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您需要的资源啦!?本站所有软件高速免费下载,记得下次再来哦,找教案个人博客您下载的首选
软件大小:10.0 KB 下载次数:67
更新时间:2013-11-01 09:16:00
本地下载
快车专用下载地址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用计算机制作课程表说课稿
我能行说课稿

软件简介: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说课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克、克、吨》的第一课时《有多重—认识千克、克》。一堂好课要尽显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对教材有透彻的理解,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基于这一点,本次说课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解析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流程
一、教学内容—地位与作用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一课是小学数学量与计算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并了解了轻重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质量单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正是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将为后续学习“吨的认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除了对教材要深入钻研,还要对学生有个透彻地了解。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的实际意义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 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 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 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三)情感教育点
1. 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 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一、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对千克和克两个质量单位及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使每个学生真正能够感受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培养学生较正确的估测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操作中实践数学”,“生活中运用数学”。围绕“经历学习过程”这一主线组织教学。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为主。遵循师生互动的原则。
三、教  学  流  程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遵循这一理念,这节课我突破教材内容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趣中引—动中学—思中用—理中想】来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
一、 趣中引--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
上课伊始我让两名同学为小组成员从两袋质量不一样的同种商品中选择想要的礼物。通过图片的出示引起学生关注到商品上的质量信息的不同。由此顺其自然地导入到所学的知识中来,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态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而生活中一些常见商品上的质量标识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来源于生活,感受到学习它的必要性。从而引出课题—千克和克
【板书:千克和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通过从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 动中学—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故而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去体验、感受。为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三个层次来教学。
层次(一)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我们都知道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本环节我选取三个活动场面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1)质疑引发思考。
教师拿出一袋无质量标识的白糖让学生说出它的质量。在学生的不同估测中自然引出要想知道它的准确质量信息必须用秤来称一称。进而拓展知识领域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秤。
(2)操作建立感知
在实际称量1千克白糖的质量后,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质量为1千克的商品动手掂一掂,实际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
【板书】1千克
         1kg
在对1千克有了感知后,还可以把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合起来再来感受一下几千克的质量。
(3)知识源于生活
联系生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影子。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实际称量自己的体重后再结合查阅到的资料,给体重不在标准范围内的同学一些合理化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关注到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评价。
层次(二)实际操作中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如果说,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到千克的质量概念。那么在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从做中悟出方法。我采用“发现问题-探索方法-优化方法”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我分为以下三方面教学:
(1) 发现问题,感受建立“克”质量单位的必要性。
在学习了质量单位“千克”后我适时的出示一枚2分硬币让学生在台秤上称量出它的准确质量。在实际称量的过程中会发现指针基本不动,无法称出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称量办法。我预设学生可能会有如下方法:
① 找以克做单位的秤(如:天平)来称。
②选取多枚2分硬币称完后再把质量总数平均除。
【设计意图】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并经历称量方法多样化的过程。
(2)引领示范,规范方法。
在众多的称量方法中我给学生演示了用天平称的过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1克的实际重量,又起了一个示范的作用,为下面学生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3)掂一掂,说一说。让学生以克为单位说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质量。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进一步突破了难点。
层次(三)千克和克的关系证明。
现代心理学认为实际操作,动手实践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有一句话我记得是这样说的“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学会理解了。”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尝试证明千克和克的关系。让思维火花不断碰撞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亲身去体验。
预设学生反馈:
①两袋盐500克+500克=1000克
②用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称100克的物品正好指针指向第一个格子,0-1千克里有这样的10个格子,有此推断10个100克就是1000克也就等于1千克。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中我没有选用以往中直接告知的方式,而是大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想办法证明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加深了理解。
三、思中用—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一)基础练习,加深理解
给下面出示的物品填上合适的单位
【关注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还要注重联系生活实践。
(二)深化练习,灵活应用
1、怎样让跷跷板保持平衡?
【关注点:】简单换算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感受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认为生活当中物体越大质量就越重,反之就越轻,为了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思维拓展部分
2、棉花和铁的质量比较。
【关注点:】物体的轻重与物体的体积无关。让学生对物体的质量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三)综合应用,生活延伸

【关注点:】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而学生在积极讨论解决对策的过程中,就运用到了所学知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四、理中想—把归纳质疑作为教学的总结延伸
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和方法等方面来交流)
2、有关于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
1、可以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及思维方法进行归纳和梳理,以利识记和应用。
2、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质疑,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使学生的思考从本课内容向下延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我这次说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展示知识,关注过程:营造氛围,体验情感。当然可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真诚地恳请在座的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