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您需要的资源啦!?本站所有软件高速免费下载,记得下次再来哦,找教案个人博客您下载的首选
软件大小:8.00 KB 下载次数:52
更新时间:2013-10-28 04:38:00
本地下载
快车专用下载地址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软件简介: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游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个质朴而又自信的老人,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理解人物需要把握的基本途径,形成思考分析人物形象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抓住老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品读,体会游峰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4.体会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学习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养成正确思维习惯,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2.难点:品味文中老人话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进而积极带动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
重点练习:理解词义;积累描写景物的生动比喻;结合第12段写话。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学生初读便能感受到天游峰高而险的特点,对扫路人勤俭、豁达乐观的形象及生活态度也有体会。那么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品析人物形象,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人物形象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比和写景描写对表现老人个性的作用,学习多种方法表现人物。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设疑——形成课前交流预习收获的习惯
1.师板书题目:15天游峰的扫路人。
(1)交流预习情况。
(2)师补充介绍。
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理预习收获——形成概括语言能力的习惯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既写了天游峰,更描写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根据以前我们学过的理解课文的方法,自己整理,小组汇报。
三、解读“天游峰”——养成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的习惯
1.打开书本,课文几处写了天游峰?(2处)把2处写天游峰的句子找出来。找对2处的举手。
2.出示第一处的句子:“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1)读读句子,体会到什么,1个字概括。险(板书) 
(2)再请一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你从哪里读出险?
(3)这个句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夸张。
(4)再读,通过你的读,把天游峰的险读出来。
(5)你把天游峰的险,读得淋漓尽致,老师奖励你看一张图。
3.出示第二处的句子:“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1)读读这个句子,你的脑中又闪现出哪个字?高(板书) 
(2)指名读,通过你的读,把天游峰的高读出来。
(3)这个句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列数字。
(4)我们看图。这就是上山的石阶,多么高!
(5)这么高这么险的天游峰,游客们有的登上去了,有的不敢登,还有的留在了半山腰。登天游峰的确不易,可是这位扫路人每天——齐读,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三、解读“扫路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情”——形成思考人物品质方法的习惯
(一)、解读“扫路人的外貌”
1.天游峰如此高、险,扫地的环境不同,难度就不一样。登天游峰不易,扫天游峰更难。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先找一找文章中几处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请同学们找一下。(板书:外貌)
2.出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第一处,穿着,第3节)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第二处,长相,第8节)
这2处写外貌的句子,在文中能否互换位置,读读课文,仔细想一想。(不可以。远看、近看;粗看、细看。)
3.让我们看看插图,结识这位扫路人,再齐读这两段话。
4.无论是穿着,还是长相,这都是一位貌不惊人、普普通通的老人,然而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身上究竟有什么东西吸引了我、打动了我、感染了我?言为心声,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心声。文章中几处写了扫路人的语言?找出来,大声读一读。(板书:语言)
(二)、解读“扫路人的语言”
1.第一处:“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1)出示句子,一生读句子。
(2)比较句子,出示:“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文中两个不累太罗嗦,去掉了一个不累,更简洁)
(3)让学生读读看,意思一样吗?
(4)消失第二句。
(5)天游峰这么高,这么险,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每天扫一个来回,真的不累?为什么他连说2个不累?
(6)看来,这两个不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必要的反复。强调了老人的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谈到这儿扫路人的工作累不累?(太累了)可这位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师生接读)老人是不是吹牛、撒谎? 
    生:老人已经习惯了。 
    老人根本没想到累,只想到把好山好水看一遍。 
    师:我不同意,为什么游人累,不也看山水? 
    生:老人只想扫地,游人想登山顶。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感受。 
    大汗淋漓也许是冷汗,老人老马识途,认识路。 
    师:我不同意,上山就这么一条路。 
    生:老人把上山下山当做快乐的事。 
    师:老人扫干净了路,山水变得更好,老人心里高兴、快乐。我信服。(板书:开朗乐观有毅力)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会读这段话吗?(通过朗读,要把老人不累的这种感觉读出来。) 
    师:此时,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开朗乐观有毅力)
(7)一生再读句子,点评: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2.过渡:老人觉得不累还有原因,请听第二处他的语言。出示句子: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指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不舍得走)学生相机板书。
(2)师生接读。
(3)这句话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这是什么句?反问句、排比句。
(4)大家再来齐读这句话,读好排比句、读好反问句。
3.对话:“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1)出示上面句子,请同桌互读,再指名2生读。
(2)再出示: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到时候,我请您喝茶。”
(3)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更加突出老人自信(学生相机板书:豁达、开朗、自信……)
(三)、解读“扫路人的笑声”
1.教师与学生读11、12小节,范读最后一节。
老师朗读的一小节,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谁帮他来回答。
2.总结板书,学生读板书。
3.作者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笑声这是细节,正面描写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又通过环境的描写,天游峰的高、险,侧面烘托了老人的性格特点(板书: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主要特点是什么?圈“豁达”。
四、续写——形成感悟语言使用语言的习惯
30年后的一天,我再一次来到天游峰,耳畔传来了熟悉的扫地声……请你用这篇课文学习到的描写人物需要抓住语言、动作、神情等的方法表现其形象品质,进而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