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数学一年级数学

买文具教学案例及反思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5-01-01 15:04: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买文具 认识人民币
  •   公告:

    

《买文具——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背景】
《买文具》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内容,本课突出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人民币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已有一些认识,好像很熟悉,但在使用时就会发现,学生的认识还很不稳定,不能正确使用,同时也缺乏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很多学生只知道钱可以买东西,但自己却从未买过。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使他们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感悟人民币的实际背景及功能,并能正确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案例主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节课我把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基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在感悟中升华。教学要成功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案例描述】
本节课“买文具”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教学中利用了实物、课件创设买文具的具体情景,通过“课前调查”、 “认一认”、“分一分”、 “猜一猜”、“买一买”、“我是文明小顾客”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本节课在识别人民币及认识元、角、分间进率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实际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从多角度、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片断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价钱。
师:昨天,老师请你们到超市去调查一两件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价钱,说一说你调查了什么,是多少钱?
生1:我调查到一枝铅笔5角。
生2:一个练习本1元钱。
生3:一块橡皮5角。
……
利用社会调查活动这一形式,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积累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提供时间和空间。
2、揭题。
师:请看屏幕,你最喜欢哪种文具,它的价钱是多少?(出示学具图)
师:它们是同学们学习时必不可少的帮手,我们要爱护它们!那么,要买这些文具需要用什么购买呢?
生:钱!
师:对,我们国家用来购物的钱的名称叫什么?(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买文具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买文具—认识人民币)
从学生买喜欢的文具入手,让学生体会买这些文具需要用钱(也就是人民币)购买,从而揭示课题。
3、了解一些外国的钱币。
师:你们还知道哪国钱币的名称?
生1:美国的叫美元。
生2:英国的叫英镑。
生3:日本的叫日元。
……
引入国外的钱币,为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
片断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一认。
师:老师手里拿的这张人民币是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1:5元人民币上面写着数字“5”。
师:可能是5角或5分呀!(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
生2:我认识数字5和圆字,把数字和元、角、分连起来看就行了!
师:真不错!那么识字少的同学怎么辨认呢?
生3:我有一个办法,人民币上有汉语拼音,可以用读拼音的方法来分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办法都不错!你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分辨。
同桌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是多少钱。(拿出各自带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一些人民币,问:你们能准确认出它们吗?(学生抢答。)
  在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自己的方法来认识人民币,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这种方法不再是以前的枯燥的传授式的教学,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2、分一分
师: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你们会不会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
生1、我分成两类,一类是纸的,另一类是硬币。
师:这是根据制造材料的不同来分的。
生2:我把几元的分一类,几角的分一类,几分的分一类。
师:种分法其实是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分的。(板书:元、角、分)
这里,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操作、交流、探讨人民币的不同分类,体现了解决总是策略的多样化。
3、猜一猜(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猜猜我会怎样付钱!我想买一个练习本,会怎样付钱?
生1:拿一个2角钱。
生2:还可以拿2个1角钱。
生3:拿20个1分的钱。
师:我想买1枝钢笔!(同桌交流后汇报。)
生1:拿1个1元。
生2:拿2个5角。
生3:拿5个2角。
生4:拿1个5角,2个2角和1个1角。
生5:拿10个1角。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它们都得10角,也就是1元钱。
师:对!所以我们说1元=10角。(板书:1元=10角)
师:我想买一块橡皮会怎样付钱呢?
生1:拿2个5分的。
生2:拿1个1角的。
生3:拿2个2分、1个1分和1个5分。
生4:拿10个1分的。
师:你有什么发现,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都得10分,1角=10分。(板书:1角=10分)
师:这就是元和角、角和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为进一步建构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十分有利,效果很好。孩子们不是机械地记忆1元=10角,1角=10分,而通过有趣的拿钱活动,真正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各种兑换关系。对于以后买东西中出现的各种人民币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片断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1、买一买
师:如果你有1元钱,你可以买什么学习用品?知道找回多少钱吗?
师:现在我们用学具练习现场购物。我来扮演售货员,你们来购物,好吗?看谁表达得清楚、准确。
生1:售货员阿姨,我想买一枝铅笔,给您1元钱,您找我5角钱。
师:为什么找你5角呢?
生1:因为1元=10角,一枝铅笔5角钱,10-5=5(角)。
师:你真棒,铅笔卖给你了!谁还能像他这样棒?
生2:我想买2枝铅笔。您不用找我钱。
生3:我想买一把尺子,再买一本练习本,给您1元钱,不用找我钱了,正好是1元。
师:怎么没有人买削笔刀呢?
生1:因为削笔刀1元2角一把,钱不够啊!
师:差多少钱?
生2:差2角钱,1元2角-1元=2角。
师:同学们真棒!不但会购买小件物品,还知道如何付钱和应该找回多少钱,希望你们以后都能成为理财小能手。
学生在“买”的过程中体验到买某种商品需要哪些面额的人民币,在“说”的过程中感受付钱方法的多样性,在“议”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找零”和“补差价”的问题。在“帮”的过程中发展估算意识与能力。在“现场购物”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我是文明小顾客”购物活动
(1)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场购物活动,在活动前请先听清楚李老师的要求:
①小组长扮售货员,其他组员扮顾客
②为了兼顾别的同学,每位小顾客只能买一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③买文具时,要注意安静、有序,争当文明小顾客。当别人买文具时,我们要注意看看是否付对钱和售货员是否找对钱,好吗?
(2)生购物,师巡视并参与。
(3)汇报活动情况: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买的是什么文具?付多少钱?怎样付钱?(生汇报。)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在实践中进行人民币的等值交换,为下一步学生自己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购物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并且能与别人进行思想交流,“玩”是儿童的天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感悟与反思】
1、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却不少,对人民币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基本上能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但这种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要帮助学生把原有的形象浅显的人民币知识上升为理性抽象的数学知识,能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学生对于同一教材的适用程度是不一样的,因而教师要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在上《 买文具》这课之前,考虑到我们是山区学校,家长很少让孩子独立上街买东西,从而缺乏独立购物的实际经验。在周末的时候,我布置了一个去超市调查十种你喜欢的物品的作业,为的是加强学生的购物经验,对人民币有个初步的认识,为新课作准备。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充分感悟数学知识。
波利亚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我们都知道“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因此,“动手”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上《买文具》这一课,我努力将数学教学变成数学活动的教学,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有效地创设“分一分”、“猜一猜”、“换一换、“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将数学知识置身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数学应用意识。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及了解元、角、分之间进率这个环节时,分别设计“动手”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直观观察,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完善彼此的结论,使学生认知更充分,提高合作能力。有人说,当游戏和学习相互揉合为一时,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时代就将宣布开花了。又如在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设计了“我是文明小顾客”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直观操作,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3、留给自主探究的时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只要老师相信学生,把时间充分让给学生,对学生的发言不做太多的“干涉”和过早的“判断”,而是以一个欣赏者在旁边静心聆听,我们就经常能发现学生富于想象的精彩发言,有些知识能通过学生自学解决的,就无需教师想方设法地强硬教给他们,老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抓住重点适当设疑、点拨。如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认一认人民币,互相说一说怎样辨认人民币。在反馈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法进行整体的感知,从而找出辨认人民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人民币上的字样。这样,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让学生亲自去看、拿、说、听,使学生对人民币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凸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4、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节课自始至终,我将学习的主动权移交给了学生,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人民币,通过“课前调查”、“认一认”、“分一分”、“猜一猜”、“买一买”、“我是文明小顾客”等多种方式对人民币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这种看、拿、数、想、比都由学生自己动手感受体验人民币,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不再是指挥者和发号施令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和小组合作交流,进而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共同进步,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里融入了倾听、比较、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取长补短,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评价,使学生认知更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组织者”角色,不仅在课内,而且延伸到课外,如:组织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物品价格,教师自己收集各国钱币并展示给学生看等,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改进]
1、教学语言要结合实际生活。“2角”是数学课堂上的专业用语,所以我要求得很严格,专门纠正了学生“两角”的说法。但实际生活中我们通常说“两角”,这里应该给学生说明白,否则学生可能在真正买东西时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说“2角”还是“两角”。  
2、学生在购物活动中,由于每个小组只有一个售货员,每个人只顾着买自己喜欢的文具,没有关注其他组员是否付对钱和售货员是否找对钱,如果下一次再上这节课时我想安排每个小组两上售货员,可以互相帮忙和看看有没有付对钱或找对钱。
3、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与同伴或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还不够。因此今后要注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组内交流时,要多加指导,提醒他们做到:会听、会记、敢说、守纪,在组间交流时,要重点调控引领他们掌握一定的活动规则。

上一篇文章:七巧板教学案例研究

下一篇文章:铅笔有多长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