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听后感

《玲玲的画》听课有感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1-06-14 04:2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玲玲的画
  •   公告:

    

《玲玲的画》听课有感
《玲玲的画》,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墨渍,玲玲才获得了思维飞跃的契机,最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听了#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家长开发日公开课以后深有感触.这是一堂属于学生的语文课,这既是一个打破定向思维的教学流程,也是一例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成功的大胆尝试.
一个贯穿始终的提问
"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把课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别响亮."玲玲的画'一文怎样由坏事变成了好事 这个题目,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 "
教师用一个问题作为了这节语文课的开场白.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一大堆充满想象的解释,正式启动了这堂课学生们的大脑.
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有意将这个提问贯穿着,要么做预备铺垫,要么设置理解思路迂回揭示谜底,要么让学生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来稍显零乱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一个问题而得到了意识上的统一,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老师讲课思路也非常清晰.
一批核心关键的部件
教师提出了关于课文的理解的问题,却没有盲目求快解决.这节语文课,教师依然从分自然段,词语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朗读和理解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
没有用教师的权威,去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而是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一次无法删减的模仿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教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将探究,评判的权力和标准交给学生,却掌握着理解的节奏和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全班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课文这一基本教学要求上.
一场不能止步的变革
尽管教师在这节语文课的课堂组织和课前准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觉得上好这堂语文课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这篇课文的起因是,画被弄脏,却又来不及画,结果则是获得了一等奖.如何将坏事变为了好事 其经过是,得到父亲的提示,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学生应该自己去细细体会,最终得出,只要积极动脑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结合低年级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多尝试书写,以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课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给孩子书写记忆生字的时间应更加充足,更应在课堂中得到突出.
 

上一篇文章:唱支最美的歌教学设计

下一篇文章:小学品德教学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