若不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是无法驾驭他们的思想的。
作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在校小公民,不得不改正其身上那些不顺应社会规范的言行,不得不接受学校老师的教育,否则的话,任其过分的我行我素,将来就会严重违背众民的意愿。
我认为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最关键的第一点,就是是要顺应孩子的天性,重视个性教育,做好个别同学的心理疏导。在课堂纪律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面对不良言行偏偏屡教不改,他明明已经深刻认识到那么做是错的,规范言行只维系两三天,第四天又重犯了。那些外向孩子是最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对象,他们很容易激动,注意力容易转移,是最难驾驭的学生群体。所以,很多老师特别喜欢孩子乖巧听话,是很有道理的。教室里唯有安静,班级同学才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即使学生积极发言也需要顺序,七嘴八舌的说也听不清楚。
通过仔细观察并分析,我认为不良言行(丢纸屑、拳打脚踢、课堂说无关的话等)的屡犯过错,是由于该生缺乏逻辑的神经系统等心理机能在言行上的具体体现,是该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偏差的折射,是从小未得到亲生父母细致纠错而留下的后遗症。面对这样的孩子,最好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将孩子上课的言行引到健康向上的学习轨道上来。如果一个班级外向型的孩子分布太广,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是一份艰辛的挑战。非常希望学校教务处在初一分班的时候,能够采取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孩子合理调配的策略,让每个班级的学生,内向与外向的孩子各半,那样,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包含学习习惯)必然十分有益,对老师开展日常德育工作,也是一份宝贵的支持。
其次,我认为初中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应该跟理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的青春期、关键期,其学习方面、做人方面过渡得好,可以顺利进入普通高中的学习;过渡得不好,如果言行举止符合规范,至少还可以进入职业中专(高中)继续求学,只要获得一技之长,可以参加动手实践顶岗就业。相反,倘若严重违纪,势必影响继续升学而混入无业游民的队伍,这必将殃及家庭和社会,可能造成无穷的祸患。据公安部门统计,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那些好吃懒惰的男生和虚荣懒散的女生,就属高危人群,最该引起教育者的广泛关注。
理想是人生的指南针,是端正自我行动的原动力,是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不绝源泉。一个孩子若能胸怀梦想,那么,这个梦想势必激发他不断地纠正个人不良言行的信心。一个想上进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阳光少年。他一定具备廉耻之心,他一定充满勇敢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所以,学校的文化建设不能缺少理想教育,要将升学与理想的引领紧紧地拧成一股强大的德育力量。鼓励学生实现中国梦,首先就要鼓励他们从实现个人梦起步,将来,才能像青年时代的鲁迅那样,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三,学校各科的教育教学都应积极主动落实日常规范教育。各年级各班级要努力打造健康科学的集体舆论导向。
结合政治教学关于《思品》课的学习,将所学的公民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的实际行动,在日常言行中不断践行,强化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结合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通过写日记或习作,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对个人不规范行为进行反思内省,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改正错误,不断成长。
第四,孩生长环境离不开家庭和社会,所有相关的大人都必须为少年朋友做出言行方面的垂范,单靠学校建设和老师们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健康的家居环境和学习条件,孩子的身心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孩子的心灵受到环境伤害后,就无心读书。孩子一旦迷恋上网,就会陷入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甚至忽略了身边的亲情和友情。这些,不是靠老师的耐心教育就能马上奏效的。农村初中的孩子与城里孩子的言行存在差异,与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息息相关。比如,卫生习惯方面,农村孩子往往比城里孩子更差些,这跟家庭引导有关。
社会切切实实是个大染缸。现在,网络那么发达,一个微博短信,瞬间能传达八千里。学生几乎人人一把手机,他们天天与网络绑在一起。中国哪个地方发生什么好事或坏事,好奇的孩子们总是比老师知道得早。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社会人情的风气走向,人文环境的优劣趋势,所有的一切,都让广大初中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影响
有些孩子为什么不乐意读书?除了小学基础差之外,他们认为:唯有找得到好工作才能正常生存,而自己的家长没有多少社会地位,即使将来大学毕业也会因没门路而找不到好工作,于是对前途丧失信心了。所以,老师一定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激励孩子的上进心,家长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生活习惯,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主动求知,其言行就会越来越规范。倘若我们的社会能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和美丑观念,在善待国民方面做到公正诚信,那么,孩子的言行也会深受良好影响,对纠正不良言行也会起到警示作用。
总之,规范初中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校教师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德育工作者(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正确工作方法,家长对孩子的良好影响,社会文化媒体的正确引领,无不对孩子的先天不足之心灵起着重塑的作用。只要孩子的心理健康了,品德端正了,那么,他们的日常行为必然就随着规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