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科学说课稿五年级科学说课稿> 正文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说课稿

本站微信

 一、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课内容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这一课。这课内容是给小车装上动力的最后一课。课中所讲的反冲力对于前面所学的重力、弹力起到升华的作用,充分揭示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也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唯一原因,反冲力更是我国科学技术从八九百年前爆竹的发明到现在火箭成功升空的基本原理,所以本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结合教学内容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方向。
能力目标:
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安装反冲力小车。
情感目标:
① 通过了解反冲力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② 课后了解我国火箭的发展历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样的设计,重在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参与面广,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在认识反冲力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物体在反冲力作用下能够运动,并把反冲力用在推动小车上,因此确定如下重、难点:
重点:研究反冲力小车的运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
难点:反冲力的认识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征上看,五年级学生对物体运动的现象并不陌生,对运动与力的关系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重力、弹力能使小车运动,已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
从心理特征上看,学生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能养成用实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
1.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 情感教学法。
新课标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和效果。因此,这节课在教学时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这一点。 “用气球推动小车的比赛”活动,就是把动手操作和兴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由学科学向用科学、做科学发展,进而唤起了他们对科学的爱、对生活的爱。
2) “引导——探究——发现”。
在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先驱刘默耕先生积极倡导的“引导——探索”教学法的指导下,再结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法”,我设计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问题产生——引导探究——发现规律——应用,这一结构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从学的方面来说,让学生自主学习,分为两部分:
1) 学生自主建构。
科学探究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建构,自主开展探究过程,自主完成探究结论,放手让学生的思维进行自由的多角度思考。本课教学中,用气球推动小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 质疑解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是一个人积极思维的表现。因此,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可以不断改进实验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在玩气球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新发现。

四、             说教学过程。

在整一个教学活动中,我力求保护学生的直觉发现,鼓励他们踊跃实践,为他们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

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

 

上课一开始,我手里拿起一个气球,对学生说:“你们都玩过气球吧,气球有那些玩法呢?请大家玩一玩。”

 

从简单的谈话中,把学生带入到动手操作中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

引导

1、我先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随意地玩一玩。我特意“把吹足了气的气球,放开气嘴。”气球飞了起来。我“又把气球和一支笔绑在一起,把气球吹足了气,放开气嘴。”气球带着笔运动起来。

2、我的玩法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们也设计着不同的玩法。

3、让学生提出在玩气球的过程中有那些疑惑,便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如会发现:①气球为什么会飞?②气球和其它物体绑在一起,为什么能使物体运动?……

这样的教学设计,培养了他们质疑解难。

 

 

 

 

(三)

 

 

 

 

 

 

 

 

 

 

(四)

 

 

 

1、学生提出了各种疑问后,我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对他们说:“如果将气球安在小车上,小车会怎样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用气球推动小车”。

2、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我根据每小组的实验情况作单独指导。

 


3、当看到每个小组里的车都运动起来后,再一次让学生提出疑问,学生可能会提出: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疑问提出后,让学生再次实验:

     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

     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通过再次实验后,引导学生:①前3课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重力、弹力)②今节课气球靠什么推动小车的?(气球排出的气)③气球排出的气能推动小车,说明什么?(气球在排气的过程中有力的存在)

1、为继续加深对反冲力的进一步理解,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2、从学生回答的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烟花、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动画。

 


3、反冲力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更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动画演示(小车和火箭的运动)使学生明白:它们都利用了反冲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

 

 

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归纳出:像气球这样通过排气而产生的力的现象叫反冲现象,产生的力叫反冲力。而小车恰好是靠气球的反冲力运动的。

 

激发了学生探寻科学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这一过程利用了直观煤体的演示,突破了难点。

 

 

(五)

 

1、进行一个“看哪组的小车跑得最远”的评比活动,把学生带到外面的空地上,请每个小组商量后派两名代表带上小车和气球参加比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六)

1~4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小车在重力、弹力、反冲力的作用下可以运动,揭示了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来。

提升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

 

(七)

       让学生利用反冲力原理自行设计玩具。

 

 


②上网搜寻关于我国火箭发展历程的图片出一份电子板报。

 


③推荐学生阅读“万户”的故事。

把科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继续满足他们探究的欲望,锻炼动手能力。

了解我国在世界上航天工业的地位,为祖国的科学成就而自豪。

 

(八)

内容

 

项目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评价

评价标准

(只填序号)

自评

组 员 评

小明

小红

小冬

主动积极

 

 

 

 

①很好

②较好

③一般

④较差

乐于合作

 

 

 

 

善于发现

 

 

 

 

动手操作

 

 

 

 

教学评价让学生亲自参与,有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板书设计。

    这样的设计,进一步使学生加深了对反冲力的认识和应用。也为学生自行设计反冲力玩具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

作用下

 

反冲力气球推动小车

相关阅读推荐: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身体的结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我们在生长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动物的卵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用水测量时间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液体热胀冷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蜗牛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