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读后感

世纪伟人周恩来读后感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04-26 16:1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世纪伟人周恩来
  •   公告:

    

可贵的人生
——我读《世纪伟人周恩来》
在每一个共和国公民的心目中,真正的伟人是永生不朽的。他们的思想和心灵,在有限的生命长度中,如美丽的星辰划过星野,照亮黑暗的大地。如果要让我毫不犹豫的说出一个伟人的名字,我会立刻回答:周恩来。
我们从小就知道,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如果把毛泽东比喻为大海中的航灯,那么周恩来就是那位时刻坚守岗位的船长。历史浮沉中,光芒四射的思想者当然值得钦慕,而能够以无穷的智慧和强大的执行力,在战争与革命的浩瀚汪洋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的人,则同样的,堪称哲人和大师。
1998年,我还是一名高中学生。在安徽省博物馆举行的一次周恩来历史图片展上,我买下了一本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纪伟人周恩来》。那是我第一次完整、认真的读完一本历史人物传记。它对我的影响,在许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还在。
书中用十个精彩的篇章,描述了这位伟人的生平之事,音容宛在,巨细皆陈。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翻看中,周恩来的一生逐渐清晰起来:他是一位理性的哲人、一位渊博的学者、一位多谋的智士、一位雄辩的论家、一位不懈的勇士、一位至诚的朋友、一位自谦的君子、一位忘我的公仆,更是一位气度翩翩的东方男子。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献身于新中国这千秋的功业,更赢得了全世界的心。
十几年后,当我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再一次拿起这本书时,我所读到的内容已经与当初又有了极大的丰富和明晰。特别是总理曾经与记者打交道中的轶事,与我国新闻事业有关的段落,更是值得反复琢磨的部分。
书中提到,1957年5月24日,台北发生群众反美游行,5000多名群众捣毁美国大使馆。一时间震动世界。事件发生时,法国前总理福尔正好在中国访问。在酒会上,周恩来与福尔亲切交谈,并特意单独谈到了台湾问题。记者们都很关心他们谈话的内容。然而周恩来特意叮嘱新华社记者“不要报道”。有记者问:“能否笼统地写,你们谈到‘美蒋矛盾尖锐化’?”想不到这一句正在周恩来意料之中。他立刻摆摆手,说:“我们必须辩证地看问题。作为记者,不能看见一个什么现象,听了一句什么话就照写照录,而应该有所选择。”他又问:“你们希望不希望和平解放台湾?”记者们回答希望。他又问:“如果美国加紧控制台湾,是否有利于我们解放台湾呢?”这下,记者们才明白,如果过分渲染美蒋矛盾,反而会使台湾问题更加复杂。
这个例子在如今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那以后,美国多次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周总理始终运用辩证的方法观察、处理,把台湾当局的反动性与蒋介石的民族性区别开来。的确,许多问题是微妙而曲折的,不是一分为二的简单推理,身为媒体人更应时刻牢记这一点。
周恩来之所以能成为这样一位思维缜密的领导者,与他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不懈努力有关。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无完人,永远需要改造。”1951年9月29日,周恩来在北大做《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其中说到他自己生在一个破产的封建家庭,“一个人幼年所受的影响,往往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风上长期存在,说话或者写文章,如果不经过很冷静的思考,旧的东西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1963年,周恩来已经是65岁的人了,然而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仍然说:“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
看到这里时,我不禁想到“吾日三省乎吾身”这句古话。如果连周恩来这样伟大的思辨者,都穷其一生在不断追问自己的内心、改造自己的思想,那么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又有什么理由固步自封呢?在事业的追求上,又有什么理由懒惰自满呢?
从事新闻职业的人都知道,周恩来被称为“世界上职务最高的通讯社长、总编辑和采编主任”,从1931年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报社,到1937年4月在延安正式成立的新华社,1938年在国统区创刊的《新华日报》,1941年在延安创刊的《解放日报》,到1949年8月改版的《人民日报》,无不浸透了他的心血。据不完全统计,仅1970年,他就亲自审批新华社稿件439篇,经常到下半夜还在等稿子,有时甚至到天亮才睡;尤其在“文革”中,1966年至1974年9年之间,他仅审批国际稿件就达到近700篇之多。有的稿子他甚至要改上20多遍。这些数字对于一个新闻人来说可能稀松平常,但对于一位共和国总理,其工作量的巨大和繁琐程度,听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因此我想到,一个特别优秀的人,如果他还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那么他终将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伟大的人,终将因这思想上的劳动和坚持不懈的付出而被人们记住。在任何一个社会岗位上,也只有通过勤学慎思,点滴努力和坚持,才能收获成绩。这也是我通过这本传记得到的启示。
在许多书籍中,对周恩来的谈吐、风度、幽默感都有详尽的描述。基辛格就曾在《白宫岁月》中写道:“周恩来是一个杰出的人。他精通哲学、熟谙往事,长于历史分析,足智多谋,谈吐机智而又风趣,样样都卓越超群。”我始终觉得,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行修养,没有高尚的人格情操,没有广博敏捷的智趣和文思,那这些外表散发的魅力便无从谈起。
如果更深究一步,求真务实,不狂热,不极端,不浮躁,不盲从,这才是周恩来作为一个伟人的基础品质。实际上我觉得,任何人只要具备了这样的特质,他便永远可保持一颗年轻的学子的心,保持了一个早晨八九点钟的昂扬姿态。现实中,每天有各色各样的诱惑等待着我们,琳琅满目的信息撞击着我们,真真假假的事物环绕着我们,不说质朴如初,只消说保持自我的认知,都是很艰难的事情。而周恩来不仅能做到,而且是在那样动荡不安的年月做到了。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星垂月落,冬去春来。每一个人的一生,在地球上都不过是短暂的一秒,而其无比可贵的意义,却对每个人都独一无二。无论我们走过什么样的人生,世界似乎总是以它自己的方式螺旋前进。然而百年之后,我们能留下一些什么呢?周恩来以他正直而丰富的内心、宽广而宁静的胸怀、善学而勤思的一生回答,即便我们渺小如此,但只要满怀对自我的鞭策、对人民的热忱,对国家的责任,对世界的关怀,就能走出一个不曾虚度的伟大人生。


 

上一篇文章:新四军女兵读后感

下一篇文章:红色短信1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