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杂谈

历史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04-06 08:2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在历史课堂中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纲要》特别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朱教授强调这实际上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意识教育融为一体。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特别重要。
一. 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需要。
李长春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只有在核心价值观的共同引领下,我们才能又快又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已经超过日本,居于世界第二位,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落后的社会丑恶现象,如见利忘义、诚信缺失、好逸恶劳、炫富傍富、贪污腐败、不知廉耻、封建迷信等,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而从国际形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正在发展之中,欧债危机继续发酵,世界经济陷入困境。这些都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保持我国经济持续较快的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力量。
二. 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对青少年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助于他们正确道德意识到形成。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的两个阶段,青少年应属于第二个阶段:他律阶段。这时他们不再盲从权威、道德判断也有所变化。而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更进一步的指出:这时的孩子们开始越出家庭和亲友的藩篱,认识到更大的社会团体和更高社会规范的存在。这时的青少年急切地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防止他们走弯路、走斜路,给自己、家庭、社会带来伤害。现如今,有的学生学习观念不端正、是非观念不强、逃学、抽烟、打架、早恋、金钱至上等等,而且有蔓延的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三.是《历史》课程的精神内核
《历史》课程的核心思想、它的灵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历史教师最主要的教育教学任务。然而,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历史只是为了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单一,落后,一节课用十几分钟把教学内容说完,就万事大吉了。根本不去考虑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将历史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性质忘的一干二净。
四.是实施历史高效课堂的需要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变为立足于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模式。但有的教师对于高效课堂的理解片面,认为学生能把书上的知识点背会就是高效课堂,有的认为学生只要考前突击复习,取得好成绩就行,即“低投入,高产出”就是高效课堂。这实际是一种高分低能的现象。只重视对学生的智育,忽视对学生的德育。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曾强调: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因此历史课堂的高效要体现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和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进行联系,体现时代性。否则单纯的知识传授,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这最多只能是完成了应试教育的任务,谈不上高效课堂。
所以,我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想内涵,在精彩的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