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地理说课稿七年级地理说课稿> 正文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说课稿

本站微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地理(2012版)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是对气候系统的分解学习,通过对降水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学习地理要素的步骤。
本内容安排在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之后,既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又是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既巩固上节学习的资料的定性分析,又使学生学会多形式的数据分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两种形式的资料分析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客观、全面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让学生建立全面认识地理问题的地理思维模式。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知道降水的概念、类型、测量方法以及划分的等级。
3.使用降水数据,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地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多形式的数据分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两种形式的资料分析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客观、全面的综合分析能力,又是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本节重难点确立如下:
1、教学重点: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根据降水量的数字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根据图表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使用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根据图表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四、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指导学生看图、识图、读图,绘图从图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使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定性判断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定量分析评价的思维模式,进而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小组交流讨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给予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悟、归纳,提升思维能力。
3、谈话法:谈话法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师生交流和沟通。本课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可以达到交流互动的效果。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所学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
五、说学情和学法
1、说学情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地处农村,基本为农民子女,家庭经济较一般,家里几乎没有计算机,学校的图书室藏书量有限。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说学法
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数据,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造气氛,导新课)
用计算机动画音视频材料演示降水全过程。其中用电影制作了水滴、冰晶在空中动态的运动过程,说明雨、雪、冰雹的形成,用图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种主要形式,使学生直观获取,得出降水的定义。
(学习新课)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1、降水的定义 什么是降水?
(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提出雾和霜的概念。
(过渡)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又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2、降水量的测定
降水测量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
教师展示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依次介绍:雨量筒、雨量杯,讲解测量方法,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别是这个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并让学生分组讨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讨论结果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问题情境:
你现在生活的这个地方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相比较,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得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是有季节变化的。(联系气温曲线图反映一地方一段时间气温的变化)
如何直观准确地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引出降水量柱状图
2.看图3.22降水柱状图,分析、回答问题,读出降水的季节分配状况及规律。
承转:我们可以通过降水量柱状图很直观的反映一个地方的降水状况,引出降水量柱状图的画法。
3.降水柱状图的绘制步骤
学生利用所提供资料动手绘制降水柱状图,教师根据学生绘制情况选取部分作品展示并做评价,总结降水柱状图绘制的基本过程。
三、课堂检测
通过做课本上的活动题,检测课堂效果。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降水的概念,测量、影响以及变化,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丙从中找到降水的变化规律。
五、布置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33,一、二题,巩固课堂效果。
六、板书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1、定义2、测量:量雨器3、影响:生产和生活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1、降水量柱状图:用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2、降水量柱状图的画法和阅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设计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老师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和意见,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第二课时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