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历史说课稿七年级历史说课稿> 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说课稿 科举制的创立说课比赛稿

Tags: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字号:T|T
本站微信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说课 《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科举制的创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主要讲述了封建社会繁荣发展阶段的历史即隋唐时期的历史。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选官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废除了隋朝以前按门第高低选拔官吏的弊政,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开的原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同时也为今后学习明朝的八股取士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课的内容分为三目,第一目是科举制的诞生;第二目是科举制的完善;第三目是科举制的影响,主要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及科举制的影响。 
(三)三维目标的确立
围绕本课的学习内容,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步理解科举选官的意义)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导学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利用课件,创设情景,精讲精导,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提升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又为学生创造了生动的历史学习情境,体验历史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四)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和逐渐完善。借助导学案的导学,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取信息,然后结合课件中的一些情景预设,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并适当的进行精讲精导,以突出这个重点。
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通过问题引领、读图说史、古今对比和总结归纳等途径来突破这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我校推行的 “三四五”课改教学模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同时初一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列为一个专题学习,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如果单凭教师讲述,既枯燥无味,也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发挥集体的智慧,以多种形式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
三、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我校课改实施的“三四五”教学模式,在教和学的任务驱动下融合“学—导—练”三维一体、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路、基本经验”四基并重,通过任务导学、自主探学、小组助学、师生展学、反馈检学等五步导学流程实现自主高效课堂。整节课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以导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拓展知识,精讲精导,培养学生的有效思维,老师只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教法设计
一是采用“情景教学法”,模拟古代科举考试,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二是导学案引领,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三是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图片资料的展示,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学法指导
依据学情及教法,一是以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通过观看、探究、合作,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随堂指导或参与讨论;二是史料研习法,教师提供史料(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及设置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终解决问题;三是联系实际法,历史教学应为现实服务,将历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让历史更贴近学生,更为学生所接受。
四、教学流程
我将通过任务导学、自主探学、小组助学、师生展学、反馈检学等五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导学
播放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并在此基础上设问:我国的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欣赏黄梅戏,入情入境,明白本课的学习任务。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初步掌握学习的方向。
自主探学
教师出示导学案,提出自主探学要求,然后在教室内巡视,针对个别学困生,指导其勾画关键字句,完成“自主探学”的任务;督促学生结合导学案的提示,在课本相应的位置批注关键字句,初步做好笔记,点评自学情况。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勾画要点,完成自主探学中的相关内容,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讨论独自不能解决或生成的问题,若仍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或没达成统一认识的共性问题,写在导学案的相应位置,留待师生共同解决。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把握课本基础知识。
小组助学
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课堂,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引导学生积极展示学习的成果,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同时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历史小故事和图片精讲一些知识,把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借助课件,形成知识网络,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导学案上预设的问题,并做好笔记;向全班交流。
 体现新课改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精讲精导”时,借助课件,总结归纳,促使知识系统化。
师生展学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现行学校考试制度和形式的看法?同时以歌谣形式总结本课内容
认真思考,突破难点,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运用的能力。以歌谣的形式总结全课,更有利于学生记忆。
反馈检学
限时检测,核对答案,精讲评析,了解效要。
学生学后,采用“独学”的方式,用中再学,自主完成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从当堂检测过程中得到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如何;并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1.按照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影响一条线索进行板书,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都得以清晰地展现出来。
2.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小标题,可以使重难点突出,加深学生印象。
3.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补充板书,使学生在建构知识结构的同时加强记忆。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堂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突出重难点,围绕一个学习主体——学生;一个课堂原则——自主高效。
2.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策略,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构建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养成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阅读简短的历史材料,培养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我的说课完毕,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说课稿 科举制的创立说课比赛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说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说课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9 My favourite subject is Science...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九单元简要说课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7 Section A Period 1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 春之声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行道树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说课 善于与人交往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全英文说课稿 Unit 8 Is there a post of...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微课设计 唱响自信之歌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