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发言稿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04-05 21:0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以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收获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教育局领导给我提供这样一个与在座的各位进行学习交流的机会。我的发言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我在第三小学工作期间进行课题实验研究及小课题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我将从以下三方面与各位领导教师进行交流:
一、小课题研究的流程
二、主要做法
三、研究感想
所谓小课题研究,它是和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教师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的研究。它是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善教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研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某一方面的某个具体问题,为教师走出实践中的困境提供一条出路。小课题研究首先要求教师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挖掘研究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来,又回归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更为关注教师是否“研”有所成,也就是教师自身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否被解决。因而小课题研究什么问题也就决定了教师的研究是“研”有所成还是徒劳无功。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小课题研究时,必须慎重选择研究课题。
小课题研究选题时应遵循的原则:
(1) 有价值。选择的课题要有实用价值,这是第一原则。
教师不是做研究的专家,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研
究的。教研组、课题组或教师在选择课题时,有的选题太大,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选题不合适,不能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教师的收获并不多。因此,指导教师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小课题研究的首要目标是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应把研究与课堂融汇在一起,应是基于课堂、为了课堂而在课堂中的研究,因而选题时我们要求教师要做深入细致地考察,同学科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然后把问题汇集在一起,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进行探讨,共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确定出本教研组、课题组或个人的研究课题。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2)有能力。首先,选择的小课题要有个具体明确的切入点,在实践中操作起来相对容易。选题太大、笼统模糊往往只是在表面上兜圈子,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其次,有价值的课题,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研究就会落空,结果就会华而不实,研究课题应该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使选题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不贪大求远。
(3)有兴趣。这是课题研究的动力,感兴趣,会信心十足,乐此不疲。
因此,能否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是衡量小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的标准。它允许教师在自己的研究中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允许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而别人已研究过的课题。
一、小课题研究的流程
小课题研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包括材料准备,方法选择和方案制定等。
进行课题研究事先要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的方案,这个方案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课题研究的背景。说明课题的起因,为什么要进行此课题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意义。
2.研究涉及的理论领域和要学习的内容。
3.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研究的期望目标。
4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说明研究的对象是谁,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研究。
5.初步拟定的研究过程,实施步骤。(实施阶段的步骤要清楚,易操作。)
6.预期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读书、分析研究)
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要求课题组的老师结合确定的课题,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的教育专著、专业理论书籍,夯实教师在“小课题”领域内的理论基础,能站在更高的层面来审视课题,促使教师实现对研究课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由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老师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小组订阅了专业刊物,为成员列出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阅读书目。
具体做法是:专题讲座与研讨活动相结合。
1、专题讲座。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了解课题相关的最新动态,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每位课题实验教师都将在课题组内进行一次课题专题讲座,共同寻找理论支柱。
2、研讨活动
专题讲座之后的研讨活动,更是教师进一步理解专题讲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的主要措施。各课题的负责领导深入课题组共同理解、反思专题学习内容,记录体会与收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设计、行动、反思、修正、再行动)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依照课题研究方案,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具体实施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观察记录,写好课题研究随笔,课题研究反思等课题研究材料,搜集积累好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在实践中检验,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研究。
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小课题研究汇报交流活动,开展自诊、会诊活动,加强同伴互助,发挥团队力量,力促研究的有效性和成果的共享性。在备课会上,由课题主持人说明自己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介绍自己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思路、理由和着力点以及所提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让全课题组的教师评价所提问题的质量,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让所有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在相互探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创新教学思路,帮助教师调整思路,制订策略,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交流,高效解决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的困难,开展真正有效的小课题教研。并通过“学习—反思—互动——研究”、 “最满意的一堂课”、“讲自己的教学故事”、 “寻找教学遗憾”等形式,指导教师小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四)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并反复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验证。
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解决自己教学中遇到问题的过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写成论文和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等,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把获得的方法、经验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从而使理论再次回归实践。
(五)写出研究报告、论文、叙事故事、个案分析
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总结,重点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进行成果表述。成果表述材料字数不限,重点要交待清楚这个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怎样解决的,让别人看了之后能从中学到你的做法,给他人以启示就可以。
成果表述形式可以是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课例、教育叙事、典型课例、教学设计、小论文等
(六)应用推广
当一个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时,它的及时推广、持续应用,会内化成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下面我就结合我们基层教师的教育生活需要,谈谈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开展属于我们自己的小课题研究:
(一)建立小课题研究的激励机制
为切实提高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建立了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不断强化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内在需求。首先,对于一些优秀的小课题研究,学校给予必要的表彰和奖励,并在校内外各种“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推荐,以此来鼓励各科教师边做好常规教学工作边积极进行学科小课题研究;其次,学校在可能的情况下为课题实验教师提供或创造相应的校外培训、业务学习与交流以及成果发表的机会;此外,学校还建立校级课题立项制度。对于各科教师提出的那些切入点较好、研究过程设计规范的小课题,可以列为校级小课题,并在有机会时将它们推荐到上一级教科研主管部门立项,以此激励各科教师投身小课题的积极性。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将小课题研究工作列入教师月常规考核、学期考核及年终考核。我们在考核细则中明确规定:申报小课题研究的教师,按时按规定完成研究任务记2分,否则,不得分。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教育局将小课题研究纳入到教师绩效考核方案中,更加调动了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就目前情况来看,我校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研究越来越深入,质量也越来越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做好跟进式检查,使小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要想调动全体教师参加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真正把小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提高教师的参与面,那么健全学校课题研究制度,对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作出规范化的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我校建立了课题组例会制度,各课题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课题研究进行小结、反思和工作布置;并对所开展的工作,及时做好记录,建立课题研究资料档案,做好结题评估工作,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要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在此基础上,针对“以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提升教师素养”的教科研思路,我校制定和完善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制度》、《课题研究领导参与制度》、《课题研究定期检查制度》、《课题研究成果交流汇报制度》、《课题材料档案袋制度》和《小课题研究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小课题研究行为的规范性,使落实工作有章可循。
在小课题的组织管理上,我们构建了“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整个小课题研究工作校长负总责,发挥领导调控作用,分管业务的副校长负责组织领导,教务主任,教研主任负责指导管理,教研组长、课题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师积极参与,分工明确,层层管理,使各职能部门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抓各项常规的落实工作上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确保小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全校教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
(三)抓好三个队伍建设,发挥课题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认识到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于是把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将课题研究和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将课题实验研究与专业引领结合起来,切实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校主要是抓好三个队伍的培训。
第一个队伍是以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主任为主体的小课题研究“领导者”队伍,他们负责小课题研究的规划、落实、检查和考核。学校领导班子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广泛吸收教育报刊、杂志的前沿信息,亲临教学第一线,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认真听、评、诊课,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并以此为圆心向教研组、课题组辐射,形成了有效的督导与管理机制。
第二个队伍是业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主任、教研组长和课题组长为主体的课题研究“组织者”队伍。在小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痛苦的莫过“井底之蛙”的无奈。因此,如何让教师从“他人的有效经验”中获得专业支持和成长的养份是我们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前提。所以学校加大外派学习的力度,凡是市教研室组织的相关培训学校尽量派更多的教师参加,通过学习引进外校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使老师们大开眼界,少走弯路,为学校自主开展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提高了小课题研究的起点。
第三个队伍是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的小课题研究“示范者”队伍。要想将小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就必须有一批骨干教师带头,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她们独具优势,有热情、有干劲,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带头上课题研讨课、课题汇报课等,与老教师形成互补。
通过发挥三个队伍的作用,教师们“各施所长,各显其功”, 保障了小课题研究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
(四)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教研工作紧密结合
学习和培训,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如何落实在行为转化上是小课题研究的重难点。如何处理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两者在学校教研中究竟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因为教师的时间是有限的、教研活动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为此,我们将小课题研究与教学教研工作结合起来,这样还摆脱了以往教研时习惯了的形式主义和缺陷,通过实践证明我们以一线课堂为主阵地,以课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途径,有的放矢,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促进了教学行为的转变。教研活动必须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围绕课题,创新备课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备好课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有效备课这一环节。近几年来,学校在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实行“学科分单元协作研讨——个人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的集体备课模式,实行备课资源的适度共享。以教研组长或课题组长牵头,每个单元围绕小课题研究的目标进行集体备课。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把教案送到组内教师手中,组内教师认真研读并提出改进意见,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教案设计,教师可根据本班的教学学情,因才施教,进行个性化调整备课。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创新。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团队的合力,凝聚了人心,锤炼了队伍,收获了成绩。
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是明显优于个人“单兵作战”的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把教师们从繁重无用的抄写中解脱出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反思研究,研究教材,探讨教法,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语文、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倡导的集体备课方式是:
(1)、 精典模块型备课 ,也就是就是精心设计典型模块备课,根据学科的特点确定精典模块,每人挑选各自模块分头进行独立备课,然后在集体备课时各模块负责人做重点发言,其他教师参与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每位教师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修改和补充。精典模块型备课是以学科的核心部分为抓手深入进行研究,做到重点问题集体讨论,细节问题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再做完善。教师们能针对小课题研究实践中的问题或备课中的疑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坦诚交流自己的意见,对不同的观点敢于质疑,在思辨、争论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以拓展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策略,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能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对已研究好的教学思路加以修改,把握集体备课的精髓,灵活进行运用,并根据教学实际关注课堂上动态的生成与发展,即时调整。
(2)、 “闲聊式”备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分钟教研”。
“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但在教学中,许多问题是无法预设到的,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因此,我们的教师上了课后,能在办公室里多交流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是我们之前的集体备课中没有备到的空白内容,不管是精彩的还是失败的,都能给下一个上课的老师以很好的启示,没上的老师就可以进行第二次备课。“闲聊式”备课由于不受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很受老师的欢迎,也很有效。它每天所聚焦的都是当日的教学亮点、教学失败点,让教师能够更好得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填补了之前备课的空白,并能给下一个上课的老师以很好的启示,无形中老师们又进行了一次备课,对教材、学生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2、以课堂为研究基地,抓好“说讲评”课活动。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实验基地,而为学生奉献一节有效的课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课题组教师的实验课上,我们力求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每学期的主题教学研讨活动都以小课题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选择不同课型,具体活动流程: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磨课—课题实验教师在校内上汇报课---听课教师提出问题,书写信息卡—教研组长梳理信息,聚焦问题,发布信息---授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根据信息结合小课题研讨交流――形成解决策略这一研究流程,老师们在轻松而不失思想撞击的对话中,交流彼此思想,反思自我教学实践,加强小课题专题教研和课例评析,集中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达到解决问题,同伴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3、 “课后反思”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入。
课后反思,丰富了课题研究的内核,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千金难买回头看”,反思和研究,是一对连体婴儿。反思就是研究,反思需要进一步研究,离开了研究,反思就成了单纯的回忆,同样研究少不了反思,离开了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研究就显得很苍白。如何反思,课题组的教师采用“纪实+思考”的方式,真实地记录课堂教学实践与当时的想法。教学预案中的灵光闪现,课堂上的尴尬败笔抑或精彩纷呈,以致学生的奇思妙想,都是我们反思的对象。反思做到有思想,有根基,有个性,而这些切肤的火热的反思无不彰显教师对有效课堂求新,求变的创造。
4、课外活动----拓展“小课题”的外延
学校课题组在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校园艺术月”系列活动,课题组围绕研究重点,开展形式活泼的学科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如:语文学科围绕《营造书香校园》《如何实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链接》课题开展的“读书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古诗词积累竞赛”等活动;数学学科围绕《巧借插图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小学数学与生活有效链接的方法》课题开展的“巧拼七巧板” “数学幻想画”“数学图形设计大赛”“巧算24点”“数学小报比赛”等活动;英语学科围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课题开展的“英语童话剧表演”、“英语故事竞赛”、“英语歌曲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美术学科围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初探》课题开展的“学生想象画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竞赛,达到以赛促研,以赛测教,拉动学科学习向深度、精度、广度发展,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可能,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化。
(五)将小课题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结合
众所周知,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无非靠两个因素,一是靠延长教与学的时间;二是靠优化教与学的方法。事实上,无限地延长教学时间,重复劳动并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只有靠优化教与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优化的教学方法从哪里来?从小课题研究中来。
我校在规划小课题时,把选题和研究的重点放在有效教、学法上。老师们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有效训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课堂提问及师生互动、教学策略、作业设计与评价等问题的研究,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小课题的结题验收,不仅看教师研究过程的档案,看老师撰写的研究小报告、以及学生的作品等文本材料,更要组织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听教师的研究课,看教师研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了多少、效果如何。还要开教师座谈会,听听同伴的感到后,看看研究结果对同伴有无启发、有多少启发。
如2009年我校教师针对学校 “后进生多” 的实际,导致整体质量上不来的问题,确定了《学困生有效学习的方法》这个自治区小课题,课堂中主要从“1、后进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倾听问题,2、后进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思考问题,3、后进生在课堂中的交流问题,4、后进生在课堂上分析汇报问题,5、后进生在课堂中的评价问题”这五个方面进行小课题研究,每个班只要有一名后进生被关注、被转化了,这个小课题就有一小步的成功,一小步的成功也就是小课题研究的成果。
实践证明,小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解决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的即时效应主要在表现在教学状态发生了变化,老师们不再是比拼时间、耗精力,而是比窍门、比效率,老师们不再消极地抱怨学生差、环境差,而是主动寻找问题、找对策,对自己的学生和班级充满信心。老师们不再满足现状,不再在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环境中麻木不仁,而是乐于表达、不断学习。老师们不再自我封闭、悲观失望,而是积极对话、广泛合作,共同研究、享受进步的快乐。
(六)跟踪指导重过程,追求实效促成长
小课题尽管“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进行小课题研究,需要实验教师仍然要有一定的科研知识,需要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师虽然参加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学习了一些课题研究的知识,但是一接触到具体的小课题研究,便感到无从下手,学到的课题研究知识、理论和方法便运用不上了。因此,为了确保小课题研究的质量,学校教务处、教研室有针对性的对于教师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策略进行细致的指导和培训,真正深入教研组,为教师提供指导和服务。
1.指导教师分工研究
小课题研究要保证质量,最好从多个层面进行。这是学校指导教师进行研究的关键。我校大力倡导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小课题研究,每个课题组以三至五人较为合适,每个人研究一个方面,上升到理论,最后由主持人执笔,撰写出研究报告,其他人员撰写论文、反思、案例等。这样围绕一个课题,由学科组的所有成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就丰富了,研究的层次就深入了。
2.提供研究资料
教师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往往缺少研究资料。这就需要学校的提供帮助。我们一是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阅读相关的教育专著,向教师推荐专业理论书籍,夯实教师在小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二是从互联网上搜集下载一些有关资料印发给教师;三是介绍一些研究成果,要求教师互相借鉴和学习。这样,学校给予小课题研究的教师以有利的支持和帮助,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既提高了他们研究的积极性,又保证了研究的质量。
3.及时指导、督促,为教师不断加油
倡导给教师足够的研究自由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科学地指导、督促教师,以激发教师主动研究的动力。在小课题的管理中,如果是强加给教师研究任务,教师会认为任务太琐碎、繁杂而有厌烦情绪。只有当小课题研究是发自教师自己内心的需要,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求时,教师才会不怕困难,才会自觉投入其中,并自愿寻求别人的帮助,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自觉,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与建议,真正把课题做好。在教师努力的同时,优秀专业人士的指导有利于指点迷津,让教师豁然开朗,少走弯路。管理者的督促与检查,有利于帮助教师克服人性中固有的倦怠,为教师主动研究注入活力。如:要求课题小组把每次的研讨内容记录到小课题研究记录表上。学校每月从研讨次数、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每缺少一次扣1至2分,并视质量情况酌情减分,并将量化打分结果纳入教研组考评和学校先进个人评选。
4.同伴互助激发教师研究热情
有的教师不愿让别人深入自己的课堂与自己共同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感觉这样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教师认为别人的指导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出的话像“空中楼阁”,因而不服气,或不情愿去按照那样的话做。这种不正确认识妨碍了教师在同伴互助中获取智慧与动力。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利用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时间,各课题组每两周至少进行一次课题研讨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困惑、经验进行交流互动,针对提出的具体问题、研究方法、具体的实施步骤等内容,进行讨论、反思、总结,自由开放地各抒己见,真正做到专业切磋、经验分享、互助合作、思想碰撞、消除疑惑,使教师的研究思路更加清晰,研究热情更加饱满。
5.举行课题研讨会
小课题研究范围小周期短,时间稍纵即逝,往往开题不久就到了结题阶段。课题研究中间需要学校的督促和推动,否则研究容易流于形式而不能保证质量。我校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就定期举行课题研讨会,由学校有关领导会同课题研究人员参加,进行研究指导。一是了解研究进程,督促研究按要求进行;二是就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三是举行观摩教学,上研究课,进行评课和教学反思。举行课题研讨会,研究人员的收获是很大的,既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研究素质,又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很受教师的欢迎。
三、研究感想
优秀教师牺牲休息时间,精心作研究,挑灯夜战,不辞辛苦备课,主动研究的精神让我感动,我问他们如此乐此不疲地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动力是什么?老师们不约而同地说:在研究中,一个个的问题逐渐突破,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思维被启迪的兴奋,获取知识后幸福的笑脸是我们作课题研究的强大动力。是的,课题研究归根结底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唯有教师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和幸福,尝到课题研究的甜头,才可使课题研究工作持之以恒。
但是在在操作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比如:
1、部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到位。把课题研究当作是一项与教学不相关的额外任务,认为是多余的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
2、课题研究效果不明显。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形成了为完成任务而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模式,在课题研究中部分教师毫无主动性、积极性。
3、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不够。小课题研究的周期过短,一个课题刚刚结题,课题成果还没来得及推广,新的课题又开始申报了。
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专题研究,鼓励教师大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专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3、注重课题研究工作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培训相结合起来,杜绝两张皮现象,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4、注重加强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使课题研究真正发挥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与教师发展的作用来。
小课题研究呼唤主动精神,一个热爱小课题研究的教师,目的不是为了评职称,不是花拳绣腿,不是敷衍了事,而是主动研究,这会促进教师主动学习,主动思维,做有思想的人,并积极乐观地改进教育实践工作。只有教师自己有发自内心的研究热情,小课题研究才会有生生不息的活力,才会成为工作快乐的源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唯有教科研,才能让老师们走上幸福的人生道路。”要走上幸福的道路,就要改变职业心境,促进专业发展,提升生命价值。“把教书的呐喊当作欢歌,把育人的耕耘当作舞会,把科研的探索当作旅游,把奋斗的甘苦当作咖啡……”当一个教师真正进入教科研的神圣领地时,蓦然回首,就会发现这是一条教育教学的真正幸福之路。
以上是我校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的一些肤浅的作法和体会,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相信其他学校会有更多、更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希望与大家有更多这样交流的机会。在这里我诚恳的希望各位领导、专家能给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促进我们今后工作的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我的汇报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