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信息技术小学信息技术

辽师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我的空间我做主(二)

发布者微信

    

辽师大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13课 我的空间我做主(二)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内容为书本“文件与文件夹”中关于文件夹的建立、文件及文件夹的选定、复制、移动,教材以任务形式详细地介绍了文件夹的新建、文件文件夹的复制、移动的操作方法,主要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会文件及文件夹的相关操作方法,最终理解外界的各种信息是以什么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的,计算机又如何管理文件文件夹的。这部分内容在本书中占重要地位,在以后各章节的学习中,都要使用到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
同学在学到本节课内容时,已掌握了用“我的电脑”查看计算机中的资源,学习兴致非常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较直观,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
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用“我的电脑”建立文件夹,能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选定、复制、移动操作。
    2.技能目标: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掌握操作方法的同时,自学、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利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去获取知识。
    3.情感目标: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件夹的建立、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的操作方法。
难点:复制和移动的本质区别。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理论依据及流程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然后上机练习,教师总结指导,使学生先掌握操作,后理解理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 、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者想学、乐学。
实例:在本课教学开始,老师将同学们感兴趣的一些图、音乐、动画放于网上,让学生去查找,去打开,学生非常感趣,这时将网上资源不共享,这时同学们看不到了,这使得学生非常想将这些文件放于自己的机器中,不受限制地看,通过这一设计,使学生特别想学习本节课文件夹的新建,文件文件夹的复制、移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通过一连串任务的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查询,驱动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
因学生诸多因素的不同,任务的设计是分层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注意与多学科的整合。
3、学生学习设计
   1)分层、分组:将学生分层分组,按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将学生分为协作小组,各组中分别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可相互帮助,互相合作,集大家智慧去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
2)分工: 在组长的指导下先自学,然后去完成不同的任务。
3)交流: 小组成员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汇报自己任务完成情况,相互评价。
教学流程
                             同学明确目标
 复习设疑 → 引入新课 →      自学练习           学生演示总结
                              教师巡视指导            ↓ 师 讨
                                                           生 论
 作业  ← 师生共同总结评价 ← 反馈练习 ← 教师归纳总结
 
 
 
八、教学过程设计: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设疑
引入新课
 
复习设疑
问题:同学们去查看一下网上邻居上或“我的文档”的文件?看了之后如何在D盘上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并将自己的文件放入其中?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自己的机上打开网上
邻居或我的文档,发现文件夹中有许多好看的图片、动画、音乐视频剪辑等,同学们非常感兴趣。
 
 
 
导出本节课学习的任务是文件夹的建立及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移动。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1)     学会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2)     学会将文件复制或移动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激发兴趣
分组、分层自学
 
管理文件与文件夹
1、文件夹的新建
请自学这部分教材然后思考:
1)    如何新建文件夹
2)    如何在D盘上建立以自己姓名和班级命名的文件夹
 
巡视观察,解决个别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生,突出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体双主教学策略。
 
 
分组完成任务
以四人为一组,分层自学、相互讨论,并上机操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共同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表扬,同时演示文件夹建立
操作时注意:重名名操作,前先选定一种汉字输入法,然后再输入文件夹名子。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使同学有一种成功感。
每组的代表演示操作并总结:
(1)选定D盘打开它。
(2)单击“文件”菜单    新建      文件夹
(3)输入自己的姓名或班级名,并查看它的内容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承上起下
2、文件及文件夹的选定
同学自学这部分教材,打开我的文档或网上邻居上的文件夹并思考:
 
这里的一些好听的音乐文件、动画图片,一些名画,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文件放到自己的文件夹里?
 
认真仔细地自学教材,在计算机上尝试选中连续一组文件及不连续文件。积极寻找Media 文件夹。
找到的同学在欣赏音乐,名画图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
 
循序渐进
分层推进
3、文件及文件夹的复制、移动。
提问:我们选中文件后如何复制或移动到自己的文件夹中,请同学们自学教材并思考问题:
1)        复制、移动的含义及菜单命令是什么?
2)        用鼠标如何复制、移动?
3)        将教师机或其他硬盘的文件夹选中的文件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巡回观察,解答个别提问,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动手,突破一个个问题
设计意图:逐步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认真思考问题,自学教材,上机练习。
 
提出集中问题:
1)   做复制怎么做成移动?
2)   复制移动对象不知到哪去了?
3)   复制不到指定置
师生共同讨论,突破难点
1)集体讨论:理解复制、移动的区别。
2)教师打开机内Media文件夹,做复制移动演示并总结操作步骤:
①选定(指将要复制的对象)
②单击工具栏的“复制”按钮(这时屏幕上无任何变化)
③定位(打开自己的文件夹)
④单击工具栏“粘贴”按钮。
若要做移动操作,则将第(2)步中“复制”换为“剪切”
设计意图: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能准确地总结出结论
鼠标拖动法:
演示并举例,打开同一磁盘例如打开D:中的文件或文件夹,打开不同磁盘,例如C:和D:中的文件展示出给大家看,使大家认识什么是同一磁盘,什么叫不同磁盘。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提高同学们归纳总结能力,真正理解文件文件夹的复制、移动操作,突破本节课难点,并能利用多种方法完成操作。
 
 
 
 
 
 
 

 
九、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小组成员间相互评价各人完成任务情况,协作学习时对本组作出的贡献。
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各组派一为代表展示本组所做的任务,其它组给这组打分。
3、自我评价表。对照本节课知识点,将自己本节课学习情况填写表中,课后交给教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
表格如下:

知识点
是否掌握操作
通过什么途径掌握的
文件夹新建
 
 
文件与文件夹的复制、移动菜单法
 
 
文件与文件夹复制移动的鼠标拖动法
 
 

 
 
教师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此表,此表记录每位同学每次作业完成情况,进步点,创意得分,在下节课向全班公布,这可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以便于及时调整以后教学,也使学生知道自己在整个集体中学习情况。
 
    十、小结
                              →菜单法和鼠标右键法
文件或    选→                       复制          →移动粘贴 → 目的地
文件夹     定→               
                              → 鼠标拖动 移动  
                               
                                         
    十一、课后作业
    1、思考对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移动还有哪些方法?

    2、预习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改名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