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论文

浅议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01-18 09:4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问题意识
  •   公告:

    

浅议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然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何主动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是教学中面临的最主要的课题,这也是体现学生是否真正从“被动”转向“主动”的标志。目前的课堂教学大多仍是老师提出问题,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表面看起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课堂十分“热闹“,但仍跳不出是在老师的导演下进行,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化,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自主的发现问题,始终保持着“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而自主的获取知识。这是当前改革中我们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制约学生课堂提问的因素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因此,在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当前课堂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特别是初三学生课堂上越来越不想发言,更不要说主动提问了。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兴趣的逆减制约着课堂提问
学生在刚上初三的时候在化学课上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化学课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加上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包括用语言,实验。那时学生的学习极积性非常高,好像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有时问的问题连老师也招架不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在课堂上更注重了“应试”凡是中考考的知识点上课时反复强调,生怕学生记不住,背书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课堂上的实验也越来越少,有的老师把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演变成讲实验,有的干脆连实验仪器也不进课堂了。学生实验更不做了。有的学校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没有几次能进到实验室中去做实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直观内容越来越少,学习变得枯燥无味,方法单一,因此没有多少学生还能保持刚开学时学习化学的热情,他们觉得只要将老师上课强调的重点背下来就能考出好成绩,就能博得老师的喜欢,学习中去主动问问题就更不用想了。
2、心理因素制约着课堂提问
初三学生大多已进入青少年,他们已不像在上小学的时候,课堂上想积极表现,课堂上他们不再去想问题,去问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这些具有个性的表现欲渐渐消退以至消失,他们在课堂上担心提问题会招来同学们的嘲笑,有的在课堂上当着同学们的面讲话脸就会发红,更谈不上有清晰的思维去想问题了。
3、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也制约着学生的提问。
长期的听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已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们认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是老师的事,自己只要照葫芦画瓢就行了。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潜能受到了压抑,思维受到了束缚,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很少再有问题问了。
因此,培养学生课堂提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营造一种问题情境和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这才是新课程改革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常常被忽视,大部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做不出来的习题,即使是那些优秀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数量也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问题意识。
1、鼓励学生要敢于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培养的是求同思维和习惯思维。这往往会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思维途径狭窄、呆板,易误入死记硬背的歧途。而创造思维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高度发展与和谐的产物。敢于提问,先求同后求异,往往易得到最佳的思维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在加鼓励、表扬。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民主的轻松活泼的互相理解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老师要欢迎学生质疑,允许学生说错,使得学生在提问时心理上没有障碍。这样学生提问的潜力才能得以释放。
2、创设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课堂中问题情境设置得以顺利实施的真正催化剂。自信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源泉。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克服他们的畏惧心理。每个学生如不同内涵的书,每本都有可读之处,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肯定、表扬每一个学生的长处,让他们看到自己优势,让其内心充满阳光,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教给如下发现问题的方法可活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备课中,教师不仅要备课本知识,还要备学生,随时设想处在学生的地位能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还要创设问题情境,给予学生以启发。
问题源于于生活,源于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生活和社会问题值得探讨:如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健康与改水、水管的锈蚀与防锈、白色污染的控制、开发利用新型能源等,一个个社会生活问题都发人深思。只要做有心人,问题随处可见。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例如,为什么在有冰雪的路上撒一些氯化钙,冰雪就容易融化?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而冬天烧火锅用的是固体酒精,它是怎么制成的?家庭用的液化气为什么有臭味?等.这些看上去是很简单的问题,真正解决它,可能要用到较深的化学知识,可以说,这“一个个的问题”正是学习的动力。当然学生对生活现实提出的问题有些涉及到较深的化学知识老师不能因为他们现在不能解决而加以阻止,首先应对学生提问的意识加以肯定,对他们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作为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3、让学生有时间“提出问题”
教师应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多创设些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还应根据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抓住时机鼓励学生提问。学生也只有在平时的课堂上多进行“问题意识”培养,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氛围,使枯燥理论变得有血有肉。也可通过相关练习创设问题,按材料索骥,巩固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学生就会在经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提出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也会对现在的新课程改革起到一个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