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校园活动家长会

三年级家长学校材料

发布者微信

    

如何与老师沟通——三年级家长学校材料
各位家长:
晚上好!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学校,这是你们对孩子的爱,也是对我们老师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平时,我们家长都忙于事业,忙于家庭事务,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共同交流。所以,今天我想利用家长学校时间和家长们先一起谈谈如何与老师沟通。
在当今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非常重要。新闻里的事件、纠纷往往和沟通没有做好有关。作为家长,我们和老师沟通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孩子的成材。但是,许多家长只把重心放在如教育孩子方面,却忽视了与老师的沟通。首先,家长要有沟通意识。在一次乘坐公交车时,坐在我们前面的两个女家长在谈论孩子的问题。其中一位家长说:“我不习惯同老师主动打交道,只要孩子在学校没什么事,我可以一年不去学校,平时电话也不打,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和老师谈些什么。我认为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家长一定要有与老师主动交流、沟通的意识,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问题,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只要这样,孩子才能进步。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平时,大家直接接触孩子的时间并不多,除开睡觉,一天只能接触二三个小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家长很难发现问题。而老师就不同,因为与学生相处时间长,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潜在的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出于各种原因,对孩子不管不问,这样的家长给教师的印象里:家长对孩子不关心。相反,如果家长经常同教师交流,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分析发现的问题探讨对策,教师则会感到家长是称职的,教师也会不自觉地将更多的关注投放到这个孩子身上。
其次,与老师交流的内容不仅仅限于孩子的学习。
做了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和许许多多的家长打过交道,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和我谈话,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每回都是问问孩子最近的成绩怎么样:得知孩子成绩进步了,就向老师表示感谢;成绩退步了,就表示要加强管教。之后,便匆匆接了电话,的确,在传统的家长交流中,孩子的学习唱主角。可现在,现代教育评价学生应是多维的。因此,家长同老师交流也应是多方位的。它包括孩子学习、生活言行和思想等。有的孩子成绩并不一定出色,但在其他方面都优秀,如果家长在和教师交流中主动涉及这些孩子的优势,便很容易找到教育的突破。我们班有个小男生叫李志明。我刚接班时性格很内向,整日沉默寡言,成绩平平。他爸爸因为做生意很忙,不经常来学校,但时不时打电话询问一下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他告诉我:志明在小的时候,很活泼。上课特爱回答问题,而且特擅长讲故事,曾经拿过奖。当我听完此话时,马上反思自己,孩子的反差如此之大,是不是你班主任的失职呢?从此以后,我便关注这个孩子,发现他果然是棵好苗,便挖掘他的天赋,重点培养,代表我们班参加年级组朗诵比赛,又参加学校举办的《读书节》演讲比赛。李志明在自身的闪光点中找回了自信,学习成绩也因此逐步上升。学生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家长的沟通交流,是功不可没。
另外,沟通方式不拘一格。许多家长都说文化水平不高,很不善言词,偶尔想找老师谈些孩子的问题,又怕耽误老师的时间。一部分家长则认为,对老师又惊又怕,所以总是尽量避免和老师当面打交道,有什么事就打电话,但电话能不打就不打。
其实,家长和老师的交流的方式有很多,当面交流当然是很好的办法,但如果家长平时工作繁忙或有紧急的事,也可以通过电话与教师交流。现在,大部分教师都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公布给了学生和家长。此外家长如果有些话不方便当面讲,或是电话里讲不清,也可以采取信件等形式与教师交流。我和班里个别学生家长仍然保持着书信来往,邮递员便是孩子。我认为这种交流非常有效。
交流的前提是真诚与信任。有些家长反映,平时跟老师交流时,没话说,总是要反复斟酌,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影响到孩子,所以感到与老师交流很累。还有极个别家长有着样的顾虑,有些事情涉及到个人隐私,如孩子养成了坏习惯,根源是他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这样的事情应不应该和老师交流。我认为,家长在跟老师交流是要真诚,要给予老师充分的信任。家长可以把交流看作是一种聊天。不少教师也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做老师的能够理解。当家长真诚地反映孩子的问题,虚心求教时,老师会认真对待,会想方设法地出谋划策。在交流中,家长也应把自己放到与老师平等的位置上,有好的想法不妨提出来,与老师一道探讨对孩子最佳的教育方法。前几天我们家楼上邻居在聊天时告诉我,上回她同孩子老师交流时,老师告诉她会找孩子谈谈心,但到现在也没谈,担心是不是上次的沟通出了差错。我便告诉她,老师也是平常人他们关注的孩子很多,有时候由于工作繁忙,答应家长的事可能忘了。这时,家长不妨再提醒一下老师,家长不要拍难为情,作为老师我们有家长来跟我们沟通是不会觉得麻烦的,只要是好的建议,老师一定会采纳的。
沟通不应是开孩子的“批斗会”
几乎每个学生都害怕家长与老师交流,原因要么是家长到学校向老师告孩子的状,或是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了问题后,孩子受到了家长的批评,所以,吃了苦头的孩子害怕家长和老师沟通,我小时候也最怕这个,可能在坐的家长小时候也有这种体验,所以,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不应该是开孩子的“批斗会”,而应该是抱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全方位的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真实情况,有进步的要表扬,有问题的要分析对策。家长和教师交流,应该让孩子知道,要取得孩子的理解和支持。家长和教师共同想出的解决问题方案,再实施起来,才能够更顺畅一些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家庭教育中却有很多的困惑。我们今天基本理念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是良好地沟通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聊聊:成功的与孩子沟通这个话题
通过成功沟通,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达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目的。希望以理解沟通为突破口,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开启一扇门,让更多的家长成为合格的家长,从而进一步成为优秀的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要想与孩子良好地沟通,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 陪伴 良好沟通的前提
二、赏识 良好沟通的工具
三、批评 良好沟通的辅助
这3点就不展开了
四、理解 良好沟通的基础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小冲突:家长问的最多的是“你在学校怎么样,处于哪个层次?”“考试了吗,考多少分呀?”“作业完成了没有?”……而这些恰恰是同学们最讨厌的问题。
家长和孩子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你要把他当成和你一样的人来对待!在能力上你要考虑到孩子是有待培养的。而我们的很多家长恰好弄反了:人格上不能平等对待孩子,能力上却渴求孩子出色,最好什么都行!家长要学会用理解这个工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老是批评、指责。在“理解”这个问题上,家长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不要带有任何好与坏的评判,而来单纯的听孩子陈述他的理由。孩子的行为在他自己看来,总有他自己的理由,只不过这些理由在成年人看来是不对的,或者说是不成立的。如果你们搞不清楚他的理由是什么,想改变他的缺点是不可能的。
五、榜样 良好沟通的源泉
如何成为榜样,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威信的树立,不是靠说教,而是自己的言谈举止,即身教。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们都知道要进行辅导、指导和督促,而有些人往往忽视了自身的作用。父母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模范和表率,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孩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今天我们这些家长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中央电视台有个非常著名的公益广告:一个稚气十足的孩子,看到妈妈为坐在轮椅中的奶奶洗脚,便立即从厨房里端来一盆水,晃晃悠悠的走动中,水花溅在孩子的脸上,随着一声“妈妈,洗脚” 的稚嫩童音,荡漾过来的竟是传承千载的心灵孝音,无法抵御的天伦温暖。这个广告最后用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广告词: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学习进步,自己却从来不读书,不看报。认为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允许孩子看电视,自己下了班,打扑克,玩麻将。有的家长星期六、星期天在家休息,把孩子关在自己的小屋里学习。自己玩游戏,有的可能在沙发上磕着瓜子、看着电视,手里拿着遥控器,一边换着频道,一边在门缝里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在做作业,嘴里时不时地喊:“要认真写,写不好可得重写一遍”一副居高临下得姿态,好像家长在孩子面前完全是管理者,家长的任务只是监督孩子。有的家长说了:“我们也没有多少文化,也辅导不了孩子”,可是我们必须要知道得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监督,还有父母的榜样。只要求孩子去好好学习,自己却不天天向上,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有一位文盲的农民在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是怎样做的:这位农民有两个孩子,他的体会是:“与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当他的老师”,这位父亲小时候家里穷,并没有上学,按他的话说,指望我教孩子那是不现实的。如果不管他们。我又不放心。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他也跟孩子一起学习。每天从学校回来,就让孩子给父亲讲课,孩子写作业,他也在旁边写作业。不懂就问孩子,孩子不懂就去问老师。孩子又当学生又当老师,孩子的成绩慢慢地都到了全班第一名,后来就全年纪第一。现在这两个孩子,女儿考上了成都外国语学院,儿子在北京理工大学读书。这位家长说:他从来不说你们要好好学习的话,将来如何如何,但孩子一看到我在外面干了一天的活,回来还跟他们一样的学习,两个孩子的学习劲头马上就上来了”这位家长的做法,就不像我们的有些家长,大人在看电视,嘴里却叫着让孩子好好写作业,这样孩子虽然嘴上答应了,心里却有另外的想法。
我举的这个例子,并不是号召我们都去跟着孩子写作业,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让我们反思:怎样才能做好一个家长,怎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理直气壮,使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心服口服。中国母亲教育研究所的王东华教授说:要想孩子成功,自己必须优秀!教育孩子的根本在于教育自己。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那就请你热爱读书,热爱生活。
我从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真实的报道,让我感到父母榜样的力量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在云南的一个单亲家庭,女主人叫尹小玲。她儿子读五年级的时候,行为开始叛逆:厌学,早晨不肯起床,上学总是迟到,在课堂上也不认真听讲,放学后还去游戏厅,成绩一落千丈。尹小玲经常被叫到学校。这样的日子久了,她终于爆发了将儿子狠揍了一顿。但儿子告诉她:“您打我也没用,我早就不想上学了。学习有什么用?长大了还不是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尹小玲想了一下说:“不论做什么,只要你努力,你就一定能成功!普通人也能创造出奇迹!”儿子听了不屑一顾的笑了:“您要能让奇迹发生,我就听你的。”已近四十岁的尹小玲告诉儿子,她要逆向直游洱海。(云南的一个湖泊,)这个挑战的历史是还没有一个人逆向直游洱海成功但是为了儿子的前途即使失败了他也要让儿子看到努力的价值。于是他开始了苦练,他练习在晚上游泳,练习在水里吃饭,练习在水里调整休息……他每天都想放弃,但为了儿子她强迫自己下水经过三个月的魔鬼训练,他开始实现诺言了,他在洱海中整整泡了19个小时,全程38公里,当他艰难的站起身来,儿子扑向水中,抱紧妈妈,流着泪说:“妈妈您做到了您真棒。”有妈妈做榜样儿子开始刻苦学习了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那么希望这个例子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一些启示。
现在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上,付出的努力,往往和效果不成正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需求不了解,不善于抓住培养孩子的关键内容,培养的方法不恰当。比如家长教育孩子的错误做法有以下几种:
1、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你真棒”,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你的数学进步了!”。
2、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3、命令过多。
“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多使用商量的口吻和语气。并要讲明道理,为什么现在就要去写作业,拖拖拉拉的后果是什么,关电视机的理由是什么。
4、不以身作则。
当孩子在外边和人打架时,父母又打又骂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内心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让我打架,你们怎么还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扫地。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5、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笨蛋!黄鱼脑袋!”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多鼓励少指责。
不讲究教育的方法,效果就事倍功半。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好孩子呢?下面请听让家长受益的七大教育法则
1、多元法则——过河原理
一次专家乘船到河对岸去,在船上和船夫攀谈起来,竟然发现船夫是一个很难说清楚话的人,于是非常鄙夷他。快到河对岸了,船夫惊呼:“你会游泳吗?”“不会。”“这条船马上要翻了,那你马上就会死的。”专家听了愕然。是呀!社会上流行的“专家是人才,船夫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而已,当然谈不上是人才”观念。在生命危急的关头,船夫居然救了知识渊博的专家一命。谁是人才,令人思考。其实人真是各有所长,在某个领域有特长的都可以说是人才,在人才的认识上我们要有多元的观念。教育者千万别总是认为只有学习好才叫人才。只有运用多元法则育人,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精彩纷呈。
2、全面法则——图钉原理
图钉分为钉尖和钉帽两部分,若将二者分开,图钉便不好使,钉帽无用,顶尖也无用,只有二者不分离,才能发挥最大效益。这告诉我们教育要注意全面发展,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品德教育,只重视近期利益,忽视孩子的长远发展,都会使教育走入误区。
3、鼓励原则——蛙跳原理
两只青蛙掉到井里,不停地往上跳。站在井边的人不停地说话。一只青蛙以为人们在不停地讽刺他,便泄气不跳而死。而另一只青蛙以为外面人在不停地鼓励她,于是使劲地往外跳,而最终跳了出来。鼓励有多大的力量呀!教育者要善于树立学生的信心,不吝啬鼓励,合理鼓励,合理表扬,夸奖学生很重要。切忌歧视和奚落。
4、情感法则——钉孔原理
有一个孩子总喜欢发脾气,父亲为他出一主意:发一次脾气就钉一颗钉子。后来发现自己居然不发脾气了,于是好友再次告知,一天不发,便拔去一钉,直到最后钉子被拔完,留下什么,呀!一个个针孔,钉拔走了,可留下的是伤害。教育者面对学生千万别伤害它们的人格,要学会尊重孩子。若一旦犯错,留给孩子的恐怕是抹不掉的伤痛,也是教育者永远的伤痛。有人说“教育是有痕迹的。”我觉得说得真不错。
5、信任法则——罗森塔尔原理
这是一个很出名的事例。著名的教育家罗森塔尔做一个发现研究人才的试验,到一所学校,在学生花名册上随意写了18位学生,告诉校长“这些学生今后前途无量”。校长再告诉学生,8个月后,上了他花名册的学生都有奇迹的进步。孩子的进步都源于教授的一句话。因此,教育者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给与孩子积极的暗示,消除消极暗示。
6、行为法则——木碗原理
一家四口人,爷爷老了,手抖,吃饭时总是把碗打碎,父亲专门制了一个木碗,小孩看见了,也找来木头雕一木碗,问他做什么。“你们也会老,我给你们做的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央电视台的那一则广告“给母亲洗脚”多令人感动,看到母亲天天给奶奶洗脚,孩子也跌跌荡荡的端来一盆水,笑盈盈的送给母亲,您也洗脚。这就是榜样。教育者的以身示范是多么重要,你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吸烟有害,可自己却是一个烟鬼,注意形象,可自己却是拖沓,这样又怎能服人。所以为师者为父母者都改为自己,做一笔超值的存款,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7、价值法则——苹果原理
美国时代周刊做过一个调查:童年时,母亲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一个有商贩经历的人回答道:“小时候,我最喜欢的苹果被母亲抢走给了别人,那时我就知道,人应该是不择手段的。”一个工程师说道:“小时候母亲端来一盘苹果,孩子皆抢,母亲止住。‘要得到苹果,得先劳动,才能有所得到。’”教育者要让孩子树立要想得到,必先努力,有所付出,才会有所回报。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