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心理健康小学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5-04-20 20:0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一、造成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恶劣的气候,各种事故等人难以预测和左右的外界条件,是产生不健康的自然环境因素。但是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小学生冲击甚大。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对孩子造成不良刺激,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是造成小学生非正常心理的一大因素。
2.学校教育的忽略。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学校教育存在相当大的弊端。比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课内的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另外,很多学校口头上说是实行素质教育,实际是应试教育,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使许多学生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等等。还有部分教师欠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急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惯于不自觉地将许多本来属于心理问题的东西看成是思想意识问题。如:把学生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这种把学生心理看成思想问题来处理的方法,必然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3.家庭教育的失误。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用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学生的好坏,给他们施加压力,使他们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甚至恐惧感。更有些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从多方面做起。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使学生无时无刻受到美的熏陶,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单是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为中促使学生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能力差,随意采摘践踏花草,或随意丢纸屑等。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在校园各个角落安放环保型的果皮箱,在草地上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这样学生就不忍心破坏,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比如:对教师进行广泛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与此同时,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教师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三)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1.精心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2.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功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四)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深化心理品质教育
据调查,目前上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不了解如何教育好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再忽视。但要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地对小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的矫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同时也不是单靠教育力量就能一劳永逸,而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和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