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六年级语文

别饿坏了那匹马优秀评比教案

发布者微信

    
(三)、研读文本,感受人物品质
1、是啊,本文出现的几个人物都很可爱,都有他们的美德。但是,最可爱的、最让人感动的人又是谁呢——书摊主人,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他最令我们感动的就是因为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别饿坏了那匹马。他说了几次?
2、根据你现在对课文的了解,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学生畅所欲言:
①、“别饿坏了这匹马”完全是谎言;
②、“那匹马”是残疾青年虚构出来的;
③、“别饿坏了”是残疾青年“收购”马草的虚假理由。
④、虚构“那匹马”,编造收购马草的理由,都是要让“我”有书看。
⑤、不但是为了让我有书看,而且想让我看得心安理得。
师小结:是啊!一个谎言,为的是满足我渴求读书的欲望;一个谎言,白白牺牲了自己每天几个子儿的收入;一个谎言,还要每天为我服务,给我腾出一张小凳子……这种谎言,昭示的是美丽的心灵,是乐于助人的品格呀。所以,我们可以称这种谎言叫——美丽的谎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题目入手,透过题目揣摩内容,领悟意蕴,训练学生学会读题、审题、学会由题统文、由题悟文。】
(四)明白真相,体会真情
1、再美的谎言,总有被揭穿的时候。请大家齐读这一部分“可是迟了……”(课件出示)
2、已经发现这是一场骗局。你们能发现吗?自己读书,看看谁能早早地发现这是一场骗局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①.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②.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③.“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3、情感体验:同学们,身患残疾的书摊主人,为了一位酷爱读书的能心安理得地看他的书,收下一堆废料却说是好马草。此时此刻谎言已经揭穿,谜底已经解开,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学生各抒己见表达感动之情。)
4、小练笔:“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什么?你能继续往下写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紧扣“美丽的谎言”展开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本身,从主人公的外部表现去发现谎言之“谎”;另一方面,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揣摩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去挖掘谎言之“美”;而在整个过程中都注意由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悟,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理念。】
三、自我建构
(一)、作者在表现人物品质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方法?
(二)、走出文本,进行阅读迁移
1、谈话引导:人世间有许多人,为了亲人,为了他人,说过美丽的谎言。你们还知道这方面的故事吗?
2、课件出示《妈妈爱吃鱼头》,学生阅读,集体交流感受,感受人间真情。
3、总结:我们的社会,是个讲究诚信的社会。但是,为了他人利益,为了他人的幸福,有时候,谎言也是美丽的,正是这美丽的谎言,才显得我们的社会更加诚信。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有利于课文主题的强化,让它所要颂扬的美德得以在学生心中升华;又有利于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扩大阅读面,促使学生把兴趣推广到课外阅读中去。】

附板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 我
(热心、善良) (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一、 紧扣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开展主题教育
生活处处有真情。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主题安排教学内容的。所以,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前,我预先推荐了同一系列文章,《天使的吻痕》、《最后一片叶子》、《妈妈爱吃鱼头》、《善意的谎言》、《高贵的施舍》……预先布置学生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再预习课文。这样,有了这么多相关文章的阅读,孩子们对于蕴涵其中的情感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感悟。这样的主题教学,更符合语文的特点。
二、 让学生在语言的精妙处驻足,学习写作方法。
一篇课文真正精妙的语言表达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与品味。如果作为教师缺乏审读教材的独特慧眼,就难以发现有核心教学价值的精妙之处,教学就流于面面俱到,走马观花,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给学生留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在语言精妙之处驻足鉴赏,细心揣摩,反复吟诵,直至领悟其中滋味,这才是语文教师的为师之道。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句子,语言细腻精美,不可不读,不可不品。于是,我引领学生去认真品读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去感受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学生通过自己的潜心揣摩、反复吟诵,从文中的一句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品读出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人间有真情,细节见真心。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感受到文章的精妙之处。学生在语言的精妙之处得以驻足。
三、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质疑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历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从而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本课教学中,我主动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意识,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乐于与学生对话,专心致志倾听学生的发言,体验学生的情绪,不失时机地抓住来自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捕捉到了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化语言、发展语言的“点”,精当点拨、精心唤起、精巧引导,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这是一篇很好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课文,细读起来,意趣无穷。我只把它当做一篇略读课文来教学,匆忙一扫而过,其中很多值得体味的东西流失了,感觉是一种资源浪费。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