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化学初中化学

第三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第4节 物质的其他聚集状态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08-11-24 08:10: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物质聚集状态的知识和决定物质聚集状态的因素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其他聚集类型和不同聚集程度的聚集体。通过本节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物质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初步建立唯物辩证的结构观。本节教材内容课标要求为“初步了解”或“常识性了解” ,处理教材时不宜超出教材要求深度。教材内容分五部分。对固、液、气三态区别的教学,在学生已有认识基础上,仅从微粒运动角度指出结构上的区别即可,不要引申;对非晶体的教学,与学生已有晶体知识作对比,了解其性质、了解其构成微粒排列无规律即可;对液晶、纳米材料、等离子体教学,可充分利用录像、图片、文字资料,自主学习、交流研讨,了解其结构特点,不宜深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非晶体、液晶、等离子体、纳米尺度聚集体等不同物质聚集态的结构及特殊性质。

2.初步了解这些聚集体的实际用途及作用。

3.能从物质聚集状态按不同类型和不同聚集程度来区分物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建立认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一般方法。

2.初步认识模型方法、化学技术在研究物质结构中的作用。

3.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手段,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对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认识过程及现今化学技术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分析]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非晶体、液晶、等离子体,纳米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搜集信息,获取知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形象展示各类物质形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角度。

 学情分析:学生对将物质分为气态、液态、固态这种聚集状态的分类方法早已熟悉,并且又学习了具有规则几何外形、微粒排列具有周期性、微粒的堆积具有特定规律、有着固定物理性质的物质结构——晶体,并且知道这是由物质构成微粒、微粒间相互作用、微粒间堆积方式决定的。但学生对其他物质聚集状态不了解,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物质结构,使学生对物质结构的的认识进一步全面和深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课堂设计:创设课外情景,提前给学生布置搜集信息任务,课堂上共享。教学内容由学生搜集的信息出发,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师生交流情景、生生交流情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创建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学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特点。

[教学媒介、教学素材、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素材:录像资料、图片资料、文字材料

教学方法:查阅资料、交流研讨、比较、归纳、概括、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前布置学生走访商场或查阅资料或通过其他可能途径搜集信息资料

布置走访任务或查找信息

1了解非晶体,

2什么是液晶?有什么特性和用途?

3什么是纳米材料,又什么特性和用途?(能举例说明)

4什么是等离子体,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学生自愿报名分小组:

走访商场的为一组

查阅资料的为一组

规定时间汇总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一块食盐晶体、一杯液态物质、一集气瓶二氧化氮气体。

提出问题:固、液、气三态有什么区别?

学生思考、讨论、从宏观物质的状态回答。

 微观上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起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从微观上探究固液气三态的区别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然后填写下表(投影)

 

板书:

一、固、液、气三态区别

 

 

构成物质的微粒间距离

微粒微观运动

性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学生阅读

 

学生思考、讨论。最后独立完成表中内容。

一学生回答。其余补充完善。

 

 

构成物质的微粒间距离

微粒微观运动

性质

固体

很小

 

 

液体

 

 

 

气体

 

 

 

从结构方面指出固、液、气间的区别,使学生对三者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过渡:我们知道晶体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有自己的性质、特点,但对于同属于固体的非晶体你知道多少呢?那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指导学生看书。

学生填写下表内容(投影)

板书:

二、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

非晶体

外形

 

 

微粒排列

 

 

物理性质

 

 

举例

 

 

学生已经搜集好资料,踊跃举手回答,展示自己成果。

 其他学生聆听。

交流研讨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独立完成表中内容。

一学生回答,其余评价完善

 

 

晶体

非晶体

外形

有规则几何形状

没有规则几何形状

微粒排列

 

 

物理性质

 

 

举例

 

 

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品质,培养学生共同学习的能力

 

提出问题:根据你搜集的资料,你能举例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可以相互转化吗?

 

师生共同总结:

实际上,一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并不是绝对的。既许多非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

 

 

 

学生搜集了不同的资料,抢着举手回答。如:天然水晶是晶体,而熔化后再凝结的水晶(即石英玻璃)就是非晶体。晶体硫与弹性硫的转化等。

 

学生补充。

温故知新,拓展学生视野

指导阅读:

固体除了以晶体和非晶体形态存在外,还有其他存在形态。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9,了解一下准晶体的知识。

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知道固体的其他存在形态

 

 

 

 

 

多媒体展示:电子表、计算器、液晶显示屏

提出问题:你知道显示屏上的图像是用什么方法显示出来的吗?

  投影学生收集的资料。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交流研讨,积极举手回答。

 其他学生聆听。补充。

联系实际,展示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物-品,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总结:什么是液晶?有什么性质特点?各向异性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重要用途?

师生共同总结

投影:

  三、液晶

1、 定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既具有流动性又具有各项异性的液体,称为液态晶体,简称液晶。

2、 性质特点:流动性,各向异性

3、 各向异性的原因:

4、 用途:制造液晶显示器

  学生认真总结

 

回答

 

补充

培养学生提炼知识、总结知识的能力。

提出问题:你知道液晶是怎么发现的吗?

学生根据搜集的信息,回答。

利用液晶发现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并对液晶与液体晶体的区别进一步了解。

 

 

 

 

 

播放关于纳米材料的录像

 

 

投影学生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学生观看,学生感到纳米材料的神奇,产生浓厚兴趣。

学生带着兴趣阅读有关资料。

思考:纳米材料为什么这么神奇?它的构造是怎样的?

创设情景,使学生对世界的神奇、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对纳米材料有那些了解?

 

 

 

 

 

学生根据录像、资料积极回答,从不同侧面对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质、用途作答。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从不同侧面思考,有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对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简要解释。

 

 

请同学们总结纳米材料的定义、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并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投影)

板书:

四、纳米材料

1、 定义:是指三维空间尺度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1100nm)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2、 组成:有纳米颗粒和颗粒间界面组成

3、 结构:纳米颗粒是长程有序的晶状结构 ,界面是既不长程有序也不短程有序的无序结构

4、 性质:有既不同于微观粒子又有不同于宏观物体的独特性质

5、 用途:医疗上的用途、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等

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可能还列举出纳米材料的其他性质和更广更多的用途,或提出其他有关问题。

 

学生总结

回答

补充

 

 

明确学生本部分内容应达到的要求,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指导学生阅读P112 纳米技术

学生认真阅读

拓展学生视野,引起探究热情

 

 

 

 

 

 

 

多媒体展示水的三态变化

 

提出问题:100℃时水会变为气体,若温度升高到几千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观看图片

 

产生联想,质疑

利用问题情景,引起学生联想,引入等离子体教学。

请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资料:图片、文字

学生观看、思考,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提出问题:什么是等离子体?

是怎样产生的?

有什么性质和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投影)

板书:

五、等离子体

1、 定义:有大量带电微粒(离子、电子)和中性微粒(原子或分子)所组成的物质聚集体称为物质的等离子体。

2、 产生原因:

3、 性质特点:很好的导电性、很高的温度、有流动性、呈准电中性。

4、 存在:

5、 用途:

学生总结。

 

讨论。

 

回答。

 

补充完善。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本节概括整合

布置学生自己将本节知识进行整合。

学生板书。

师生共同完善。

学生回忆、整合本节知识

再现本节主要学习过程,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总结、整合知识的能力

 

 

 

 

 

 

 

 

1、 有关非晶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非晶体和晶体均呈固体

B.     非晶体内部微粒是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

C.     非晶体结构无对称性、各向异性、自范性

D.     非晶体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一定比晶体合金小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晶是液态晶体

B.     纳米是一种计量单位,1nm=10-9m

C.     等离子体是由电荷量相等的阴、阳离子组成的物质

D.     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组成的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胶体颗粒粒度在1nm100nm件,故胶体属于纳米材料

B.     等离子体整体呈准电中性

C.     液晶不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

D.     液晶主要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屏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作答

 

同学间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在老师提问下学生给出答案:

1D   2B  3AC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纳米技术发展状况,以“纳米技术与未来生活”为题写一片小论文

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完成小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热爱科学的品质、深入研究的科学精神。

[自我评价、课后反思、自我教育]       

自我评价:这节课,由于课标要求层次较低,教学内容又相对陌生,如果仅局限于教材,则显得内容空洞,且难理解。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发动学生搜集资料,课上展示、交流研讨形式,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培养了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这堂课,形式和效果都较好。通过学生搜集资料、展示资料,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保持并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转变教师角色和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组织者,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解决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本课特色,在互动中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质疑、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自我教育:这节课内容,是以前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新颖,教师相当陌生。要想上好这节课,教师要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否则,难以驾驭课堂。通过这堂课教学,我深刻感到在新课标形式下,教师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切体会到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和研究教材的重要性。

 

[案例评析]

   本案例,课前让学生搜集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课上展示,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在充分了解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找出了学生认知结构和新知识的差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体现了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本课注重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获取资料的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材料,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大量的问题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节课环节紧凑,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并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理念,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培养了探索精神。

   本课内容多、涉及面广、联系生活多,且课标要求相对较低,在课堂设计中若再进一步开放课堂,进一步让学生参与,知识面再开阔一些,课堂效果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