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生物高中生物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案例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11-06 04:3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运用“体验—合作学习模式”
构建 DNA的结构模型
——人教版必修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教学案例

模型建构是自然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当研究对象难以直接操作或研究时,可考虑用模型来模拟研究对象。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已经成为高中生物学新课程重要内容之一,其价值是让学生通过尝试建立模型,体验建立模型中的思维过程,领悟模型方法,并获得或巩固有关生物学概念。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的重要方式就是进行模型建构活动。本文以“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例谈谈模型建构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一、教学策略
1.体验模型建构的研究方法,学习建立并源自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是本节教学的基础、切入点和精髓。本节课先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复习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引导学生建立DNA分子结构的概念模型;然后以小组合作为核心制作DNA的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主要是对已知“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的概念进行具体化,再现难以直接观察到的DNA分子结构,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并体验具体化的模型的作用;最后通过分析物理模型,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推理,进一步构建数学模型。
2. 小组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利于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正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策略,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了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导小组确立一致的目标;敦促小组成员遵守共同认可的合作规范;创设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合作氛围;营造和谐、民主、安全的课堂环境;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
二、课前准备
1.分组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教师将全班56人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7人。组间同质为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组内异质为小组内的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
2. 课堂的安排和布置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注意力的核心是学生的同伴关系和任务小组。因此,本节课安排在实验室进行,8张解剖桌,每桌可围坐7人,小组成员能围成一圈并互相靠近,便于相互有效地交流并避免打扰他组;座位空间也足以教师靠近每个小组,方便对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指导和监控。
3. 材料准备 8套DNA概念模型的剪贴图(自制)、泡沫塑料、不同颜色的纸板、牙签、橡皮泥、曲别针、大头针、订书钉、棉绳、铁丝等。
三、教学过程与活动组织
(一) 构建概念模型作为“先行组织者” 以概念模型作为组织者,其主旨是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建构物理模型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
(二)图解DNA的结构层次 按照“空间结构→平面结构→单链结构→基本单位”的顺序,即由立体到平面,由大分子到组成单位,向学生再现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平面结构及化学组成。
 

(三)小组讨论组拼概念模型剪贴图



(四)制作DNA结构的物理模型
1.布置任务——个人自学
缺少独立思考的讨论和协作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因此,个人自学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向学生提出目标任务:每组制作一个含2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每个小组成员至少组装2个脱氧核苷酸。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得又快又好?赛一赛:哪个小组制作的模型最有创意?然后学生进行自学,独立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探寻方法。
2.小组分工——明确责任
每组推举组长1人,然后由组长确定记录员、汇报员、噪音监督员各1人,操作员3人。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记录员的主要职责是记录讨论交流的重要内容、绘制设计图纸。噪音监督员的职责是在小组讨论声音较大时及时提醒和制止。汇报员主要职责是代表小组进行交流汇报、展示成果。操作员主要职责是动手操作。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3.小组讨论——模型设计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灵魂。在课堂上,七个脑袋凑在一起讨论什么?怎样讨论?讨论的效率如何?这些问题教师要精心谋划。本节课建议每个小组围绕如下问题进行讨论设计并绘出设计图:
(1)设计一个脱氧核苷酸模型:分别选用什么材料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这三种物质是在什么部位相互连接?我们怎样正确连接这些材料?
(2)设计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模型:DNA一条链中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在什么部位相连?我们如何正确连接?
(3)设计脱氧核苷酸双链模型:如何体现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又怎样体现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
(4)如何维系DNA的立体构型?
对于讨论的结果,记录员要认真记录。
五、组内协作——模型制作
小组长带领所有成员协作进行模型制作,是本次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可建议按设计图和以下操作程序实施:
1.选择合适的材料分别制成相关配件(如代表脱氧核糖的配件、代表不同碱基的配件等);
2.选择适宜的磷酸二酯键、氢键连接物将各种配件整合在一起;
3.选择恰当的DNA分子骨架连接物来维系双螺旋结构。
此间,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适时介入作出合理的评价;另一方面,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适当的监督,如噪音过大,应及时制止或调动小组中噪音控制员的作用。
六、表达交流——模型评价
1.交流汇报 交流是合作的延续,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模型制作完毕后,教师应引导汇报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和展示:
我们小组制作的方法是什么?
我们小组是如何分工的?
我们小组有哪些创新之处?
我们小组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每个小组汇报交流的时间建议不超过2分钟,小组汇报过程中,要教育其他小组的成员学会倾听。鼓励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听完汇报后提出问题,并可由该组的任意一位同学来回答,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2.展示成果 各小组将制作的模型相互交换,检查纠错,完善提高。教师可建议从以下方面互查和反思:
(1)DNA有没有扭成双螺旋?
(2)DNA两条链是否反向?
(3)碱基对的连接是否遵循互补配对原则?
(4)我们小组制作的模型与该模型有哪些不同之处?
(5)该模型还可以如何进一步改进?
3.总结评价 以小组的总成绩作为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评价观念上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方式从传统的量化评价一统天下转变为以质性评价为主。
(1)特别注重过程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围绕问题的议论和争辩的积极性、提出自己的见解、疑问、表述自己的观点等应是教师评价的关注点,据此教师可设置“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
(2)结果评价不可或缺 合作学习强调过程评价,并不是完全忽视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相反,教师要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据此教师可设置“最佳模型奖”。
(3)关注动态生成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态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不可预约的精彩——“生成”经常会光临。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时,不仅要关注预设目标的完成,更要关注是否有生成。据此教师可设置“集体智慧奖”或“最佳创意奖”。
课堂精彩剪影:
(1)有4个小组注意到嘌呤是双环化合物、嘧啶是单环化合物,制作的嘌呤配件比嘧啶大,以体现这种结构上的差异;
(2)有3个小组在连接碱基对时,用2个订书钉连接A和T,用3个订书钉连接C和G,以表示氢键数目的差异;
(3)有1个小组的设计独具慧眼:他们计算2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实际高度为6.8nm,直径为2.0nm,高度与直径之比为3.4:1,故他们依据同比放大的原则,所设计的模型高度为68cm,直径为20cm。
教师要充分关注同学们在讨论中碰出的智慧火花,毫不吝啬地进行表扬激励,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七、因势利导构建数学模型
1. 体验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看一看:每组制作的模型与其他组相同吗?
2.探寻DNA分子结构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想一想:各组所制作模型的差异在哪里?
试一试:写出本组所制作模型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3.数学语言表示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创设情境,数学推算
情境1:我们制作的 DNA片段模型最多有多少种?
情境2:我们与邻组制作的模型,碱基序列完全相同的概率有多大?
(2)归纳推理,拓展规律 某DNA片段有n个碱基对,则该DNA片段可能的碱基排列顺序有多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