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五年级语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评课稿

发布者微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评课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它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这次在语文研讨时有幸聆听了这节课,让我们领略了德国美丽的花儿,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花的背后一个美丽的民族,还有作者那淡淡暗香般的美丽情怀;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教室应具有的美丽与智慧,从而让学生享受到美丽与智慧的语文。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有教育意义。
在教学本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描述、感悟到我们与德国人养花的不同之处。在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指导本课的两处比较难读的词句“脊梁”“如入山阴道”,并指导“脊”的写法及理解“如入”“山阴道”的意思,这样在检查学生朗读的同时,又没有放松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可谓“一举两得”。
之后,看题目质疑,寻找出整体体验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主线,让学生围绕关键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批注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并强调“图文结合”这种阅读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的应注意运用。这样学生在体验课文的过程中,又学到了阅读的方法。在教学本环节时,教师充分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指导朗读时,注意采用多读的方式,并且通过范读适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课文,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使学生在课堂上大有收获。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始终没有改变”第3自然段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结合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让学生谈一谈,在今后的你打算怎样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设计,课后的2、3小题就在课堂上解决了,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体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潜心思考,梳理脉络领悟意蕴,体会情感。
我个人认为如果课上时间充裕,补充一些季羡林的资料、季羡林《重返哥廷根》的片段,让学生从季老的笔触中找到“变”与“不变”。感受作者真切赞美德国这个民族,引出作者心中的梦,感受作者心中的梦,领悟作者天高云淡的人生境界,人生的梦:我为人人。季老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正是如此吗?“我为人人”不正是他一生追求的完美人生的梦吗?与季老作心的交流是本节课的人文落脚点,也是言语表达的落脚点,学生通过一节课的阅读与理解,对季老有着更深的了解,对季老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表达的欲望在课堂上得到宣泄,语文的训练得到落实。这样,拓展就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