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美术四年级美术

北京的庙会教学反思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5-04-12 06:1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北京的庙会
  •   公告:

    

《北京的庙会》教学反思
《北京的庙会》属于第二学段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它同时承载了北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习的任务。本课依托“小学中国传统美术素养提升工作”课题研究,结合我校尊重理念,弘扬传统文化的课题研究。本课着重体现如下特点
一、直观演示,点题激趣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范画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了教师边讲解边画父子人物速写的环节,由学生依据教师画的内容猜想这对父子可能在哪里干什么。学生从欣赏教师范画中感受到人物速写与儿童绘画的不同。在猜想中使学生了解到本次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北京的庙会》。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开展人物绘画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对北京庙会的印象。
二、共同参与,激发欲望
在进行绘画人物方法教授的教学环节时,师生共同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教师设计了由师生在30秒钟快速观察、记忆一个人物的姿态,然后师生共同背着把人物的姿态画下来。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没有方法是不能快速的记忆、绘画人物的姿态的。再由学生找方法、想办法,有没有好的方法可以快速的记忆、绘画人物姿态。这样设计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求知的欲望。为我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文化与技能的整合
基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在课前就亲自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有关北京庙会的相关知识,对北京庙会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了解。课前,教师通过问卷调研了学情,并根据学生大胆的创编教材。本节课,教师没有采用教材中的所呈现的表现人物的技法,而是采用了线造型来生动、写实地展现庙会中人物的姿态。我们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iapd引入课堂,通过iapd帮助学生回忆记忆中的庙会,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本节课曾4次巧妙的利用iapd的功能辅助教学,第一次是借助iapd的帮助学生回忆庙会中的场景,体会北京庙会中的传统文化,感受北京庙会的特点。在学法指导上,教师也巧妙地利用iapd绘画功能,让学生在iapd上学习单线勾和双线勾的技法,学生不但情趣盎然,同时也有效地节约了时间。在学生画庙会中人物时,我们再一次发挥了iapd的局部放大功能,让学生利用iapd帮助学生观察局部特征,以便更好地把握人物姿态的特点。第二次使用是在iPad中欣赏庙会图片。iPad中的图片清晰颜色鲜艳,使学生赏心悦目。学生还可以依据自己的喜欢任意的浏览图片,放大图片细部进行观察。第三次使用iPad是利用iPad中的画板软件,让学生在iPad上利用这个软件开展体验绘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画笔、颜色在选定的图片上绘画,即节省了纸张绘画工具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次iPad的使用是在学生创作时,学生把iPad中庙会图片调出来,进行参考,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素材,使学生因不会画,不知道怎么画转变为有参考素材干落笔画画。iPad的使用穿插在教学中,最大化的尊重了学生选择和认知,增加了趣味性,教学手段也丰富多彩了。
对于学生来说本节课学习的目标是了解北京庙会相关知识感受民俗艺术活动的魅力,记忆庙会中人物的姿态,用线条生动的表现出来。这节课学生比较有困难的地方是用线条生动的表现庙会中人物的姿态。在课前调研时我了解到几乎100%的学生都去过北京的庙会,也能说出庙会中的传统项目和有哪些人物。因此了解北京庙会相关知识感受民俗艺术活动的魅力这一目标就能够很好的达成,而难点肯定是在用线绘制人物的姿态。通过我的教学方法,学生们感到画人物的姿态没有那么难,还很有意思。他们对庙会这种节日的传统活动更加感兴趣了。
不足之处
一、教学时间有些过长,应在讲授环节时间再紧凑些。
二、在学生作品评价环节,应让学生说一说学习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