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美术初中美术

初一美术教案 设计标志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09-11-17 16:0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初一美术 设计标志
  •   公告:

    

初一美术教案

 设计标志

设计思路
本单元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选择了平面设计中的标志设计。通过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标志设计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成功的标志设计作品,分析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过程,加深对标志设计中现代设计观念的渗透,逐步了解标志设计的方式方法,并能从学习活动中提高对标志设计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标志的学习,了解标志的作用、分类和艺术特点。
2.结合校园生活,设计学校、班级、运动会标志,在了解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基本掌
握标志设计的创意方法,并通过创作和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标志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
在理解标志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校园、班级、运动会标志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启发导入
 
 
 
 
 
 
 
 
 
 
 
 
合作学习
 
 
 
分析讨论
 
 
 
 
 
 
 
 
 
 
 
 
 
 
 
 
 
 
 
 
 
 
 
 
 
 
 
 
 
 
 
 
 
 
 
 
 
 
 
 
 
 
 
 
 
 
 
 
 
 
 
 
 
 
 
 
 
 
 
 
 
 
欣赏作品
 
 
 
 
 
 
 
 
 
 
 
 
 
 
 
 
 
 
 
设计过程
 
 
 
 
 
 
 
互动
设计
 
 
 
尝试练习
 
 
 
 
 
 
 
 
 
 
 
 
评价
一、猜猜看
(出示一组标志图形)
问:同学们,你见过以下标志吗?能说出它们各代表了什么?
问:什么是标志呢?
用一种图形和文字代表另一种事物的符号。
标志是象征性的视觉语言。它的特征是直
观生动,易于识别和记忆。
中国的文字语言在历史上有着灿烂的光辉,而作为视觉语言的图形符号在历史上也与文字语言交相辉映,其历史的渊源可追溯到至少5000年前的陶工印记。人类文明进入20世纪以来,标志设计的运用涉及社会的各方面,包括政府机构、学校、学术团体、工商企业以及文体活动等,大到国徽、国旗,小到私人标志。
二、调查研究
从每组收集的标志中,大家分析一下,它
们在设计上的特点。
标志主要分为商业性标志和非商业性标志
两大类。它们的表现形态一般采用具象、抽象、数字、文字、字母或综合的形式,设计上要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图形的表现形式,不受任何语言、文字的限制,国际性较强。
三、分析标志的表现手法
具象型标志
出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标志
标志中被心形图案衬托出白色图形,既是
一只手,又是一只鸟。心形图案在标志中象征爱心、热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手在标志中象征具体的帮助行为;鸟在标志中象征灵活的帮助和友好的志愿者。
抽象型标志
出示“奥运会”标志
标徽是在1920年的安特卫普大会首次采用的,五环象征世界五大洲(欧、亚、非、美、大洋洲)的人民和平共处。
汉字型标志
出示“永久”牌自行车标志
将牌名“永久”二字变体为自行车及骑车的人,直接展示商标名称、商品的形态特征和使用功能。
字母型标志
出示“可口可乐”饮料标志
以流畅、圆润、飘舞的线条写出名称文字,
寓意可口可乐饮料是一种爽口、爽心,能使人焕发活力的饮料。
数字型标志
出示“1997年香港回归”“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专用标志
综合型标志出示“中国铁路”标志
问:你能从标志的图形中想到什么?能看出什么汉字?
联想火车机车车头与铁轨,以多意形态同时传达了汉字“工人”,内涵丰富,形态简洁。虽然创作于50年代,用当时的艺术标准衡量,已属佳作。即使在今天,依然是一件具现代设计意识,不可多得的典范性作品。
归纳: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认识了标志的类别,但怎样区分设计的优劣,这需要有一种评判的标准,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设计标志。
四、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用四个字概括“简、准、奇、美”
“简”:(出示“联想”标志)
表现形式简练,形象清晰,容易辨认和记
忆,让人一看就明了。以“联”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L”构成反转对称。标志形象引人注目,形象结构方中有圆,以简约的形态关系,体现其丰富的蕴涵,即联想意味着创造,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准”(出示“射击”标志)
传递信息明确。
以大家熟悉的射击动作表示射击运动项目,给人以准确的信息。
“奇”(出示“玛莎女子学校”标志)
形象独特,构思新颖。玛莎女子学校的校徽,以拼音字母开头的
M”作变形,处理成一名可爱、快乐的少女形象,整个外形是少女的短发,又如翻开的书,给人很深的印象。
“美”(出示“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
 符号艺术美的规律。此标志渗透了现代设计中的三个理念:人
文精神、本土文化及时代气息。给人突出的印象,好像是一个人正在展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太极拳,又像一个具有动感的五角星,象征主办国的地位;它采用了我国民间的结绳艺术的形象,把奥运五环巧妙地编织进去;那流动的弧线和其中的“飞白”,充分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神韵。图案简洁,信息量大,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点。
归纳:一个好的标志必须是:
1.形象简洁明了,易识易记。
2.有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
3.形象独特,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该标志代表什么。
所以标志也被称为“视觉语言”。
五、欣赏标志:
1.日本植树节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标志的造型有什么特点?寓意是什么?
此标志形象生动有趣,可联想到树与鸟、树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2.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问:猜猜看此标志是什么汉字,还可以从中看出什么?有什么寓意?
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还可以看出两只交叉的手,此标志表示用美术的方式进行人与人的交流。
3.日本亚洲航空公司
问:你能从图形中看出它与航空的关系吗?
机场的跑道和飞机起飞的速度感。
4.“迪斯尼乐园”标志(美国)
问:此标志以什么形象作为标志?给人以什么感觉?用著名的米老鼠的形象作为标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人以开朗、幽默的感觉。
六、2008年北京奥运标志的设计思路流程
1.设计信息的收集:中国、北京、奥运会。 2.设计元素的综合分析:民族、文化、运动。3.设计图形的确立:篆刻、“龙”、“京”、武术。
4.设计信息的准确传达:整合。
2008年北京奥运标志,设计师站在民族文化的角度,把代表中国文化的篆刻艺术运用在设计作品中,充分肯定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艺术观点。
为全国第九届运动会会徽设计一下:
标志以代表第九届“9”字构成动感跑道和体育场,以代表全国运动会简称“CS”组成燃源圣火和起舞火凤凰,红蓝绿橙代表运动会多姿多彩,整个图案具有运动感、速度感的现代表现形式,体现中国跨入新世纪的运动盛会。
七、动动手
同学们可采用以上任何一种制作方法,为学校运动会设计标志。设计前,请思考和讨论班级特色。
 总结:
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而且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社会功能。
以上我们欣赏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标志作品,对标志的作用和设计原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尝试设计了一个标志,这对我们动脑、动手设计标志奠定了一个基础,希望大家从这节课以后,就开始注意观察、收集素材,构思一个标志,表现方法不限,下一节课我们将运用形状和色彩将自己的构思表达出来。
评估:
1.设计意念是否具有原创性,同时能表达班级的运动会特点。50%
2.设计的构思是否有步骤及清楚发展。 20%
3.设计技巧。例如点、线、面、色彩的安排与配合。 20%
4.设计的用心程度。 10%
 
观看图形,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它们各代表了什么?
 
对标志有进一步的了解。
 
 
 
 
 
 
 
 
每组从收集的标志中,分析讨论标志设计的特点。
 
 
 
学习掌握几种具体的标志设计的方法以及特点。
 
 
 
 
 
 
 
 
 
 
 
 
 
 
 
 
 
 
 
 
 
 
 
 
 
 
 
 
 
 
理解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欣赏各种不同的标志设计
 
 
 
 
 
 
 
 
 
 
 
 
 
 
 
理解标志设计的过程。
 
 
 
 
 
 
 
 
尝试用语言进行设计构思。
 
 
采用一种制作方法,自己设计一个标志。
 
 
 
 
 
 
 
 
 
 
 
自评与互评。
 
以提问和直观的方式,导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肯定学生的调查结果,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标志设计的特点。
 
在强调直观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标志的表现手法,增强学生对标志的理解,为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做铺垫。
 
 
 
 
 
 
 
 
 
 
 
 
 
 
 
 
 
 
 
 
 
 
 
   
 
结合具体实例,对标志设计的传达功能特征和审美特征加以阐释,使学生理解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在初步了解了标志的概念、表现手法和设计原则后,集中欣赏一组标志,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加深理解,开阔视野。
 
 
 
 
 
 
 
 
加强理解标志的设计思路流程。
 
 
 
 
 
 
 
通过这个过程让同学用语言进行简单的设计构思。
鼓励学生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班级标志设计,在实践的环节中体认本课内容,并增强实践能力。
 
 
 
 
 
 
通过评估活动,增加学生的批评与反思能力,加深对本课学习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