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杂谈

家庭教育中的“为”与“不为”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6-09-03 20:3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家庭教育
  •   公告:

    

无分寸的褒贬、无节制地满足、无原则地让步、无休止的唠叨和事无巨细的帮助,家庭教育中的种种“无度”行为,不仅导致父母心态的“失重”,还让会造成孩子的发展“失衡”。要想科学育儿,需给父母以下8个提醒。
提醒1: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不是爱,是束缚

有的父母,一旦孩子离开他的视线,就会想像出各种危险可怕的情景:一会儿在路上让汽车撞了,一会儿游泳给水呛了。总之,一百个不放心。这种寸步不离的看管与设置过多的限制,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过度保护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没有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也缺乏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

父母应解除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不要给孩子过分渲染各种危险,使孩子未做事先害怕,只给以必要的指导和警示即可。让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大自然,参加一些夏令营,去过集体生活。

提醒2:不要用条件交换爱,为人父母者应该放弃“功利”的观念,无条件地去爱孩子本身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听见这样的话:“宝宝要乖,要听话,妈妈才爱你;宝宝要是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这样的说法也许可以取得管束的效果,可是却会带给孩子一个错误的观念:“我要好好表现,妈妈才爱我”于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无形中被冠以某些条件与前提,子女会渐渐的变得“功利性地”在大人面前表现,以索取父母的爱。

真爱是有目标的,那就是爱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的条件,如聪明、乖巧、好成绩等等。他是你的孩子,你没有理由、没有条件不爱他。如果父母都能秉持着这样的信念爱孩子,相信问题的发生就会少多了。

提醒3:不要太关心孩子,父母不要太关心孩子,孩子就不会过分关注自己

我国老教育家刘绍禹曾经说过:“不要太关心儿童”。太关心孩子容易养成其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结果变成自私自利的人。

孩子的自私在家庭里也许不容易看到,但来到一个集体里,就非常分明。自私的孩子总怕自己吃亏,也决不让自己吃亏。比如,劳动时总是拣轻的活干,把脏活、重活给别人;发新书时,把好书留给自己,把破书留给别人;出去坐车时,他总跑在最前头抢占最好的座位。

这些自私的表现都是因为孩子过分的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了其他人的感受。在日常的教育中,父母不仅不能时刻以孩子为中心,而应该教孩子学会关注其他人的感受,要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培养美好的品格。

提醒4:不要为孩子找借口,父母要帮助孩子打造条理化的生活,不能纵然孩子的偷懒

制定家庭日常生活制度,可以避免把家务事打乱,是父母省时又省力的一个绝妙的教子方法。父母要把一天时间安排得疏密有致,学习、工作、休息、娱乐,玩耍,交替进行。

尽管教孩子进行自我训练的日常制度有着显著的价值,但由于各种原因,执行固定的时间表是困难的,如父母本人不重视组织性,偏爱“自由活动”,或者心疼孩子,让孩子放一天假等等,所以很难养成孩子的按时作息习惯。

其实,不要为孩子找借口,让你自己和孩子把按时完成每一项任务当作平常的事情,平静地执行每天生活中的一般制度,才能养成自觉的好习惯。这一组织形式对好动、易行动、反应迟钝以及恐惧不安的孩子特别重要。

提醒5:不要让父亲忽略孩子,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很重要

不少父母说工作太忙,尤其是父亲,常常会说现在孩子还小,待孩子大一点时便会抽时间和他们玩。我们要告知父亲的是,如果父子关系未能在孩子的头三年建立,孩子日后便会对父亲的印象模糊了,再不需要与父亲接近了。

时光不会倒流,父亲要把握与孩子亲近的机会。但是成为孩子的伙伴,支持孩子所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应是一个好爸爸的重要准则之一。特别是当你的孩子参与学校表演活动时,父亲一定要到场,最好可以亲自参加合唱音乐会、话剧表演、学校展览等,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父亲对他的莫大重视,他自然也会重视学校学习。

提醒6:不要“搭救”孩子言过,其实的称赞不能真正鼓励孩子进步

介入到孩子们自己的事中,然后替孩子处理事的人往往被称为搭救者。

对孩子的“搭救”往往使孩子丧失了发现自身能力的机会,以至于使他们无法获得那些生活中的必要经验。

在父母不断拯救下,许多人在长大之后开始要过那种独立的生活时,大都会感到很不适应:对自己必须计划收支平衡、买生活用品、找住宿的地方这些基本生活安排都会感到惴惴不安。

其实,孩子们也并不希望大人给他们解释、解围。他们实际上对这种介入会感到恐惧,感到自己的脆弱。最终导致孩子在做什么事时总是想背着父母,而父母却搞不明白为何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

提醒7:不要不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家长会是老师与父母沟通的桥梁

一些学习和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其父母往往害怕开家长会,因为在家长会上,老师会告诉家长孩子的许多缺点。这是可以理解的,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老师说自己孩子的好处?

然而就孩子来说,总是有的聪明些,乖一些;有的反应慢一些,调皮一些。而且,很多孩子在家庭中和在学校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表现,家长不应逃避参加家长会。家长会不仅是使老师和父母进行沟通的桥梁,还是一个父母全面了解孩子身心成长的机会。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对待老师的反映,加强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会有好处的。

如有可能,尽量参加孩子学校的家长会,这既了体现对孩子的尊重,也体现了对老师和学校的尊重。

提醒8:父母不可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培养好孩子,先做好父母

家庭教育和其他教育不同,它有以下四个特点——终身性:从小到大,甚至到老,具有天然的连续性,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作用,表现为特别“长”;亲情性:骨肉亲情,情理交融,具有强烈的感染性,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作用,表现为特别“深”;全面性:事无巨细,德智体美,具有及时和针对性,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作用,表现为特别“细”;实践性:孩子不只听父母是怎样说的,更要看父母是怎样做的,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作用,表现为特别“真”。

由于家庭教育具有这四个重要的特点,父母本身的素质高低,就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家庭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了。就家庭教育而言,父母应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是——有责任心。教育子女意识强的父母,心中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再忙,也不会忽略孩子的培养问题。

有强烈的教育意识。懂得在家庭教育中无小事,事事都含有教育性,因此除了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到榜样作用外,重视教育投资,细致安排教育规划。
教育子女的能力。要善于弱化教育痕迹,得到深刻的教育效果;善于利用细微小事,触及根本的大问题;善于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解决严肃棘手的难题。

机智地处理问题。面对出现的各种教育契机,要有应变能力,能创造性地采取恰当的教育子女的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家庭教育特色。不盲目地模仿别人的经验,不固执地坚持自己原有的做法,而是积极学习理论和经验,结合自家的具体情况,大胆地创造出适合自己家庭的特色教育子女的科学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