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学叙事

初中生物教学叙事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05-17 10:40: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初中生物 教学叙事
  •   公告:

    

教学叙事
《生态系统》一课的备课经历
9月份区级观摩研讨课上,我完成了《生态系统》一课做课,取得了较好的反响。《生态系统》的备课和教学环节是历经不断地修改,逐步完善起来的,现在将此课的备课和反思呈现给大家,希望得到交流与指导。
一、《生态系统》产生背景
9月份接到上区级观摩研讨课的通知,又有了一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非常的兴奋。静下心来思考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编者的意图,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圈这个大家庭中所有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及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而我个人也认为,学习生物学如果没有情感投入的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我把研讨的内容定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一课。在研训教师的指导下,同组教师群策群力,最后确定的教学策略是:
(1)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挖教材。教学过程不拘泥于教材的限制,使教材为我所用。
(2)要精确确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找准突出教学重点和解决难点的关键。引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点连成线,形成片,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还要注意学生的答题能力的培养。
(3)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时有情景、有启发、有递进。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生态系统》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1)通过收集、整理各类生态系统的资料,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参与课堂交流,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1)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增强爱护生物、珍爱生命的情感。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
(1)确立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意识。
(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考虑到以往学生对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关系判断不准确,特别是食物链的实质关系不明确,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
(1)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2)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三、教法设计
1、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多媒体的使用,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使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和声音,使离学生很远的大自然走进教室,在感受和嬉戏中,升华情感教育
2、重新组合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中,大胆打破教材内容顺序,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尽量多的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生物现象,学以致用。
3、精选习题,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同时,注重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争取随讲随练。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四、学法设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力求让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小生态系统来引出新课。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本课,同时,举一反三,在简单的生态系统中找出生态系统的共性,即生态系统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举例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概念的归纳能力。
2、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则是先观看由教参提供的光盘“美丽的大森林”入手,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分类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环境,最后再引回到生态系统的组成上。
3、关于资料分析的处理上,把腐烂的树桩换成学生平日里见到的苹果,学生更容易理解。这样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降低学习难度,而且,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一个更为直观的印象。
4、有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阐述,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依然采取多媒体这一直观手段,让学生能进一步去感知,并获得认同。
5、角色扮演是课堂上给学生随机分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并把主题设定为“我最重要”,让学生在争论中,发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
6、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很容易蜻蜓点水般的学习。因此,在这里,就要求教师深挖教材,拓展学生的视野。
7、最后,把有毒物质的累积也移到食物链的内容中。这样处理,主要是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
六、课例的实施、改进
起始方案:
引课:播放“海底总动员”动画片段——海洋生态系统,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即地域+环境+生物=生态系统。由此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让学生模仿举例其他生态系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生态系统的组成:引领学生一同走进“美丽的大森林”(教参中提供的录像资料),让学生把所见所闻说出来,并进行分类归纳,归纳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环境。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提前准备好头饰并写好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 植物
A:我们是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光能。我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动物呢!没有我恐怕就没有各位了……(动作)你瞧,我是光荣而伟大的生产者。(非常自豪状)
2、 虫
B:我们是动物,不能象植物一样自己制造有机物,所以我要吃草(指着植物)。
3、 鸟
C:我喔,吃你(指着虫子)
D:也就是说我们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E:这样,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我们的体内,所以,我才如此强壮(动作)!
4、 细菌 真菌
F:(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人看见的细菌……”
(大声地说道)我,和我的兄弟真菌,虽然我们大都很小,有时也搞点破坏——苹果呀、梨呀若腐烂了,是我们兴风作浪的结果,可是,你知道吗?如果没有了我们,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神秘地)遗体遍地都是,垃圾堆积成山,正是有了我们的分解,有机物变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给植物重新利用。可千万不能小瞧我们这些分解者呀!
5、 旁白
G:好了,不要吵了,我们是一家人,缺了谁都不行,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互相团结,彼此爱护。
剧尾升华——
同学们,只有我们这些生物也不行,我们都需要阳光、空气、水等。我们沐浴着阳光雨露的滋润,我们自由畅快地呼吸,有你、有我、有他,因为我们有地球这个家园,让我们一同爱护她吧!
在这样的短剧中,自然而然的导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概念,并有效的帮助学生寻找出其中的关系。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件展示草、兔、狐、虎四种动物,让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箭头连接。以此来解释食物链的概念。并强调箭头方向。同时明确: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它们之间只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在讲清食物链内容后,让学生尝试连接教材图中的食物链,数一数共有多少条?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然后与课件展示的正确食物网比较。自然过渡到食物网的概念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起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树立生命现象是运动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突破教学难点;这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把自己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连接成食物网,并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总结出人处在食物网的最高位置。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提问: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的兔子,其数量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为什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
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得以升华。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多?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教材习题1、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2、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并形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当堂反馈小结: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     的关系,形成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很多条  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
2、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答〔 〕
A.一块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B.一个养有金鱼和水草的小鱼缸
C.一条河流        D.一个植物园
3、下列四项中,正确表示了一条食物链的是:答〔 〕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阳光→玉米→鼠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答〔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5、完善下面的概念图,概括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反思与对策:
以上内容是我在备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在第一个班级试讲之后,发现教学设计中有许多不足,而本组刘焕老师和孙玉琴老师听课后,也给出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归纳如下:
首先是本课涉及的内容多,且学习的重难点也较多,很容易出现教师讲的面面俱到,但深度不够的现象。又考虑到本学期课时充足这一因素,因此,在与本组教师反复商榷后,本课改为2课时。第一课时定为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的积累。余下部分和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圈是统一的整体”部分以及生态小瓶的制作定为下一节课的内容。
其次,在教材的处理上,需进行大胆的改动和理顺,使其更加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特点,如在食物链、食物网学习之后,直接联系到有毒物质的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以日本的水俣事件为警示,突破学习重点。
再次,在上课过程中发现,教材“资料分析”中的腐烂的树桩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消失,在这里,采取了降低难度的方法,改换成腐烂的苹果,更加的接近生活实际,也更有利于理解。
最后,短剧表演显得呆板,教师准备好说词,学生只是起到复述的作用,虽然看上去很好,但并没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学生没有动脑。于是改为部分学生课前自编自演,这样,发挥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而且,事实证明,学生可以比教师做得更好。
试讲方案:
按照商量好的方案我们进行了试讲。在进行“资料分析”时,把书中腐烂的树桩换成腐烂的苹果,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现实,更利于学生理解。确实起到降低难度的作用,但部分学生还是有点难以理解,腐烂的苹果为什么会消失。
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课前让部分学生做好短剧表演的准备,教师进行指定和检查),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短剧中,自然而然的导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概念,并有效的帮助学生寻找出其中的关系。
在讲清食物链内容后,板书总结:
1、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2、 箭头指向捕食者
3、 箭头方向是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4、 目前所学的捕食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
5、 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的起始端是生产者,终点是高级消费者
6、 越靠近食物链顶端,营养级和能量级越高
在食物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多?并以日本的水俣事件为警示,突破学习重点。让学生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并形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后反思与对策:
第二次试讲感觉要比第一次试讲有进步,教学深度上有了一定的拓展,更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更加的乐学好学。这次试讲时,区教研员卢老师和我校两位教师都参与了听课,对于课的改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总结如下:
1、引课:用动画片中的片断引课,无疑,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也存在学习隐患,那就是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在动画片的某个情境中,以至于在开课后的五至十分钟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状态。那么,要怎样引课既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有助于学习接下来的内容而且不影响学生学习注意力呢?在反复斟酌之后,决定教师自制水族箱,并用它来引课,这样,不仅解决了刚才提到的问题,而且可以为本课的情感目标服务,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通过事实证明,这一改进是行之有效的。
2、就是对教材中腐烂的树桩进行修改,改为腐烂的苹果,但是,对于一些缺乏生活常识的学生而言,还是很难认同“腐烂的苹果会消失”这一事实。这确实有些伤脑筋,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呢?语言是肯定不行的,最好是“眼见为实”。最终在百度视频中解决了这一难题,下载了一个红润的大苹果一点点地消失的DV,特别是苹果腐败前期过程学生在家中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更容易理解。
3、讲练结合不足:本课是在全部授课结束后,进行的练习。整体上总感觉哪里有些欠缺和不足。在区教研员卢老师的指点下,才明白,原来练习可以是随时随地的,没有必要拘泥于以往授课的形式。比如说,讲完生态系统的组成,就可以直接设计一个填表的练习,让学生马上学以致用。在讲完食物链的时候,也可以设计一个练习小卷,强化食物链的相关知识。而食物网的连接也可以作为食物链学习的一项考察。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学生也不会感觉枯燥无味,反而激发了学生争强好胜的求知心理,从而以更高的学习热情来对待后边学习的内容。
4、角色扮演应该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可是,提前给个别学生分工,让学生反复练习,然后在课堂表演的形式,总感觉不能让所有同学都参与进来,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虑这一原因,角色扮演改为课堂上给学生随机分“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环境”四组。设定主题为“我最重要”,让学生在争论中,发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
改进后教学
引课:本课开课用一个小鱼缸引课,主要为了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体现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并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小处着手,让学生体味生态系统的概念。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即地域+环境+生物=生态系统。由此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让学生模仿举例其他生态系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尔后由学生举例,由简入繁。
生态系统的组成: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则是从引领学生一同走进“美丽的大森林”(教参后附录像)入手,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看完录像后,先不着急让学生说出准确答案,只要学生能说出所看到的内容就可以,然后引导学生将其分类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环境。最后再引回到生态系统的组成上。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把书中腐烂的树桩换成腐烂的苹果,并播放一个红润的大苹果逐渐被细菌和真菌分解并腐烂的动态过程,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
角色扮演:课堂上给学生随机分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并把主题设定为“我最重要”,让学生在争论中,发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体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在这样的短剧中,自然而然的导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概念,并有效的帮助学生寻找出其中的关系。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
练习1:完善下面的概念图,概括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件展示草、兔、狐、虎四种动物,让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箭头连接。以此来解释食物链的概念。并强调箭头方向。同时明确: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它们之间只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在讲清食物链内容后,板书总结: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箭头指向捕食者
箭头方向是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目前所学的捕食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
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的起始端是生产者,终点是高级消费者
越靠近食物链顶端,营养级和能量级越高
练习2:小卷检测及尝试连接教材图中的食物链
1、 和 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就构成了食物链。
2、食物链中没有 ,只有生产者和 。
3、食物链中箭头的方向实质是 和 流动的方向。
4、食物链的起始端是: 。
5、食物链的终点是: 。
6、越靠近食物链顶端的动物, 和能量级越高。
让学生尝试连接教材图中的食物链,数一数共有多少条?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然后与课件展示的正确食物网相比较。自然过渡到食物网的概念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起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树立生命现象是运动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此基础上,把食物网再次简化为食物链,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多?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教材习题1、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2、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并把日本的水俣事件作为分析材料,给出结果,让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突破学习重点。以此为警示,让学生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反面教材在脑海中警钟长鸣。
把“进一步探究”作为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连接成食物网,并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七、教学反思
1、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特别是教师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和调整,是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作用,课堂活而有序,反馈检测及时有效。
2、本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间,在角色扮演中,全体同学都积极动脑,展示自己所长,学习兴趣被激发,逻辑思维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表达展示能力都得到发展。
3、引课给了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体现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并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4、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则是先由教参附带的光盘“美丽的大森林”入手,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看完录像后,先不着急让学生说出准确答案,只要学生能说出所看到的内容就可以,然后引导学生分类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环境。最后再引回到生态系统的组成上。
5、关于资料分析的处理上,讨论题第一题:“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道题是学生比较容易解决的,而讨论题第二题:“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么?”这道题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绝大多数学生总认为树桩是不会消失的,因为学生对于蘑菇是真菌,而真菌又有分解作用是不了解的。但如果把腐烂的树桩换成学生平日里见到的苹果、桔子、李子等水果,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采取降低难度的方法,把腐烂的树桩改成了腐烂的苹果,这样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降低学习难度。而且,用苹果的腐烂过程动画,给学生一个更为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留心身边的点滴小事。
6、大家都知道,近两年的学生比以往的学生的平均年龄要小一岁,所以在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方面,某种程度上受到年龄的限制。所以有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阐述,我依然采取了多媒体这一直观手段,让学生能进一步去认同。角色扮演应该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本课的角色扮演在设计上改变了以往公开课中,老师提前给个别学生分工,甚至替学生写好说辞,让学生反复练习,然后在课堂表演的形式。而是课堂上给学生随机分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并把主题设定为“我最重要”,让学生在争论中,发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这时候,学生可能不能很好的表达,但在他们的内心,已经体会到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这时候,老师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点下题就已经足够了。甚至有的学生可以代替老师点题。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很容易蜻蜓点水般的学习。因此,在这里,就要求教师深挖教材,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引入了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的概念。有关这个概念的引入是否得当,我现在也在考虑中。首先,这几个名词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其次,我们的学生,大部分还是要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在这里,教师就有必要让学生的学习有所连贯,为学生的将来负责。但是,这几个名词,在教材和课标中都没有提及,所以,这个地方的处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最后,我把有毒物质的累积也移到食物链的内容中。这样处理,主要是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
8、本节课也暴露出新的教学问题,如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活动表现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欠缺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在今后有待加强 。
总之,我感觉生物教学在更多的时候是情感上的交流,是学生走进自然的一座桥梁,不论教学中有多少重点、多少难点,情感教育永远是重中之重!其特殊性在于情感教育不仅仅是语言的描述,更多的是行为上的潜移默化。一堂好的生物课,会让学生终生收益,也会让我们的生态系统多一份生机与活力。

【点评】
《生态系统》内容中,概念、术语很多,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但殷老师能依据新课标和学生的实际,调整课时,大胆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梳理了外显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深挖内隐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了全面而具体的三维目标并围绕其展开深入的课堂教学。
整节课设计的活而有序,教师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开课时,教师用造型艺术独特的小鱼缸营造的小生态系统,不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为学生获取新知作了铺垫。特别是在角色扮演这一环节的处理中,一改往日教师导演、个别学生参与表演的现象,而是课堂上临时分组,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生态系统组成的表演中,让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充分展示自己所长,学习兴趣被激发,合作意识被强化,生物学观点被理解和内化,逻辑思维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表达展示能力都得到发展。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分组,其实却蕴含了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实际的多个资料分析和水俣病实例的引入,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教学总是有缺憾的,本节课中生态系统的概念出示较快,缺少学生记忆、内化的过程;学生角色扮演时对环境概念的界定不是很全面。但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来说,这仍是很成功的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