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七年级语文

《春》课堂实录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3-08-13 16:41: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春》
  •   公告:

     师:是“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还是“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生(齐说):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生(继续):“安静”这里要停顿。
师:“安静”后面有“而”字作连接,可以不作停顿。还有没有其他要作停顿的?
生(继续):“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的“地里”要停顿。
师:嗯,可以停顿。
生:“披着蓑戴着笠”的“蓑”后面要停顿。
师:好,不错。还有没有同学对停顿要补充的?
从前面对停顿的处理有一个经验总结:凡是描写对象换了,就要停顿。比如说,“树叶儿”停顿一下,“小草儿”停顿一下。
重音谁来处理?哪几个字要读重音?我们请这位同学说说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雨是最寻常的”中的“最”要读重音,还有“密密地斜织着”的“斜织”。
师:“斜织”是着重体现春雨的形态。
生(继续)“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的“逼”字。
师:那么前面的“树叶儿却绿得发亮”的“绿”字要不要读重音?
生:要。
师:对,这样才和“逼”字形成对应。我有两个地方要问你,“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的“慢慢”要读重还是要读轻?
生:轻。
师:为什么要轻?
生:因为是晚上。
师:哦,晚上就要蹑手蹑脚的?还有没有更贴切的说法?撑着伞走着的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的?
生:很舒适。
师:对,是很舒适很惬意的。所以轻读“慢慢”走才能体现舒适和惬意。还有房屋“在雨里静默着”的“静默”要读重还是读轻?
生:读轻。
师:原因是读轻才能体现夜里宁静的气势。
好,我们统一一下刚才讨论的结果,第一到“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前面要读得轻快,后面部分要读得舒缓。第二,描写对象发生变化时要作停顿。第三,几个字词的读音轻重同学们都明确了吗?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5ˊ39〞)
师:好,下面是“迎春图”。我们大家一起七嘴八舌地来说说。我先说,我觉得第一句“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中两个“多”要读成重音,但是第二个“多”要比第一个“多”要读得重一些,是一件很喜悦的事情。
那么从“城里乡下”这里开始,语气是轻快的还是舒缓的呢?
生:轻快的
师:对,大家感觉一下就能知道,这里体现春天里人的活动。“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中两个“有的”轻读还是重读?讲一下理由。
生:重读。
师:为什么是重读呢?它强调什么东西?
生:强调“功夫”和“希望”
师: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只是怕说错了,其实你们讲出来就对了。
好,这一段按我们的说法试一下。
生(齐读):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2ˊ46〞)
师:看到大家读得这么尽兴,后面八九十自然段就由老师来读了。大家在听的时候要注意老师对停顿轻重的处理,还有,请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用意何在?
师(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老师这样的处理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一句比一句重。
师:因为最后三自然段是作者在赞美春天,所有的情感都抒发了出来。所以语调上才会由轻到中再到重这样的处理方式。那么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比喻呢?
师:第一个把春天比作娃娃想强调什么?
生:强调春天的勃勃生机。
师:对,勃勃生机,春天是新的。那么比作小姑娘呢?
生:是想强调春天的美丽。
师:好,小姑娘很美丽,花枝招展的。那么比作健壮的青年又是为了强调春天的什么呢?
生:是因为春天有无穷的活力,象健壮的青年。
师:好,大家是否赞同呢?
生(齐说):赞成。
师:好,一个新,一个美,一个力。好,最后三段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3ˊ09〞)
师:各位同学,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的方式,充分领略了朱自清先生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在他的笔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最重要的。而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所以我们的同学要抓住春天,及早规划,一起向前!下课。(42〞)
 

上一页  [1] [2] [3] [4] 

上一篇文章:《春》教学案例

下一篇文章:《春》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