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五年级语文

窃读记第一课时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6-09-10 15:5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窃读记
  •   公告:

    

窃读记   
教材分析: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2、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设计理念:教学是一种价值导引,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教学也是一种自我建构,是受教育者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授受,而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发现探索的过程和人格形成的过程。   
教学准备:   
1.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 自学生字新词.
3.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课前谈话:   
聊聊历史和生活: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有没有去新华书店看书?坐在地上,挑一本喜爱的书可以毫无顾及地看上一下午,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大玻璃,这一切是那么和谐和悠闲。   
是的,同学们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年代,只要你想读书,父母会给你买上许多书。可是在解放前的中国,(1949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的。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买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有些穷人家的孩子非常渴望读书,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背着书包上学;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读书是富贵人家的享受,没有钱还要读书的人会被别人取笑,认为是“不识抬举” 。在那个社会,男女地位悬殊, “女子无才便是德。 ”正因为如此,女孩子读书的很少,读了书的女孩子学几年也就早早待在家中,等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嫁人了。
我们要认识的一位女作家──林海音(1918~2001年),就是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作家,被成为“祖母级人物” ,她写了十八本书,她的文笔和写作手法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种写作风格。后来的著书成名完全得益于她小时侯读的那些名家名作。她出生在日本,5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了北京,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她生长的环境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虽然家里供她读书至大学,但是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差,根本没有闲钱给她买书看。但是,她心中酷爱读书的情结一刻都没有放松,她想尽办法读到了许多梦寐以求的书,为以后的写作道路铺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学时数: 2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书形影不离,我门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 .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 读通课文。   
3. 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三、二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 .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直接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
2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a . “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b .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 .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再大些! '”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 “窃读” ,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③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 .课件出示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
b .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 “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 .相机指导朗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五、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