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九年级语文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楼有怀》课堂实录

发布者微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楼有怀》课堂实录
师:上课前我们重温经典,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老师起个头,学生跟着念)
很熟悉,代表古老、时尚的教学模式——温故而知新。
幻灯片呈现: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师:读读
生读
师纠错,“为”字是读第四声,“因为”的“为”
师:这些句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1、 早上吃饭了吗?2、难道我早上我没有吃饭吗?这些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生:直接问,直接答
师:反问
师:怎么回答?
生:比喻
师:自问无答
今天我们要学习这首词,词牌名叫——南乡子
读这首词有没有这些语文现象?
生齐读
(生读完,铃声响,开始上课)
师:准备好了,告诉我这首词中有什么语言现象?
生:有三个问句。
师:这是个伟大的发现(学生笑)不要笑,这肯定是个伟大的发现。
生:三个史实。
生:三个问句都有回答。
师:这个发现更伟大了,这三个问句有什么不同?当你发现的时候举手,悄悄告诉我,不要告诉别人。(几秒钟后,有生举手了)
请你读一读这三个问句中的任一种。其他同学猜这位同学读的属于哪一种。
一生读
生:有问必答
生:此问喻答
读的学生:直问直答
师:请你说说感觉
生:……
师:前面学生认为有问喻答怎么理解?
生: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师:如果你认为是“有问喻答”你读读
生读
师:我读读,你猜猜我的感觉,我的所想
师读
师:你听一听,你觉得我是什么感觉?
生:直问直答
师:还有什么意见?
生:此问喻答。因为老师读得声情并茂,让我们体会到开阔,以及历史的厚重感。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思考在大家的基础上推进了一步。
生:有问直答,因为老师读得干净,好像是一问一答。
师:此处应有掌声5秒。
师读:何处望神州(语调上扬)
师:我想问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有问无答?师举例: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生读
师:读出什么?
生:无奈
师:你读出的这种无奈。生读。
师:此处应有掌声。
师:下一句问句是?
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师:你觉得他读出的是什么问句?
生:此问无答
师:你刚才是怎么看的呢?你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
师:读得很好。你认为无答,但刚有同学认为是喻答,你赞同谁?
生:喻答
师:有问喻答是怎么读的?火开大点,还是小点?
生:小点。
师:你读读
生读
师:把感觉融入流水的千年潺潺中读。
生:我有不同的看法,你读轻了。
生读
师:老师太幸福了,教学相长,我在这堂课上学到了,我认为他的读法更胜于自己的。
有一个人不好好学历史,他学起了诗词……
幻灯片展示:
生读
师:是感叹吗?不是,没读出老师心里的感觉,谁再读读
是叹号吗?是的,你认为哪种符号好?
生:好,发生了很多事,表示了作者的感慨,如果你不能想得更多,把你的感觉融入到上阕中读读。
一男生读
感冒了是吧,感情是好的。
把感觉融进去齐读。
师:好一个“不尽长江滚滚流“,这是个南宋
像辛弃疾,在诗词中提问的人不少。岳飞《满江红》中你想得起来吗?“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个问有答案吗?“此恨不关风与月”你说此恨关什么?(指一生)
生:南宋政府的无奈。
师:和辛弃疾一样无奈,感慨的还有这个人,你小学的时候就学过这首诗,好好回忆一下, 南宋的林生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生: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恨啊,愁啊,林生的愁,与什么有关?他在愁什么?
生:他在愁南宋迁都。
师:好,说的太好了,国恨兼有家愁,你还能想起那些诗词,他们像辛弃疾一样,充满了感慨和无奈。南宋的爱国词你学过多少。想想看,温故而知新。有个人姓文,他怎么说来的。
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师:有个人姓陆。
生: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他还怎么说?他在11月4日风雨大作时怎么说?
生: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师:啊,在梦中啊,我也想回到中原。带着这些对时代的认识,我们在诗词中重温了南宋的历史,现在就请你读读下阕,下阕还有一个问句,可不要忘了,那很简单,排除法,它叫做什么问句?
生:直问直答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直问直答怎么读,怎么样的口气才叫直问直答。这个就简单了吧,越学越简单哦,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师:是直问直答吗?是的,在这种直问直答的语句中,我们能够读出一种肯定的语气,是不是。天下英雄谁敌手?
生:曹刘(轻声)
师:回答得响亮一点嘛,天下英雄谁敌手?
生:曹刘!
师:曹刘,生子当如——
生:孙仲谋
师:好极了,同学们,我看看这个句子,怎么看怎么像典故句,刚才这位同学也说了,有三个史实,是不是?好,从你的发现出发吧,看看这句话当中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谁能来给毛老师讲个故事。
生:……
生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这一段是孙权27岁时候
师:哦,年少有为啊,是不是,好,把故事放在心里,把故事流出嘴巴。你会怎么读。
生: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师:好,坐断东南战未休,对吗?请坐。那么天下英雄谁敌手,又是怎么说的呢?听了曹操那一番很有抱负,很有口气,什么口气?天下英雄怎么读?谁敌手怎么读?生子当如谁?孙仲谋。
师:听了学生讲故事,我们呢,略加揣摩了接下去的语气。那么对照刚才听学生或者自己
说的故事,再去和我们词里的句子比一比,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典故是强调了曹刘,而词中是讲孙权能与他们抗衡。
师:也就是说这个故事的主角被怎么?
生:被改换了。
师:天哪,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做了件什么事情?篡改历史。好,请坐,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啊?
生:为什么要把历史故事的主角改换掉?
师:这三个故事都来源于哪里?
生:三国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为什么讲故事讲了一半。
生:为什么三个故事都要和孙权有关系?
师:前后桌同学进行小组讨论,思考这三个问题。
师:好,同学们,老师看到大家都讨论得很热烈,我们现在来听听大家通过讨论怎么样来把刚才自己提出来的问题解决掉的。
生:作者和主人公活动的地方是一样的。
师:作文中常常写我慢慢地走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坐在他们的床边,啊,小时候爸爸妈妈怎么养育我的故事都浮现在眼前。
师:(板书)哦,好,登京口北固亭
(板书):借古讽今 有怀
师:如果还有,这么好的机会不要错过。
生:南宋的社会需要像孙权一样有勇有谋的人来拯救。
师: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诗人,在最后弥留之际留下的一句话“杀敌 杀敌 杀敌”(板书)请在上面加标点。你会怎么读?同样的道理:不说,拿来读。
生:加叹号,读时逐渐提高音量
生:?。!读
师:哎,真是这感觉?
师:老师再问一下,他把后半句略掉有没有影响你理解全词的意思?
生:他把词略掉一半,是因为南宋的词人受政治影响,有些事情不敢说
辛弃疾想到了也不敢说。
师:我们认为辛弃疾这样去做似乎有点懦弱的嫌疑,但是作为词的这种形式,有时候不把他说明,更有一种委婉含蓄,你看他这样写根本就没有影响我们理解词的内容,反而有点歇后语的味道。显的委婉而深妙之处就在这被省略的地方。
生:写三国故事是一种对南宋政府的反抗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