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音乐小学音乐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09-29 13:5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2. 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够背唱歌曲。
3. 掌握用声势与歌唱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并应用到歌曲《大鼓和小鼓》的演唱活动中。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2. 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3. 手势和歌唱结合表现歌曲情绪。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可以在演唱中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以及演唱来表现力度变化,增加歌曲学习的趣味性。歌曲中有五度、六度的跳进,在教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设计动作表演,再按节奏朗读歌词,之后跟音乐边表演边哼唱,便于把歌曲唱准。歌曲学习完,还可以鼓励学生用与教材要求不同的,自己创造的声音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
提问:这两种乐器是什么?模仿出它们的声音。
学生回答问题,模仿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教师评价及总结,大鼓声音低沉,小鼓声音清脆。
学生再次模仿。
教师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大鼓和小鼓》。
二、《大鼓和小鼓》学习歌曲
(一)声势表现
1. 初次聆听《大鼓和小鼓》音频。提问:做什么动作发出声音可以模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呢?
学生回答可以用拍手和跺脚模仿。
2. 教师带领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模仿乐器不同音色。
教师播放音乐,个别学生带领其他人做动作。
教师评价后,再次个别或集体听音乐做动作。
3. 拍手跺脚代替原有歌词。
教师范唱,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模仿乐器不同音色代替教师的演唱。
教师在“咚”和“嗵”的地方只弹琴不唱。个别学生在前面带领其他同学进行这个活动。
教师范唱,集体再次用动作代替歌词。
(二)学习歌词
1. 欣赏《大鼓和小鼓》歌词节奏朗读。
教师分句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教师评价及总结后集体按节奏读歌词。
2. 教师弹琴,学生边拍手跺脚边读歌词。
教师评价,学生集体再跟琴,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三)分句学唱歌曲。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用听唱法分句学唱。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评价。
学生听音乐完整演唱。
聆听《大鼓和小鼓》伴奏音频,学生背唱歌曲。
三、歌曲表现
1. 再次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学生认真聆听,分辨大鼓和小鼓的音色区别并模仿。
2. 引导学生在演唱时用力度表现出大鼓和小鼓的不同音色。
3. 为歌曲配其他动作或声音来表现大鼓和小鼓不同的音色。
教师评价及总结。
4. 边表演边带有力度变化地演唱歌曲。
教师要求:引导学生分辨出大鼓和小鼓演奏出的音色,除了力度上有差别之外,大鼓比较低沉,小鼓比较清脆,所以歌曲中表现大鼓的声音比较低,小鼓的则比较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学会了演唱《大鼓和小鼓》,也能够区分它们的声音,请同学们预习下节课内容──《用声音编织故事──小白兔盖新房》。收集相关材料,准备用这些材料发出的声音来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