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心理健康小学心理健康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面对父母唠叨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09-11-22 10:3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小学高年级
  •   公告:

    

【活动构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强烈追求自主的欲望。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
  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是本次辅导的主要目的。
  【活动目标】
  1.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能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白纸、红纸
  【活动对象】小学高年级
  【活动过程】
  一、小游戏:营造氛围
  雨后春笋
  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雨后春笋。一阵春雨吹过来,笋妈妈在呼唤她的孩子们快快钻出地面呢,现在我来做笋妈妈,同学们就是笋芽儿了,我说几个笋芽儿钻出来,每个小组就几位同学站起来。
  准备好了吗?(游戏)
  笋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钻出地面,心里是多么高兴啊!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排去紧张情绪,创设一种开放、安全、温暖的氛围。
  二、忆真情:铺垫情感
  同学们,爸爸妈妈也在盼着你们健康快乐地长大,在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他们关爱的点点滴滴。
  看的时候,你们可以对着画面指指点点,也可以和伙伴交头接耳,想跟着唱也行。
  (点击课件配上音乐)
  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畅谈。
  小结:爸爸妈妈把我们养大多不容易呀,他们要为生活奔波,要为我们操心,可能会有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麻烦、苦恼和辛酸。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回忆起生活中一幕幕感人的细节,重温那份感动,感知父母的不易,为以下环节作铺垫。
  三、谈唠叨:宣泄不满
  爸爸妈妈有那么多的烦心事,有时看到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难免会显得着急,有时就会不停地唠叨。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他们还会什么时候在你耳边唠叨?
  你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唠叨后,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让孩子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四、想策略:头脑风暴
  所以有时就免不了会和爸爸妈妈之间产生一些摩擦,弄得他们不开心,自己也不开心,其实我们心里也不愿这样。商量一下:面对他们的唠叨,我们最好怎么办?这就是今天咱们要探讨的主题——《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大家各想各的主意,来一个头脑风暴,请一位同学快速记录在白纸上,然后在许多主意中挑选出最好的两条,用记号笔写在红色的纸上。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在思维的碰撞中,搜求多种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在交流、筛选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应对唠叨的方法,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五、说方法:积极应对
  1.把各小组“头脑风暴”碰撞出来的两个好点子都贴在黑板上。
  2.学生交流,勾出好的点子,问:这是谁的创意?
  3.根据大家认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学生不断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馈,学习应对父母唠叨的最佳方法。
  六、师小结:情感升华
   播放《爸妈谢谢你》的伴奏歌曲:
  师结语:同学们,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呢,有一位教授已经60多岁了。门外寒风凛冽,教授要出门去作报告。他那80多岁的母亲,年迈多病,在病床上,发出断断续续的、低沉的声音:“儿啊,多穿点衣服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牵挂。很多人长大以后对父母曾令人心烦的唠叨又有了这样的感受:
  唠叨是浓浓的关爱;
  唠叨是温暖的呵护;
  唠叨是母爱的重叠;
  唠叨是亲情的附加。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听不进父母的唠叨,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说明我们在成长。如果父母的唠叨让你感到心烦了,受不了,记得用上今天学到的好方法呦!
  设计意图:在孩子们都比较熟悉的歌曲中结束本课,借助音乐的感染力触动学生的心灵,在爱的氛围中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让学生意犹未尽。
  【点评】
  上心理辅导课,理念是很重要的,理念第一,设计第二。《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这节心理辅导活动课选题针对性强,切入点小。
  这个主题的确定是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的。因为“唠叨”与“反唠叨”是小学高年级亲子关系的主要矛盾,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早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强烈追求自主的欲望。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的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据了解,很多学生都嫌自己的妈妈或爸爸唠叨,而对父母的唠叨,一般都采取顶撞、回避、忍受等方法进行“还击”,而这些都不是有效解决唠叨的方法。要减少父母唠叨,家长和孩子都必须努力。这节心理辅导活动,主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面对父母的不理解,没完没了的唠叨,我们应该怎么办?与孩子在理解父母的基础上共同商讨一些积极应对的策略。学生感到有话可说。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辅导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对于孩子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整个设计老师作了精心的安排:小游戏:营造氛围——忆真情:铺垫情感——谈唠叨:宣泄不满——想策略:积极应对——最后在音乐声中小结结束。环节比较简单,但是很实在,再加上团体动力启动得好,催化得好,学生充分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讲了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