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历史初中历史

洋务运动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1-10-13 02:40: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洋务运动
  •   公告:

    

2.2 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与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2.能力要求:(1)通过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观点的异同,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现象和本质”、“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由洋务派发动的一次变革试验,也是清政府试图自救的运动。洋务运动中开办的民用工业,于不知不觉之中将封建主义的坚冰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的渗开。文化教育上的新措施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个天地。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洋务运动的概况是本节的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2)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节的另一重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2.难点分析:(1)对洋务派和顽固派论战的认识,是本节的难点之一。在维护清朝统治这个根本问题上,两派是一致的;不同的是顽固派盲目排外,而洋务派主张运用西方科学技术。(2)洋务运动中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性质,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之二。军事工业,以江南制造总局为例,生产的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其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企业的管理机构又是封建衙门式的。因此,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延续。民用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的管理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因此这些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师:(复习旧课内容)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清朝政局变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思考并作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教师明确指出)19世纪60年代,在清政府看来,当务之急,在于各地尚在进行反清斗争的人民革命势力,对侵略者必须力保“中外友好”。为此,清政府除设立总理衙门外,还推行了洋务运动。(板书第二节的课题)
一、 洋务派与顽固派
1.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的异同
师:同学们先请找出两派的代表人物,然后阅读分析一下两派代表人物的言论,看看双方的分歧究竟何在?双方有没有意见一致的地方?
生:(看课本引用曾国藩、倭仁的话,分析并概括)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从这两段言论中,可以看出洋务派要“购买外洋器物”,“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剿发捻,勤远略”,即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侮,中心是维护清朝统治;而顽固派在对待西方技术上,明显存在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的主张。但是正如同学们归纳的,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朝统治方面,又是一致的。
洋务运动刚开始起来,有不少顽固派要出来阻止。洋务运动能得以比较顺利地开展,必须有几个前提。同学们在课本提供的资料中查找,有哪些前提呢?
生:(阅读教材)
师:大家把上节课学过的知识与本节的内容联系了起来,做得非常好。清朝政局的变动,为洋务运动提供了三个前提条件。
一是慈禧太后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辛酉政变后刚刚上台的慈禧太后,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因此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二是总理衙门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机构。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的事宜,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三是掌握地方实权的一些汉族督抚积极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那些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起家的汉族官僚,成为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
2.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慈禧的暂时支持、总理衙门的推动、汉族官僚积极执行。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 兴办军事工业
师: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为什么一开始就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生:(学生阅读教材并分析问题)
师: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天国革命力量走出低谷,开始复兴。洋务派首先试图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镇压太平天国的革命,达到其“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1861年在长江流域,曾国藩的部队占领安庆后,立即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师: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天津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大门”这两幅历史照片,这些照片上的建筑,它们的外观有什么特点?再想想它里面设备是什么样的?
生:(仔细观察历史照片)
师:天津机器制造局的外观是以中国旧式建筑为主,再加上一些西式厂房和高大的烟囱,房屋里面安装的是从西方进口的先进机器。洋务运动刚刚开始时,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的外观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的,这些建筑的不协调之处就在于:外观上是传统建筑的形式,厂房里却是用西方大机器进行生产。这从侧面反映了洋务派怎样的思维方式呢?大家发表一下看法。
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正如大家所说,洋务派试图把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技术,嫁接到清王朝腐朽的封建制度上来。大家再思考一下,洋务派的这种想法,错在何处呢?
生:(相互讨论,发表意见)
师:大家的观点集中起来就是——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基础上的近代技术与腐朽的封建社会体制是不相容的,这正是洋务派的不足之处。那么洋务派在70年代以后,为什么将重点转向民用工业?
2.兴办民用企业
生:(分析教材内容并回答)
师: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在性质上是否相同?
生:(阅读材料,发表意见)
师:判断一个企业的性质,应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
生:(分析并概括)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一个企业的性质主要由生产目的、产品分配、销售和企业管理特点等方面决定的。像江南制造总局这样的军事工业,其生产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企业的管理机构又是封建衙门式的,所以我们称像它这样的军事工业为封建性质的企业;像轮船招商局这样的民用企业,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的管理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管理方式,因此这些民用企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师:在兴办军事和民用企业的同时,洋务派筹划了海防。有人说: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军队,一开始就把镇压人民革命放在第一位,因而这一运动的目的带有明显的反动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3.筹划海防
生:(分析归纳总结,发言)
师:同学们分析得不错。70年代清政府开始着手筹划建立新式海军。这时候,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已基本被平息,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和抵御列强的侵略。
在创建海军的同时,洋务派又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培养人才。
4.培养人才
师:为什么如此重视人才?
生:(归纳总结)
师:正如大家总结的,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等封建儒家思想典籍。洋务运动兴起,需要了解更多的西方科学技术,这对翻译、科技、军事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急需培养这些方面的人才。那么洋务派是如何培养人才的呢?
生:(概括总结)
师:洋务派在培养人才方面主要有两项措施:一是创办了新式学堂,培养的人才涉及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各方面,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二是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兴起后,才有计划地向美、德、英等国派遣留学生,他们中的不少人,正如教材所介绍的,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洋务运动搞了30年,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
三. 洋务运动的破产
师: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请大家思考:洋务运动的破产,“破产”指的是什么呢?
生:(讨论回答)
师:对,我与大家的观点一致: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未能做到将侵略者赶出国门、收回被侵占的权利,这正是洋务运动的破产之处。那么洋务运动为什么以破产告终呢?大家能不能根据课本上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呢?
生:(查阅课本提供的史料,进行概括、发言)
师:同学们刚才以翔实的材料,分不同角度归纳了洋务运动没有成功的原因。
有的同学以奕䜣批评洋匠唯利是图的材料,得出结论——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所谓的专家牟取私利,使洋务派的企业难以发展。
有的同学以清政府担心造成“外重内轻”局面,由不懂军事技术的满族官僚办军事企业的事例,说明洋务运动一直受清政府内部的阻挠和破坏。
有的同学从“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中,总结出洋务派的一些官僚将企业的积累资金留为个人的私产,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补充一点——如果从整体上看洋务运动实施的情况,你会发现,在洋务派的代表名单上,中央只有奕䜣一人,会发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几位重要的汉族地方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这与洋务运动的破产有什么联系呢?
生:(讨论发言)
师:刚才大家讨论的内容都是洋务运动破产的具体原因,大家再进一步进行分析:看一看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生:(讨论回答)
师:大家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进行了分析。的确,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不成功的根本原因。
同学们通过以上内容,了解了有关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的内容,你们对洋务运动怎样评价呢?
(组织几名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生:(学生听取正反双方的辩论,然后根据课本上提供的史料、数字等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对发言的同学进行历史材料运用方面的指导)反方同学认为,历史给进行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以检验成效的机会,今天我们可以从实际的效果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结论是洋务运动以破产告终,没有给中国带来富强的前途。反方发言的同学有两个依据:
从对筹划海军的结果来看,有的同学以1883年~1884年的中法战争清王朝以胜求和、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王朝以签定屈辱的《马关条约》告终为依据,认为这些战争的结果至少说明洋务运动“自强不强”。
从军事工业的生产情况来看,有的同学以课本上提供的对江南制造总局的产品质量介绍的文字作依据,证明军事工业虽然建立起来,但评价洋务运动的成果,更要从其实际情况来分析,以上材料证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效果不佳,更证明了洋务运动的不足。反方同学认为评价一个事物主要要通过现象分析本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注定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师:(对正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正方同学很好地利用了课本提供的大量材料,从几个方面论证了洋务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的新的内容,证明了洋务运动给中国封建社会躯体中注入了一些新鲜的血液。
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方面看,正方同学以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产品为例,证明了这批军事工业引进了西方国家的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些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以轮船招商局收买美国旗昌公司的例子、湖北织布局的产品在长江中下游数省畅销的例子,说明洋务派办的民用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从军事方面看,正方同学认为,没有洋务运动,就不会有左宗棠平定阿古柏的叛乱,收复新疆;就不会有冯子材的镇南关大捷;就不会有甲午黄海海战中重创日军的战绩。正方同学认为对洋务运动中军事方面的评价,应放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评价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
正方同学高度评价了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举办的近代教育事业,认为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影响;预习过课本的同学还指出洋务运动兴办的民用企业,使一批官僚、地主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中国封建经济也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
师:正方同学在进行辩论的时候,有的同学谈到这样一个观点:历史上出现的一些事物往往是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不一致,那么我们该有怎样的评价标准呢?
生:(进行讨论)
师:(进行小结)曾国藩、李鸿章并不太了解他们开创的中国近代化的事业,他们一是忠于清政府,二是镇压革命和抵御外敌。我们看到在将近30年的时间中,办起十八家军事工业,二十多家民用企业,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正是在他们手中开始发展起来的。我们对历史事物进行评价时,其标准只有看它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就要肯定他们的历史作用;相反,如果使社会生产力倒退或停滞不前,我们就否定他们的历史作用。
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了新颖的观点——对洋务运动评价,我们是站在今天的立场和角度进行思考的,今天我们抨击洋务派没有进行社会改造而只是引进西方技术与生产方式,但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先追求武器的先进。后人也正是在他们没有成功的基础上,对学习西方产生了新的思考,推动历史前进的。能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说明同学们认真对洋务运动进行了分析。那么大家看这个观点是从什么角度对洋务运动进行反思的呢?
生:(讨论回答)
师:对了,这个全新的观点,正是从中国现代化,即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角度进行总结和思考的。总体来说,总结同学们刚才的讨论,可以得出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在客观上顺应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采用西方的机器生产,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因而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但如果从近代化(或者说现代化,即传统的农业文明转换为现代的工业文明)的角度考察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一步。即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小结(略)
课后记:
 

上一篇文章:细胞的分化教案

下一篇文章:规则在哪里教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