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论文

浅淡小学生个性的培养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1-07-12 05:3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浅淡小学生个性的培养
所谓个性,就是基于教育实践的客观实际,从教育的角度思考被看作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明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有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
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本质特征的综合体现,它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感情、意志、性格、情绪等多种因素构成。教育上说的个性,一般指积极的个性,它和社会环境谐调地统一。个性的培养,主要指个性化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于个性概念中外的教育学家都提出过精辟的见解。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特性的总和。个性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其中个性心理倾向性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主要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而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人的气质、能力和性格等成分。”
一、个性的特征
从本质上来理解它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即个性心理相对的差异性。个性的差异性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某一个个体与他人的差异,即外部差异;其二是个体内部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即内部差异。
2、个性的主体性
个性也称独立自主性。主体性是个体的核心内容,又是个性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主体性主要是指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在同客体的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个性的发展,总是主体内在自我形成过程,是智力、非辞智力与生理的内在自我构造和自我运动。
3、个性的差异性
个性的差异性是先天和后天的统一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智力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及实践能力的差异。其二是非智力的差异,即学生情商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抗挫性、意志力等方面的差异。其三是风格的差异,即能力在活动中的方式,它是人在活动中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心理条件,由于个人能力有质的不同,因此也各不一样,称为“活动的个性风格”。
4、个性的社会倾向性
个性的社会倾向性也叫个性意识的倾向性。个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不能超越时代的特点,不能不带有特写的社会倾向性,特别是理想和道德意识的方向性。所以个性是个体化心理与社会化心理的统一,教育的伟大力量就能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小学生个性培养
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先前的教育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目标,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程、新理念逐步走进每一个教学课堂,也逐步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学生个性培养目标恰是新时期学生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
为了圆满实现个性教育任务、教育的活动形式必需多样化,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大致可包括如下内容:
首先是集体活动形式。在现有条件下,班级集体授课仍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在集体活动过程中,应坚持将学生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是一条基本准则。
其次是分组活动。作为集体的补充和发展,分组活动有其独特的作用,这里的分组包括班外分组(按学科)与班内分组,要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让分组活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最后是个别活动形式,个别活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不拘形式在课内与课处、校内与校外开展,如个别交谈、心理咨询、技能学习等等。教育者应不限于教师,可包括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等。
为使各种教育活动进一步落实,并与各种形式相对应,现在列举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以作借鉴:
1、在学习活动方面:
(1)集体活动形式:
①“学习经验、方法”交流、“质疑问难妙法”交流等;
②各科知识“擂台赛”;
③“动手动脑操作、实验”竞赛;
④集体讨论各类方案的设计等。
(2)分组活动形式:
①“小博士”信箱(提高质疑问难能力);
②课本剧排练和演出;
③“我的自画像”等即兴演讲。(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注意仪表、仪态)等。
(3)个别活动形式:
①“我的悄悄话”(学会和老师、家长谈心);
②“课堂自控5分钟”(能每一节课内自我控制不良习惯),“小法官”日记(每天对自己行为评估)。
③“我是小主考”(试卷、复习提纲设计,教具及课文内容盆景制作)等。
2、在道德品质方面:
(1)集体活动形式:
①“红领巾系列知识”讲座;
②主类主题队会活动;
③“我爱中华”系列知识竞赛;
④“学做好儿童”行为规范系列录像观看;
⑤“小小法庭”事例辨析和辩论等。
(2)分组活动形式:
①“自主化小队”活动;
②文艺、小品汇演;
③“小小诊所”自我行为诊断活动等。
(3)个别活动形式:
①自我书写“座佑铬 ” ;
②收集少年英雄故事(心中有榜样);
③在同老师、家长、同学交往中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等。
3、在社会体验方面:
(1)集体活动形式:
①社会体验中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广泛和人际交往规范;
②“社会信息”交流、“我眼中的社会”讨论等;
③“社会知识”专题讲座等。
(2)分组活动形式:
①各种考察、参观、访问活动;
②主动参加一系列有益于社会的活动;
③“我受到伤害怎么办”模拟案例讨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等。
(3)个别活动形式:
①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发展愿望,自觉通过各种途径观察、了解和适应社会;
②学全使用并善于利用常见的社会设施和实用电器等;
③注重收集、积累社会体验资料;
④在与家长、教师、同学和社会交往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4、在课外活动方面:
(1)集体活动形式:
①课外活动方法和技巧讨论交流;
②“一技之长”展示会;
③“业余爱好”展览会;
④我们的“吉尼斯记录”等。
(2)分组活动形式:
①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项目,主动参加学校兴趣活动小组;
②组织意愿相近的同学开展不同的兴趣活动;
(3)个别活动形式:
①在各项兴趣活动中掌握一定技能,形成一技之长;
②结合自己发展愿望拜师学艺(教师、专家、家长),提高审美能力和操作技能;
③有一定创新意识,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等。
总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建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成为一个协调发展、蓬勃向上、富有生气的集体,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扎实的文化素质,强壮的身体素质和鲜明的个性品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