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综合实践说课稿> 正文

传统节日综合实践说课稿 走进清明节

Tags: 传统节日
字号:T|T
本站微信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中午好。
现在我说一说我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选题指导课的内容、目的和活动过程。
我准备选择走近清明的主题来指导学生选题。板书:走近清明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内容呢?这是我从现实生活中经过思考后决定的。我觉得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自己祖先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流传了几千年,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特殊的内涵及意义,不然这样的节日就流传不下来。2008年,我国政府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如同传统的春节一样被列为法定节假日,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然而,对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节日的起源、民间习俗、文化内涵等,学生知者寥寥。他们大多都知道春节吃饺子,元宵吃汤元,清明吃鸡蛋、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还有一些表面的活动,如放鞭炮,闹灯会,祭祖、扫墓、赛龙舟等,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些活动,这些活动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应该怎样过得有价值,却不能说出个一二。与此同时,学生几乎无不热衷西方的一些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也许他们只是盲从,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觉得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有责任、有义务让我们的孩子了解自己祖先的传统节日的内涵,继承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精华,并将这些精华发扬光大。 
而清明节,作为中国一个有着两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正体现了中国文化重视孝道、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文化精神。清明节的寒食、插柳、踏青、吃鸡蛋、祭祖、扫墓有着特殊的背景及含义。因此,我决定指导学生在此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此项活动应该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为选题课是研究性学习的开端。选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方向与质量。所以,我慎重的对待这一过程。我想通过本课选题指导,让学生知道课题从哪里而来,如何从生活和常见的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哪些能研究,哪些有研究价值,哪些能形成课题,选择课题需要遵循哪些原则等。同时在选题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产生集体合作意识,学会合作,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则算达到了本次选题指导目的。
我准备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我是这样开始的:
同学们,清明节刚刚过去不久,请回忆一下,你们是怎样过的这一天?家中的亲人在清明前后与平常的日子里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吗?
学生的发言大概是那天放了假,进行了扫墓。那天家家都吃鸡蛋,在门门上插柳枝。清明节前家人都回老家上坟、祭祖等等。
我接着的问题便是:除了这些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跟清明节有关的事情?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按常理说,学生知道的不是太多,为了让学生对清明节有更多的了解,我准备插放一些多媒体图片,并配以一些简单的介绍。图片的内容为:清明时节的节气特征,春和景明图,踏青图、荡秋千、放风筝等图;清明时节种瓜种豆、植树造林及插柳画面;清明时节的饮食:如鸡蛋、馓子、青团等图片;清明时节上坟、祭祖、扫墓等图片,重点呈现几张孩子们扫墓的图片,面对墓碑,在团旗下、党旗下宣誓的图片;并同时放些孩子们继承先烈遗志的主题班会、诗歌朗诵会等图片。目的是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清明时节的民俗、习俗、食俗等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和了解。
同学们看过以后,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接着老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说感受:你了解到了什么?你对哪些方面感兴趣?你想问什么问题?你还想更深的了解什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
二、 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筛选和恰当表述。
第一步:填图表提出问题。
经过看视频图片及学生回答,每个学生也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接着我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填表。每个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在图表里。图表是这样设计的:有序号,有问题、有提问者。学生填问题时,也可以参照他人的,实际上是想开拓的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时教师可以巡视,借机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现状,以求分析、指导、点拨更有针对性。
第二步:进行问题展示。
学生问题填好了,要让学生展示问题。老师一组喊一位代表到黑板前把自己的问题写在上面。其实如果能实物投影的话,把问题直观的投影到屏幕上,既节省时间,效果又会更佳。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简单:如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为啥吃鸡蛋?清明为啥吃馓子?清明为啥插柳?寒食节是怎么回事?寒食节是哪一天?为什么清明要扫墓?为什么清明上坟祭祖?
第三步对问题分析指导:
对学生的问题分析应该具有指导性。有的问题出现重复的,帮选择其中的一个表述比较好的;有的问题属同类别,可以归类,并恰当表述;有的问题表达不够详实的,指导进行提炼,变成有价值的问题;有些问题涵盖面太大了,可以指导延伸出子课题进行研究。问题没有研究价值的,可以指导向一点挖掘。还应该指导学生看看是不是这样的问题有研究价值,好不好去研究,也就是好不好操作。同时指导学生把问题的表述变成课题表述的形式。课题表述不能是问句,不能是比喻句,应是真实的可操作的,最好要从中同时看出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如:“清明为啥吃鸡蛋?清明为啥吃馓子?”同归类于饮食文化,可以把问句变成综合性的陈述句表达形式:《清明节饮食文化研究》,课题显大,还可分解为子课题《清明吃鸡蛋食俗及意义探寻》。
“为什么清明要扫墓?为什么清明上坟祭祖?”同属于习俗文化,可概括为《清明节祭奠活动探源及意义研究》。
三、确定小组研究课题
第一步:第二次小组活动填表,初定小组课题
大家有很多问题提了出来,也都有兴趣去研究,但由于受条件限制,不可能一个人能完成研究任务,这就要告诉大家共同合作,共同确定小组研究课题。投影出示第二次填表要求:在小组里读一读你写的问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同学们的问题和想法,发挥集体智慧,商讨一两个有意义或有意思的问题,写在老师发的第二张表格里。
第二步:展示小组课题进行筛选
由小组组长把本组的研究课题题目写在黑板上
第三步:师生共同归类,全班确定研究内容
提出差不多问题的可保留一个,是隶属关系的确定子课题,表述欠妥的现场改进,然后师生共同确定成研究的几个方面。
第四步:第三次小组活动,定下本组课题
小组活动:第三次小组填表
出示:讨论,现在你们组对哪些问题最感兴趣?准备怎样研究?
三、 确定研究计划
请学生把讨论的结果统一填在计划表里。每组可选一个或两个研究。计划表是一份检单的研究方案:有课题名称(要求表达明确)、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提示电脑查询、访问长者、查阅图书等)及认为研究的价值及小组成员初步分工。
四、小结:今天我们共同踏向了研究家的第一步,共同完成了课题选题任务。我们也初步知道了选题的原则,选题要从生活中来,从身边的事开始,选自己感兴趣的,选有研究价值的,选好操作的去研究,还要注意如何正确表达。

相关阅读推荐:

传统节日综合实践说课稿 走进清明节

传统节日课程说课稿

小学综合实践方案制订说课稿 探寻传统节日家乡面食文化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