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读后感

余光中《鬼雨》心得体会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05-04 19:30: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本文作者就余光中散文名篇〈鬼雨〉进行文本细读,并聚焦在余光中征引李贺诗作之用意,探讨其援引之诗词内涵及声音形式,乃至余光中引用改写之际,如何化用典故为己文。论文在开头先简述〈鬼雨〉一文之于余光中作品的地位,及其写作特色与背景,进而细心整理出文中大量征引之中国古典诗词,再点出李贺诗作引用比例之偏高,切入本文主题,试图探究余光中〈鬼雨〉与李贺诗作之间的共鸣与依存关系。
在文本细读与对照的阶段,本文分别从文辞形式、情感关联两个不同角度来切入,针对每项用典仔细剖析爬梳李贺诗作之意象内涵与余光中〈鬼雨〉文旨叙述之间的紧密扣合,经过上述典故援引案例的一一剖析之后,最后再讨论余光中与李贺两者之间美学及人格上的继承关系。

(一)文本细读详尽扎实
文本细读非常扎实,整理典故也相当用心。作者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典故,以及李贺、余光中的风格美学与作品背后的背景意识都有详尽的论述,尤其对中国古典诗词意象氛围的掌握有一定的敏锐度,确切地剖析余光中之援引李贺诗词,如何烘托出两人对于死亡殇逝的慨叹,进一步发掘了两者之间互文的意义。

(二)针对修辞与音乐性的探讨匠心独具
在处理余光中和李贺两位诗人语言时,作者不只循一般文学评论就内涵、意象、作者人生历程去探讨诗作表达的意义,更难得可贵的是针对诗作最重要的语言修辞形式,作者也多有着墨。虽然〈鬼雨〉为散文作品,但鉴于余光中不但是重要的现代诗人,〈鬼雨〉一文意象繁复、声音节奏讲究,甚至可说是散文诗的形式,作者以大篇幅探讨余光文援引李贺时运用的文辞形式甚有见地,可见作者对诗中音乐性元素的重视,匠心独具。

(三)文本内外对照丰富
在剖析余光中、李贺诗作之时,作者一方面就文本进行评述,将典故、语言、内涵作完整的爬梳,另一方面又多所对照作者创作时所经历的情境,将文本内外的情感内涵并置,此举加强论述的说服力,并进一步建构出文本深度,为本文增色不少。


三、具体建议
(一)死亡母题应再突显
若回归到余光中的〈鬼雨〉一文,会发觉全文不但尽是悼儿殇之念,紧扣着死亡母题,更会发现余光中不只援引中国古典诗词,同时亦援引西方莎士比亚的挽诗,及早逝的诗人雪莱、济慈等等。从作品到诗人,余光中一再突显的是对死亡的困惑、恐惧与悲伤,这与李贺其人其作恰恰完全的扣合,李贺被称为「诗鬼」,不只因为他英年早逝及词藻奇诡,更因为其作品处处透露出有关死亡的森森鬼气。况且死亡无论在古今中外皆是文学作品重要的母题,中西皆有挽诗传统,余光中引挽诗作挽文,有其继承与发扬,若作者能进一步追索死亡母题与挽诗传统于文学史论述中的独特地位、风格与内涵,当能更精准突显李贺与余光中作品中的继承关系。

(二)典故与化用的探讨可再精致化
首先,「用典」一直是文学传统中重要的手法,不但余光中本文多有用典,李贺更是众所周知的好用典故,甚至到了过于冷僻的地步,因此在讨论引用李贺诗词的同时,亦应进一步了解李贺诗词之典故由来。比方在〈鬼雨〉第三段中,余光中大量援引了李贺诗中意象,此处不只借用李贺诗中题旨,实则更藉大量的意象语言烘托出魏晋六朝志异式的鬼气森森,在此如能进一步探究李贺诗中意象与魏晋六朝诗作氛围的继承关系,当更能了解这整段寓言式的墓地场景书写,为何会大量援引李贺,并成功营造出奇诡玄异的死亡气息。
其次,作者虽有注意到余光中在引用李贺诗词时并非原封不动照本宣科,而是多有转化而在自己文章脉络中形成新的意义,但有时或仍过于局限于李贺原诗的脉络,而致论述有些牵强。如〈鬼雨〉中「竹黄。池冷。芙蓉死。地下水腐蚀了太真的鼻和上唇」,很明显地与上下文的莎士比亚之死、苏小小之死等相同,是凭吊伟大个人的死亡,但作者因原诗中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感,进而推论余光中在此的引用,有感慨历史衰亡之念,但若细究〈鬼雨〉原文脉,此点论述就显得不那么有说服力。事实上对于典故的再创作、全数化为己用,是余光中此文之所以能在大量用典的同时,仍给读者情感真切之感的原因,作者在对照李贺原文与余光中引用时,应当更细致化其间的异同。


 

上一篇文章:读西游记心得体会

下一篇文章:沙盘游戏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