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词语百科

国学教案 中庸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5-08-05 10:5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中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诵读《中庸》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一段,达到熟读成诵。
2、 让学生知道治学求进的道理,明白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学习的几个层次。
教学准备:
1.收集历史上博学的文化名人故事,如:张衡、蔡邕、王维、沈括、苏轼、朱熹、唐寅、徐渭等。
2.歌曲《读书郎》。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读书郎》歌曲。
2.听后谈, 歌曲唱得是什么意思啊?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原文,个人诵读。
(中庸》原文:,,,,。,,。)
2.指导朗读,做到:正确、流利。
(1)指读,纠正读音。重点:、
(2)同桌互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3)快速读。
(4)教师范读,要读出韵调,速度放慢,学生跟读。
(5)诵读小博士,指名朗读。
3.理解文意,做到:准确理解字意、联系译文理解句意。
(1)布置作业:请根据译文和字典,理解意思。方法指导:现理解字意,再理解句意。
(2)集体交流。
重点:博,广泛。审,详细,周密。慎,认真。辨,分辨。笃,切实。
译文: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实践。有没学过的,就要尽力地学,不到融汇贯通,不停止学习。
点拨:
※学习的5个层次,学——问——思——辨——行
※具体要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3)拓展补充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选自东汉王充《论衡·量知篇》,意思是:人的学问、知识、能力,就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要经过反复切磋琢磨一样,须经反复磨练、研讨才能形成。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选自《荀子·劝学篇》,是说,无论治学、办事,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好的马一下也不能跳出十步远,差的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放弃。如果半途而废,即使是一块朽木,你也刻不动它;然而只要你一直刻下去不放弃,哪怕是金属、石头,都能雕刻成功。
4.尝试背诵
个人背诵,同桌互查,集体背诵。

三、讲故事,再学文
1.联系古人博学的故事,谈感受。
如:张衡(公元78-139) 字平子,今河南南阳人,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科技发明家,文学家。117年制造出世界最早的用水力推动的浑天仪(现藏于南京紫金山天文馆),之后造出第一台测量地震的地动仪(早于欧洲1700年)以及气象仪器候风仪(类似于西方的风信鸡,但早1000多年),此外,指南车、会飞的木雕、活动日历等很多当时领先于世界的发明都出自张衡之手。科技著作有专门解释浑天仪运行原理的《浑天仪图注》。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解释月食成因的人,著有天文著作《灵宪》,这些伟大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科技史上的卓越地位,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科技发展。在数学上,张衡著有《算罔论》(已失传),他计算的圆周率是3.1622,虽不够准确,但在18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确的计算的确十分令人惊叹。地理学上,他绘制的地图十分先进,流行了几百年。同时,张衡还是个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二京赋》是京都大赋的极致,堪与辞赋大家的作品比肩,《四愁诗》、《归田赋》等也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绘画方面他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成就非凡。张衡以其耀眼的科技发明和多面的全才令人景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语:“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历史中亦所罕见。
2.抄写原文,互查。

上一篇文章:国学课教案 单衣顺母

下一篇文章:国学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