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九年级语文

智取生辰纲课例报告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1-12-01 18:1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智取生辰纲
  •   公告:

    

《智取生辰纲》课例报告
问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同时还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此如何在学生读书与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课题。
我们在实践中的确走过很多弯路。现实的语文教学中重阅读,轻作文。阅读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分量,而在我们语文教师的眼中,作文教学确实也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于是出现了作文课时被阅读挤占的情况屡见不鲜。再有目前使用的教材版本在写作方面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很多一线教师苦于不好把握,故而也轻视作文教学。
正式鉴于这样的实践背景我区中学教研室提出了“读写结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题。
我这次参加区中学教研室组织的主题赛课活动,通过自己做课和观摩兄弟学校同行们做课对该主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研究过程描述
我们研究的主要渠道是在进行一定的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参加学校备研组的集体备课,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区级层面中心备课组活动和区级联片教研活动。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共性的教学案例,走进课堂,尝试着进一步突破实现主题。本次我们在进修学校中学研训室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深入兄弟学校教师的课堂,通过观摩他们的课堂,了解课堂实践收集数据然后进行课堂问诊,主要针对在课堂中是如何突破主题的相关环节进行反思与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问题策略。
关键事件讨论(课堂实录)
我们语文组的这几节课主要是在区教研室的组织下集中展示,我作为参加做课教师为大家做了一节课。这节课上我为了突破“读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走进课堂,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观摩兄弟学校同行的课,初步尝试如何更加有效的实现这一主题。
黄泥岗买酒醉饮
师:课文的明暗双线索交汇于六月初四的黄泥岗上。我们一起来学习英雄好汉的斗智斗勇。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下相关段落。其他同学认真考虑杨志与吴用是如何开始智斗的。
学生读书
生:当卖酒汉子出现时,军汉们要买酒,被杨志阻止了。
师:你能说一下杨志的理由吗?杨志是怎样在众军汉心中筑起防线的?
生:我来说说。杨志说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杨志以酒中有蒙汗药为由拒绝了众人要买酒的要求。说的很合乎情理。
师:面对这样的情景,那个卖酒的人如何表现?
生:很不乐意,不卖他了。其实他很想卖给军汉们。
师:说得好。这个时侯情节出现了转机,具体怎么样了?
生:卖枣客人过来问酒,并且买它一桶酒。
师:不错,卖酒的人欲卖不卖,采取的是欲擒故纵的策略。而卖枣的客人过来问酒,买酒这一招正是激起杨志一方众军汉过来继续买酒的愿望。我们称之为“诱将”。
生:“诱将”只是一招而已,关键是下一步。卖枣客人像一般人一样和卖酒的人讨价还价,饶一瓢喝。课文中有这样的情节“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去,那汉赶将去。”这一招至关重要。也正是这样才进一步激起军汉们买酒的冲动。
师:不错呀。很有自己的理解,卖枣客人在这一桶里喝了一瓢。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谁能说说都有哪两得?
生:其一,我觉得是进一步骗取众军汉、老都管的信任,那桶酒没事。第二,刺激他们买下这桶酒。
师:好,我们姑且称之为“激将”好了。有了刚才的“诱将、激将”并不是完成了所有,还有至关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大家一起告诉老师。
生:下药。
师:如何下药很重要,在晴天白日的情况下掩住杨志等人的眼?
生:另一个人继续饶酒吃,课文中这样写道“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噪!”。下药成功,骗过了杨志等人。
师:“骗将”。正是通过“诱将———激将———骗将”这三部曲才彻底摧毁了杨志在众军汉心中筑起的心理防线。杨志等人不得不一步一步的走进吴用设置的圈套。配合卖酒人白胜的推波助澜,以假乱真,堪称天衣无缝。
本文中关于杨志和吴用的智慧体现是这节课的另一个亮点。
师:吴用的智慧有哪些体现,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总结一下。
生:吴用等人巧妙地运用了天气时令。
师:愿听其详。
生: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吴用、晁盖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生:吴用等人善于利用矛盾。他们知道杨志会在押送的进程中和老都管、虞侯以及军汉产生矛盾。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吴用、晁盖等人可乘之机。这就更说明吴用等人运用智慧的高明。
生:还有善于运用计谋。我们刚才得出的“诱将———激将———骗将”正是他们运用计策体现最好的地方。
生:还有善于选择交锋的地点即黄泥岗。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又可模糊杨志等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脚。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师:那么这样来说杨志等人失败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得出一点,那就是对手过于强大,利用了天时、地利和对方的矛盾。可不可以这样来说,杨志的失败归咎于吴用等人呢,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生:那就是杨志自身及内部原因。
生:杨志太看重这次押送生辰纲了,通过《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情节,我了解到他正是想借此机会很好的完成任务,实现自己“封妻荫子”的夙愿。但是事以愿违,自己性格中的急躁、粗暴导致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这应该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生:杨志其实也是很有智慧的,他在行军的路程中不断地变换时间、选择路径加上他乔装上路等等,都可以说他是很有智慧的。至于他的失败原因吗,就像刚才同学说的,他自身的急功近利不可忽视。
生:杨志一直很机警。出现卖枣客人的时候他自己的盘问,到后来喝酒时候,他是看到别人喝了没事的情况下才喝的酒。这也说明他的智慧。但是最终失败的原因,这个我觉得还应该注意以下特殊的天气这个原因。杨志一行是远道而来,赶上六月数伏的天气。酷热难耐,这也加重了和军汉都管以及虞侯的矛盾。
师:大家分析得不错。基本上杨志的智慧之处都出来了,而且还认识到了杨志失败的原因。这里我们不可忽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环境影响。小说中关于环境的描写随处可见,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来,我们进一步了解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生: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生:还有“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
师:这是一种写热的方式。还有没有其他的,我们继续看一看。
生:还有通过人物的话语来展示热的。课文中这样的地方随处可见。例如“那十一个厢禁军两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
……
师:课文中写道热地方的确很多。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本文中具体体现怎样,我们进一步来探讨一下。
生:本文中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和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正是因为天气炎热,才会有杨志等人在黄泥岗松树林休息,饮酒的情节,才会有生辰纲被劫的厄运。
生:环境描写的另一个作用是为了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因为本文中的炎热,卖枣客人出现了,杨志的多次询问,才体现了他的机警。
生:我还觉得这篇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推动故事的发展。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师:大家说的还是不错的。这里老师补充一点就是本文中关于环境描写的角度有以下几个。第一就是直接描写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这里是通过写太阳、云彩来直接写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这里是通过写人的感受来写天气之热,是间接描写,起到了烘托气氛和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第三,就是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天气炎热。本文中的环境描写方式和作用的确值得我们借鉴,下面我给大家一点时间做课堂练笔,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我们作为课后作业处理。要求我们能够借鉴本文中的环境描写的方式和作用一些段环境描写。
学生课堂练笔。
课堂实录(袁)
师:本课中关于杨志的语言描写很多,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体会一下语言描写的特点。
学生自己找语句体会杨志的语言
师:请同学们看我的这个小故事,看完之后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
故事录如下:一日大雪,皇帝突发圣恩,邀财主、秀才三人到城外一酒楼赏雪欣酒。席间秀才提议行个酒令以助酒兴,皇帝老子欣然允诺,说就以这大雪作诗吧,接得不好罚酒。于是皇帝先来:“大雪纷纷落地,”秀才赶紧拍上一马:“乃为皇家锐气。”财主不懂诗,但也要献个殷勤,学着秀才的样子摇头晃脑:“下它三天天夜何妨?”这时楼下一个要饭的已经冻得发抖了,听楼上说还想要老天下雪,气死了,回了一句,“放你妈的狗屁!”
师:通过刚才的故事,哪位学生能够说一说语言描写应该注意的事项?
生:语言描写应该注意到说话人物的身份不同,身份各异,文化水准、社会地位不同,在表述上应该不一样。
师:说的不错,有自己的认识。还有吗?
生:我觉得还应该注意不同的场合。比如《智取生辰纲》这一课杨志作为押送的官员重任在身,在黄泥岗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就应该对士兵严格要求。
生:语言描写还应该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不能脱离开这些来单纯写语言。
师:同学们基本上都已经说到了,老师也总结了一些,为了给大家一个更完整的概念,我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进一步强化。(教师出示预设)
师:学习到了本文语言描写有他独到的地方,结合老师总结的方法我们做课堂练笔。请同学们自己创设情景,写一段话,用上语言描写,要注意人物身份的不同,反映出人物的不同性格。
学生进行课堂练笔。
反思与评价
袁老师的课堂练笔环节是在对文中进行理解的前提下突出语言描写,并有意识的进行拓展,进而水到渠成得出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笔。这一环节的方法指导的确很有必要,学生在平时作文中确实是关于文法的东西把握不好,所以我们的课堂在阅读时有针对的给出相关方法,这种随文学习是不错的。但是不管怎样的练笔都应该是在对文本理解透彻的前提进行的。而这节课,个人认为袁老师的这一点是值得推敲的。
我还有幸聆听了第十五中学张老师和柳老师的课,针对这两位老师的课我也试着做一定的反思。
第十五中学的张老师,对文章的情节方面分析紧紧围绕一个“智”字进行。从人物的智谈及了杨志的“智送”、吴用等人的“智取”、最后对文章写作特点上总结出作者的“智写”。可以说,张老师的这节课作为一节原生态的课来讲,读的内容比较深透,学生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把握理解出来本文的三个“智”。这点处理的是很好的。但是因为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的写这一块体现的不是很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不失为一个欠笔。但是从实效性来讲,张老师的课做到了扎扎实实,涉及的点很多。学生还是应该有很大的收获的。
柳老师的课在对文章进行理解把握的前提下,放开手脚让学生变换角度思考“如果对生辰纲不是‘智取’而是‘力取’”展开想象写一段场面描写。这是几节课中写的比较到位的一位老师。柳老师设计的意图是展开想象与联想,大胆的来写。显然学生对“力取”还是很感兴趣的。在授课的班级,学生基础不错,几个学生课堂上的作文表现出很强的能力。学生语言表达流利,口齿清楚,想象丰富。让听课老师大为欣赏。柳老师的这节课“写”的很好。感觉如果对文章能够分析的更加透彻,相信效果会更好,毕竟读和写是相互结合的,写是在对文章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展开来的,如果没有有效地读书,写也会成为空中楼阁的。作为一节常态课,柳老师的课做的是很成功的。
几节课后,我们语文老师不得不掩卷而思。究竟怎样的方式才是读和写结合的最佳形式呢?这也正是我们语文人面临的最大的课题。一味的对文章字词句段抓住不放,脱离写作教学的实际,这明显是与实际要求不符的。反之,对一篇文章不理解明白透彻,那么这样就匆匆下笔,相信也不会写出什么高水准的文段来。通过这几课,自己得出这样一个认识:因为我们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其他文科不太一样,在学习时如果能够大胆的取舍,争取每一课让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这种收获可以是一个点,不见得每篇文章都可以去追求系统性。突破一个点,然后让学生就这个点来进行课上(后)练笔,加以巩固。相信这样下去能够渐进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准。当然这样的做法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而且还需要授课教师能够对所用教材有一个全局性的理解和把握。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再有,授课教师还应该对课程标准烂熟于心,知道课标对本学段阅读写作的要求。这样在丰厚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实践,慢慢摸索,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会以她独特的美丽吸引住学生,不断彰显她的活力。
 

上一篇文章:小猪盖房子教学实录

下一篇文章:花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