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思品四年级品德与社会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教学反思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5-08-15 15:4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   公告: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教学反思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1978年至1984年间,在初中教学实践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法——“课堂教学六步教学法”,分别是: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魏书生以改革家的角度敢于对当时流行的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课堂五环节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学四段论进行坚决地扬弃,这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曾经尝试用着课堂教学六步法,效果还不错,于是就想在品德教学中也尝试用这六步法。但是语文教学与品德教学始终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尝试结合魏书生先生的六步法进行品德的六步法教学。
1、定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这是我们在教学中最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如果不能很好地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讲到最后,学生不知道哪些是重点,而老师更是讲的喉咙沙哑,学生还是不懂。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一些方式,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感情。但是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感到自豪,就必须要让学生大量地去了解家乡人以前(主要是改革开放前)的生活。但是学生毕竟离那个年代久远了,即使是学生的家长,可能经历的都不是很深刻,于是他们就要去查找以前的一些资料,或者是访问爷爷奶奶一辈的老人或者是通过参观博物馆等来了解他们具体的生活了。于是我就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放在了“收集家乡的变化资料,了解家乡人生活的变化。”这一点上。
2、自学
在这一节品德课上体现为自己选择喜欢的方面收集相关的资料。这是保证各类学生都有所得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在课前,我布置了学生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资料的收集,可以是文字资料,故事,图片,实物等,这个收集资料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是进行资料收集的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的程度上进行了一番自学,最起码也能知道一些家乡人生活简单的变化。
3、讨论
在这一节课中体现为个人的资料收集以后,教师根据学生收集资料的方面进行分组,把收集相同方面资料的同学分到同一小组,被分为同一小组的同学就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选出自己小组的组长、给小组命名、选择自己小组需要展示的资料以及汇报方式等,这都必须是经过学生小组讨论决定的。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就相当于已经进行了资料的筛选整理等,小组内的资料也进行了交流分享了。
4、展示
魏书生先生在语文教学中提到的是“自测”,由学生根据定向内容,拟出一组十分钟的检测题,自测、互测,抢答。但是这对于小学生的品德课来说,难度太大了,所以我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进行展示的方式来实现的。
如果说前三步都是课前必须完成的,那么从第四步开始,就要看课堂的实施了。因为学生在课前都收集了资料,也或多或少地从某些方面了解了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所以学生的“展示”还是相对有内容的,虽然在一节课里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展示,也不能把这节课上成是一节只有展示的课堂,所以只能让部分的学生展示他们的资料。
5、补充
当然,在学生的展示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学生能讲到的方面毕竟还是相对比较少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对这些资料进行相应的补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了解某方面的变化了。例如在这节课我主要是从我家乡住房条件的变化和广州主要的交通变化这“住”和“行”两方面进行补充。
6、教师小结
这节课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小结了,因为教师的小结决定了教师能不能提升学生的感情,达到“点睛”的作用,而在这一方面则是我做得不够,还需要努力尝试的方面。
本节课总体上下来,学生和我一开始都出于一种比较进行,比较放不开的状态,所以学生也不怎么敢回答问题,我也没有进行较好的小结,但是后来学生慢慢“热”起来了,就好一点了。这节课让我反思最深的是两点:第一点是整节课的系统性不强,没能很好把整节课系统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是相对而言比较零散,这也是我作为一位年轻老师做得不够,以后还需要加强的地方。第二点就是在这节课中,我的“点睛”作用还是不够,因为学生离改革开放那个年代比较久远,感情不深刻,更因为我自己对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的感受都不是很深,所以未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和提升,也表现在小结那一步我是做得不够的。
这两点深刻的反思希望自己在以后对品德教学六步法的尝试中能够做得越来越好,争取克服自己的不足,赢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