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七年级语文

《石壕吏》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09-12 15:4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石壕吏》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依据新课程主张“理解读懂简单的文言文”和“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的标准,基于初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确定阅读文言文的总目标:诵读古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单元目标:注重朗读、背诵,在品读中理解叙事性,叙议结合及说明性文章的大意,在诵读中领会作者的情怀,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课时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石壕吏》;了解杜甫简况及《石壕吏》的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汇,翻译重点句子;领会诗中寄托的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把握全诗结构,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地位及课文特点
(一)出处: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本文是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反复诵读课文,领会他们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这个单元还有《桃花园记》、《短文两篇》、《核舟记》、《卖油翁》和《推敲》外加《杜甫诗三首》(其中包括《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二)地位:本文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传诵最广的一篇。同时也是一篇通过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巧妙地叙事、抒发了情感的叙事诗。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精炼,全诗120个字,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诗人的矛盾与冲突。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本文特点和地位,我把本文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把握全诗结构,了解诗的写作背景,复述本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激发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4.背诵这首诗。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一)学生对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只是一般性的理解,没有深刻的感受。
(二)在领会诗中精炼语言上还有待于老师的点拨,这过程其实
就是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的思维能力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景、投入情感法。因为七年级学生生活阅历、社会阅历都较浅,对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只是一般性的理解。
  (二)探究发现型教学法。自主探究诗中精炼的语言、巧妙的构思,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戏剧表演法。一位语文大师说过“让感受和体验成为学生生命的双翼。”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五、学习方法指导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老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从授课对象看,我教的是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是文言文知识不够丰富,因此,在学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学习法和情景感知法两种学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六、评价设计
1、通过查资料,补充拓展资料了解杜甫其人及所处的时代特点(完成评价目标1)
2、通过自读,听读,朗读,把握叙事情节,理解文意,初步把握课文(多种方式练读。师生完成评价目标2)
3、通过生生互动,小组合作表演情节,掌握故事内涵,培养想象力(组内、生生评价目标3)
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达到熟读成诵的咪表。(组内课后巩固完成评价目标4)。
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把握全诗结构,了解诗的写作背景,复述本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激发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4.背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石壕吏》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情节简单,可以放手搜索杜甫生平、社会背景,让学生通过自读掌握“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及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这一中心。)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把握全诗结构,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疏通整体感知---揣摩模拟人物心理---短剧表演点评”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即通过读——品——演——练几个环节的学习达到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进而感受今天美好的生活,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片,问: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
这是现代战争带给老百姓的伤害,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古诗《石壕吏》,去感受中国古代老百姓在战争中的命运。
(设计意图:认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和困扰。从而树立起保卫和平反对战争的思想。)
二、作者简介:
现请同学简介,然后再出示幻灯片,全班齐读,加深印象,指导学生做笔记。)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三别”皆被传诵,有“诗史”之称。作品汇为《杜工部集》。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 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 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 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了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 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
三、文章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遭受安史之乱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最为著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课文,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四、初步把握课文
教师:同学们已经借助了工具书及课下注解疏通了文意,并且也把握课文的结构,咱们再研读课文之前,先来回顾前面的内容。
(出示幻灯片,一张是重点字词的翻译,提问学生,起到巩固的效果。一张的是文章的结构分析,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投:投宿 戍:防守 逾:越过
已:停止 一何:多么 犹得:还能够
附书至:捎信回来 绝:没有了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新:最近
裙:这里泛指衣服 请:请让我
文章结构:
暮-------------投宿-------------开端:有吏夜捉人

夜-------------住宿-------------发展:听妇前致辞

夜久----------------------------高潮:请从吏夜归

天明----------告辞------------结局:独与老翁别

线索:诗人的行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叙事线索。)
五、再读理解课文:
教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文章的内容,那么接下来,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读探讨一下课文,咱们来看看分析分析文章中出现的人物,他们分别都有什么性格特点。(分析之前,配乐有感情的范读,再请同学来读,充分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出示幻灯片,边读边讨论,并回答问题)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老妇人和官吏。
3、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4、最终抓到人没有?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思考妇人交代的内容,可分几层意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9、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
有吏夜捉人
教师:通过刚才的分析,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很多想法,老师知道大家的心情非常激动,那么就让咱们把这种激动地心情,转化成表演,请同学们积极举手,发挥你们的表演才能,表演《石壕吏》的课本剧。
(请同学们上来表演,并对观看表演的同学提出要求)
教师:其它同学在观看表演时,请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差役是( 凶恶、蛮横 )的
老妇是( 可怜 )的

战争是( 残酷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同情 )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进一步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感情,把课文情节通过表演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能力。)
出示幻灯片,做练习
阅读《石壕吏》,根据提示填空。
《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           !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          。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         。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             。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掌握课文。)
八、、总结:
师:托尔斯泰“战争请孩子和女人走开”这里年老体衰的老妇人都抓去服役了,这足见战争的残酷,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呢?生:告诉人们要反对战争,爱好和平。
师:对。(动情地)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数不尽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保卫和平,让白鸽飞遍全球,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之中。
最后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战争的反对,对老妪一家的同情,再背诵一遍课文。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再次理解课文,树立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进而感受今天美好的生活,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

九、作业,请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续写文章的结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合理的结局情节。)
十、板书设计:
暮-------------投宿-------------开端:有吏夜捉人

夜-------------住宿-------------发展:听妇前致辞

夜久----------------------------高潮:请从吏夜归

天明----------告辞------------结局:独与老翁别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象系统地掌握课文情节)


 

上一篇文章:人类的形成教案

下一篇文章:《塞翁失马》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