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1-09-28 07:5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小棒被打翻了以后……
那是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堂课。课前,我事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小棒,意图让每个小组在摆出的三角形中能够出现锐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种不同情况,进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三角形的特征。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把一大端小棒拿住教室的途中,一位学生把我盛小棒的盒子给打翻了,原本三根一组的小棒彻底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在小棒落地的一刹那也同时被打乱了。不得已,我及时改变了教学策略,想不到这一改变竟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先看以下两个情境:
情境一:(三角形的概念)
1、媒体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学生直观感知。
2、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你能用小棒摆出三角形吗?
生:能!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生个小组商量一下,需要多少根小棒,然后派个代表到老师地方领小棒。
(学生领到小棒后开始各自拼摆三角形)
3、反馈交流
师:同学们,想必你们都已经摆出三角形了。谁愿意把摆出的三角形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纷纷把自己摆出的三角形拿到投影仪上展示: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随便用几根小棒就摆出了这么多形状各样、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其他同学们对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看法吗?
生1:我认为④、⑤不是三角形,它出头了。
师:你的意思是三角形要像①、②、③一样,不能出头,对吗?
生1:对。
生2:我不同意,因为它中间部分就是三角形。
生1:中间部分是三角形,但出头部分算什么呢?
生2:老师要求我们摆出三角形,出不出头有什么关系呢?
师:我明白了,如果不算出头部分,也是一个三角形,也就是说,这里面有三角形。但整个图形能不能算是三角形呢?
生2:(不好意思)不能算。
师:(指名摆④、⑤的学生):你们摆的时候为什么让它出头呢?不出头行吗?
生:不行,因为其中两根小棒太短了,合起来还不如另一根长。
师:喔,是这样。这么说,要摆成一个三角形,三根小棒要怎样选择?
生:其中两根的长度合起来要比第三个长,才能摆得成三角形。
师:讲得不错!看来,摆三角形也是大有学问。那么你们认为三角形是怎样的图形呢?
师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概念。
情境二:(三角形的分类)
由于是小棒是随意分组,有些小组摆出的三角形种类不全,这对三角形的分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对教学作了如下调整: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摆了三角形,现在能不能发挥一下小组的优势,摆出一些其它不同的三角形吗?
学生受到教师启发,小组内通过交换小棒,摆出了很多三角形,而且有组小棒之间的不同组合,每个小组都有出现了三种类型的三角形。
师:这么多的三角形,我们能不能研究每个三角形有着怎样的特征?
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对每个三角形的特征作出必要的记录)
很快有小组有了新的发现。
生1:老师,我们发现三角形的情况只有三种:2个锐角1个直角,两个锐角1个钝角,三个锐角。
生2:我们不管哪个三角形至少都有2个锐角。
教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
说实话,在课前我根本没有想到这节课会上成这样子,我在被学生那种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和敏锐的观察所感动之余,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引发了深深地思索:
一、课堂教学不再是精心设计的“教案剧”
多少年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种在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上的倾向,使我们的课堂长期演绎着一场场“精彩”的教案剧:教者“以本为本”,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亦步亦趋;学生被动地接受一个个数学结论。这样的课也许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但是一旦出现“意外”,教师常常举手玩措,黯然收场。
在这节课中,课前的教学设计不可谓不精,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感知三角形的特点,采用摆小棒的方式,而且小棒的长短都预先进行设计,希望学生能够摆出的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设计在小棒被打翻之后就不复存在。
因祸得福,从这两个镜头中可以看出,我在情急之下的调整是成功的,不便达到了课前预定的目标,而且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精彩”。
二、学生探究需要的“务真”。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我们的课堂上发生许多令人欣赏的变化,很多老师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性的解决问题。但在发生这些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常常会陷入尴尬的境地: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探究,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我们常常主动地帮助学生设计好探究方案,以至于出现一些形式化的“假”探究。
如果这节课没有出现意外,按照我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去实施教学,无疑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假”探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摆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但也只能摆出这些三角形,他们的操作早在教师的意料之中,他们的仅仅为操作而操作,失去探究的价值。小棒的意外打翻,倒也应了“无心栽柳柳成荫”这句话,促成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动手操作。学生摆出的三角形尽管类型单一,有些甚至还不是三角形,但这不是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吗?学生从中不但领悟了三角形的特点,而且也了解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三、课堂教学呼唤“开放”
最真实的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成的,但课堂的动态生成需要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第一个片断中,正是由于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小棒、自主拼摆三角形,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有些是我事先所没有想到的。但是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多样的结果,促成了学生的讨论和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明白三角形的概念。在第二个片断中,教师让学生把各种长短的小棒进行各种不同组合,摆出各种类型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然后再对这么多三角形的角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到了三角形的之间的本质区别,确实了三角形按角分的三种类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可以说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得到了数学思想的熏陶和解决问题的锺炼。
 

上一篇文章:我的教学故事

下一篇文章:数学老师教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