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校园活动清明节

清明节校长国旗下讲话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1-03-15 14:4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四月五日,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此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昆虫从睡梦中醒来,小草伸展着腰肢,柳条吐露着嫩芽,油菜花耀眼如金,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反映清明时节自然环境和凄凉气氛的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每到这一天,人们常常要去扫墓,悼念已故的先辈。同学们一定会问:为什么要在清明节上坟扫墓呢?这里我跟大家讲个小故事:

相传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后,衣锦还乡。刘邦返回故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但是因为连年战争,家乡座座坟墓都长满了杂草,墓碑东倒西歪,碑上文字大都无法辨认。刘邦部下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刘邦非常难过。他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么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些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清明节,全国各地的人们则都到那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祖国而捐躯的烈士们安息的地方去进行祭扫活动,以此来表示对革命前辈和英烈的悼念。

老师们、同学们,学校也将在清明前夕到烈士陵园扫墓,开展缅怀先烈活动。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饱尝艰难而不屈,历经磨难而不衰。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事迹,充分展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我们纪念革命先烈,就是要永远不忘他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卓著功勋,永远不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永远不忘他们的遗志和追求,为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同学们,先烈们留下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无价之宝。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为争创全国“千强”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希望全校师生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革命先烈的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培育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同学们珍惜美好时光,刻苦学习知识,努力陶冶情操,继承先烈遗志,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