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词语百科

经典诵读 大学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04-13 10:0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大学
  •   公告:

    

《大学》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培养"格物致知"精神,从实践中探求真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l)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2.难点:
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
二、导入
1.了解"格物致知"以及题目的含义。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解释"格物致知"意思的句子并阅读理解。
明确:"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探究(格)事物(物)获得(致)知识(知)。出自于"四书"之一的《大学》。本篇题目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具有从探察物体而获得知识的精神。题目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2.导语。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2.讨论并归纳: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3.提问:"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格物致知"出至《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4.提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5.提问:《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提问: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7.提问: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讨论并归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8.提问:《大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上一篇文章:经典诵读 弟子规教案

下一篇文章:经典诵读 庄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