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美术六年级美术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10-10 20:25: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   公告:

    

第15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观察理解比较中国画与油画的不同表现方式、表现内容和装裱、装饰形式等。
2.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油画的写实、浪漫,学会鉴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亲生体验中国画笔墨的浓淡、干湿。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通过欣赏作品,了解油画与中国画的区别;
教学难点:中国画与油画的区别在欣赏具体的画作的体现。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查阅相关国画、油画资料、课件(国画作品一幅、册页、立轴画实物、2幅油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课本自读:初步认知中国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工笔和写意。表现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鸟。油画的工具、材料、写实、浪漫、现代主义的油画。
2.教师课件展示,通过表现内容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国画的特点以及不同表现内容的绘画风格。
二、 授新:
·理解国画意境的关系:
1.图片观察了解国画的组成元素:诗、书、画、印。
2.诗、书、画、印拓展了国画的艺术境界:
A.齐白石《长年长寿》
B.范曾《童弈图》
C.齐白石《十里蛙声出山泉》
(通过国画作品与落款的“简单几个字——一句诗———一首诗”辨析,在感受和理解分析,理解国画的“诗情画意”)
三、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国画中意境与作品的重要关系
(从构图上,落款题跋上加以深入学习)
·师小结:(略)
·师生体验:毛笔打湿——体验干湿,毛笔蘸墨——体验浓淡,毛笔竖起——中锋运笔,毛笔横倒——侧锋写意。老师示范林风眠《绿叶小鸟》,学生临摹。
·学生作品赏析
三、教学总结并延伸: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评述)

第二课时:国画、油画欣赏
导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体验了中国画,本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知识,初步了解油画的知识。
·请生读读课本第一段关于国画、油画的介绍,加深印象。并带着问题看书1)中国画、油画用材上有何群区别?他们在形式上有何区别?他们在色彩表现上的区别?你最喜画那张中国画作品或油画作品?喜欢它的什么地方?(从构图、造型、色彩、技法上分析)
[知识点击]:
//中国画是一个很老的画种。油画形成只有500年,而中国画形成的历史已达1000年之久。感到中国画的发展前景要比油画大一些。
//油画对于真实的表现力是很强的,它是一个方便写实的画种。而中国画不是这样,中国画不是一个写实的画种,它是写意的,它的抽象性很强。
//中国画是指中国的传统绘画,而油画(水粉画)是指绘画的颜料成分,这是不同的概念。
//中国画以水墨为主,故称水墨画为国画,讲究留白,讲究意境,不能满纸都画满,要有一些地方空出来,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山水画尤甚。而绘人物更是着重神韵,也许解剖比例略有偏差,造型结构稍欠严谨,但其中韵味十足,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一致性。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一种,注重透视关系,讲究人物比例,强调色彩变化,所以画出的人物十分真实,但油画却不适合画大型的风景,因为它是焦点透视,只适用于从某一点上望去的风景,要想很大幅的风景画就必须采用散点透视法,而国画之所以适合画风景正是因为采用了散点透视法,现在也有不少外国人画风景学习中国的方法,然后将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相结合,整个画面采用散点透视,而某一处具体的地方采用焦点透视。
//中国画用水调和,油画用调和油。
//中国画无覆盖能力,油画可数次覆盖。
·不同时期油画欣赏分析——古典时期油画——十九世纪中叶“印象派”油画——十九世纪末叶“野兽派、抽象派”油画——中国油画赏析。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略)
·师小结……
[点评]:虽然两节美术课连上,有足够的空间。但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中国画还是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笔墨的浓淡干湿。原因:部分学生带工具不全面;部分学生不敢用水,怕水遇宣纸化开;笔墨没用完就再次蘸墨,使得墨不分五色。教学设计中,这些环节可能有所忽略。第二个环节欣赏部分,上得较为精彩。由于事先把问题、思考布置下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书本的阅读,所以能按构图、造型、色彩、技法分析中国、西方艺术作品。学生真实的中国画体验加上油画的实物再现,使得学生能很快区别中国画、油画的不同。
[反思]:
要上好中国画和油画,首先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颜料本身上:油画是油性颜料,用油调色,国画用墨,或国画颜料(包括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
画质上:油画画在亚麻布等布料上,国画用的是宣纸
画的风格上:油画颜色多次覆盖,普遍较厚,有抽象,具象和印象;国画有的有留白,有的有题字,讲究意境,大多不写实
油画属于西洋画,国画是我国本土的东西,应该好区别
装裱方面:油画有框,没有玻璃镜片;国画有的是玻璃框,有的就是卷轴,无框无镜片,可以卷起,方便携带
中国画可以一画有四季。散点透视。线条本身就蕴涵着一种精神。油画只能用焦点透视。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域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油画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
油画的产生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在运用蛋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 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杨·凡· 艾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致 使描绘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油画技术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
材料和工具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 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
① 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 和。近代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颜料的性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调色时, 化学作用会使有些颜料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掌握颜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油画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经久 不变
② 画笔,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平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 ③ 画刀,又称调色刀,用富有弹性的薄钢片制成,有尖状、圆状之分,用于在调色板上调匀颜料,不少画家也以刀代笔,直接用刀作画或部分地在画布上形成颜料层面、肌理,增加表现力。
④ 画布,标准的画布,是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后,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在布的表面 制作而成。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纹效果的底子,或根据创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纹的 粗细根据画幅的大小而定,也根据作画效果的需要选择。有的画家使用涂过底色的画布,容易形成统一的画面色调,作画时还可不经意地露出底色。经过涂底制作后,不 吸油的木板或硬纸板也可以代替画布。
⑤ 上光油,通常在油画完成并干透后罩涂上光油,保持画面的光泽度,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
⑥ 外框,完整的油画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写实性 较强的油画,外框形成观者对作品视域的界限,使画面显得完整、集中,画中的物象在观者的感觉中朝纵深发 展。画框的厚薄、大小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的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的外框较多用铝合 金等金属材料制成。
中国画主要使用线条、轮廓、画面淡雅来达到意境,而油画主要使用光影、真实、画面鲜艳来自写实。而且,两者的绘画用的颜料也不同,中国画主要用水分较多,颜色素雅的颜料;油画主要使用粘黏性较大,色彩艳丽的颜料。中国画的画面给人颇附想象,优雅平静的感觉,油画则给人真实立体色彩明快的感觉。
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再认真理清所呈现的画作的构图、造型、色彩、技法等,一堂较为顺畅的欣赏课比较能够上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