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您需要的资源啦!?本站所有软件高速免费下载,记得下次再来哦,找教案个人博客您下载的首选
软件大小:14.0 KB 下载次数:64
更新时间:2013-12-05 07:51:00
本地下载
快车专用下载地址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争论的故事教案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软件简介: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书P38~39例1、例2及练习九1.2.
教材简析:《比例》的教学是建立在六上学生对比的意义和性质学习基础之上的。这一单元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于具体图例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二层次,学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第三层次,将比例知识运用于生活,学习比例尺。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主要是利用具体图例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其关键点落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图形边长的同步变化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是图形边长的变化,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过程设计:
一、 制造冲突,初步感知
1. 创设情境,引起冲突 
出示一张班级学生照片
师:王瑾同学打算把自己的照片放大后挂在房间里,摄影师分别用了三种处理方法
电脑演示:方法一,宽边不变,把长边拉长         
 方法二,长边不变,把宽边拉长
          方法三,把长边、宽边同步拉长
2.合理选择,初步感知
请你帮助王瑾选择一下,哪种处理方法效果最佳,并说出理由。
〖设计说明:课一开始,老师选择了学生的一张照片进行三种不同的处理,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孩子们感到亲切有趣,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照片的三种处理,教师也故意夸张了一些,学生在强烈地视觉冲突中很自然的接受了同步拉长的处理方法,对放大的内涵有了具体生动的感知。〗
二、比较交流  理解放大内涵
1.自主探究 
(隐去方法一方法二图,留下方法三图和原图)师过渡,:仔细观察两幅图,总感觉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关系,那我们可以着手从哪方面研究两者关系呢?
(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长方形有哪些元素?最基本的因素是什么?
 引领学生答出长方形的基本因素有长、宽、周长、面积,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长和宽。
师:那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因素长和宽开始研究吧。
电脑出示:原照片长8厘米,宽5厘米
          放大后照片长16厘米,宽10厘米
放大后的长和原来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2.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出示: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宽的2倍,概括起来说就是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 ,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划线部分为所出示的三句结论)
3. 借助两幅图理解 “每条边”,“对应边长”和“2:1”的含义,重点明晰这里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代表什么?
出示:2        :      1
     前项             后项
  放大后边长       原图边长
4. 如果把原图按3:1放大,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师同步板书:


原图         2:1              3:1
  长(cm):8    8×2= 16          8×3=24
宽 (cm) :5    5×2= 10          5×3=15




继续追问,如果把原图按5:1,10:1放大,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多少?指名口答。
〖设计说明:在研究两个图形之间关系前,教师有意识带着学生分析长方形的因素和基本因素,从而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从边的角度去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揭示出放大意义后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借助图形理解关键词的内涵,学生有图可循,理解就能落实到位。〗
三、探究图形缩小的变化规律
1. 如果把原图按1:2缩小,缩小后的长、宽是原长、宽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2. 先理解1:2的含义:放大后的边长为1份,原图边长为2份。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