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语文说课稿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正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雷电颂说课稿

本站微信

 《雷电颂》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郭沫若的《雷电颂》。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散文诗,散文诗具有散文的形式美和诗歌的韵律美,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雷电颂》是屈原的长篇独白,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作者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独特的抒情方式,浪漫的语言风格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青春浪漫,喜欢读诗写诗,老师应该把优美的诗篇呈现给他们,引领他们走向诗的国度;《雷电颂》全篇是屈原的内心独白,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课文,对于其独特的抒情方式、象征的表现手法、不凡的语言效果、深沉的思想情感,掌握、领会有一定难度;并且因为学生平时的朗读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念书”, 很难真正投入自己真实的感情,无法融入到课文中去感悟人物情感,更难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了。这就需要教师示范朗读,指导朗读。 根据以上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和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
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③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语气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屈原的精神世界,体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和人物情感。
2.教学难点:各种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四、教法学法
1、教法说明:教学本课,朗读是最好的教学手段。结合前面的分析,我确定本文的教学课型以朗读课为主,朗读中让学生去感悟真情,释放真情。教学中首先要充分利用优秀的音频朗诵包括教师当场示范朗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一些重点语段对学生及时点拨,教授朗读方法和技巧。尽可能的实施“欣赏教学”、“情境教学”、“讨论教学”。欣赏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画面美、欣赏语言美、通过欣赏美来感悟美;情境教学的途径:通过课件快速进入情境,化身屈原、角色转换进行内心独白;讨论教学的实施:设置主问。
设计理由: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可以集中话题、优化活动。
2.学法说明:在听中感染,在读中感悟,在合作中提高,在指导下进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听”,在听中进入屈原的内心世界;其次是“读”,在读中体会诗人内心的悲愤抑郁,体会诗人的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再次是“合作”,四人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究,能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最后是“指导”,在老师的教法指导下,学生最终掌握课文重难点和朗读技巧。
3.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的由来都有一些历史的渊源。比如说每年的五月的端午节,家家户户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二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大家知道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谁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聆听他的心声。
(板书:雷电颂 郭沐若)
(幻灯片展示:作者介绍、作品介绍及写作背景)学生课下已经搜集相关资料
(二)、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三)、聆听经典朗诵,感悟真情演绎
(课件:《雷电颂》音频朗诵)
重点突破:
突破口1: 优秀音频朗诵和老师示范朗诵。
设计理由: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问题设计:你听见了什么?
点拨:我听见了风在怒吼、雷在轰鸣、电在劈闪、诗人在呼喊、火热的心在跳动的声音。。。
(四)、重点品读,释放真情
突破口2: 幻灯片展示重点语句品读。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思考;学生朗读,老师在旁点拨朗读技巧。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重音,停顿,节奏;注意不同的句式(拟人句、呼告句,排比句、反复句、短句)的朗诵技巧。
1.幻灯片展示:“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2.幻灯片展示:“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3.幻灯片展示:“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问题设计:你读出了什么?
点拨:我读出了赞美、诅咒、悲愤、激动、难过的语气和心情。。。。。。
设计理由:听然后读,学生将充分体会语气和情感。(读、悟、议)
(五)、难点感悟,分析形象
难点突破:
⑴突破口1:化身屈原,感悟形象
设计理由: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才会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设计: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点拨:我就是2000多年前汨罗江边壮志难酬的诗人屈原,我看到的东海、长江、洞庭湖是我热爱的人民;我就是那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我看到的土偶木梗是我的敌人。。。。。。
⑵突破口2:老师总结,概括象征意义
设计理由: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明确知识点。
(六)精读文段,品析语言
这篇激情洋溢气势磅礴的人物独白之所以会读的那么琅琅上口,感染人,也在于句式的变化,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段,看看其中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注意不同的句式(拟人句、呼告句,排比句、反复句、短句的)朗诵技巧。
(幻灯片展示:“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七)、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⑴讨论交流:以下这些具体事物分别可以象征什么?(蜡烛、白鸽、绿色、火炬)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能力培养题。设计本作业旨在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对象征这一表现手法的理解。
参考答案:蜡烛――教师、奉献精神;白鸽——和平;绿色――生命;火炬――光明、信念(学生可以有不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⑵搜集资料:端午节的民风民俗 和有关屈原爱国的故事。(张贴在班级橱窗)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课外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活动更多的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更好地认识屈原这一爱国者的形象。
六、设计理念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课外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课文创作背景、主要人物等,并在学习正文前交流介绍出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查找、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于课前即对课文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主要采用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感受、领悟人物的内心情感,品味、欣赏文章语言的机巧与犀利。既做到了学习的循序渐进,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既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教会了学生边读边思、读后再思、思后再读的学习方法。同时,在评价方面还注重了学生互评为主,辅以老师点拨的评价方法,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最后的拓展延伸更是将课内与课外、文字与图片结合了起来,在扩展文字运用、激活想象空间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雷电颂 郭沫若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英勇无畏
歌颂光明: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东海、长江、洞庭湖――象征人民群众
诅咒黑暗: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相关阅读推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 独坐敬亭山说课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鲁本的秘密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口语交际 青春随想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香港,璀璨的明珠评课稿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颐和园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浪之歌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四习作《难忘的……》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雪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