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音乐说课稿八年级音乐说课稿> 正文

音诗音画

Tags: 音诗音画
字号:T|T
本站微信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教材分析
一、《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由俄罗斯民族音乐“强力集团”成员之一的鲍罗丁所做。他的大部分作品的内容,都是同俄罗斯民间史诗的伟大形象、俄罗斯人民的英雄功绩以及民间生活的生动画面密切相关,其音乐语言与俄罗斯民间音乐有着有机的联系,非常富有民族特色。
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为双主题变奏曲式,通过两个不同民族风格的旋律所形成的对比,描绘了景物化的形象,歌颂俄罗斯军队与世界人民的鱼水关系,赞美人性、赞美友爱、赞美和平。
该曲的结构图式:
A (主题) B (主题) A1A2A3 B1B2B3
(第 1 —— 90 小节) (第 91 —— 155 小节) (第 156 —— 192 小节)
A4B4 (复对位结合) 尾声
(第 193 —— 227 小节) (第 228 —— 283 小节)
相关资料:
标题音乐:用于描绘一个题材,如风景、图画、战争一类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等的音乐。
交响音画:一种单乐章的标题性的交响乐,它偏重于描绘大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景,借助绘画的笔触,运用抒情性和色彩性手法,把景与情融合在一起。
强力集团:是以发扬和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的俄罗斯音乐创作集团。主要成员: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居伊、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们在从事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革新的活动中互相磋商、互相帮助。
二、《图画展览会》

三、《嘎达梅林》
交响诗《嘎达梅林》取材于 20 年代我国蒙古族人民反抗上层统治阶级的历史故事。乐曲以同名内蒙古民歌为基本素材,全部主题都是由该民歌派生而来。乐曲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斗争故事的发展过程,抒发了人民群众对英雄的崇敬和悼念之情,以及内蒙古人民热爱土地、热爱自由、反抗封建压迫的愿望。
这首乐曲的结构为单乐章的奏鸣曲式
结构图式:
引子 呈示部
(第 1 —— 12 小节) 主部 连接部 副部
(第 13 —— 92 小节)(第 93 —— 123 小节)(第 124 —— 151 小节)
展开部 再现部 插部
(第 152 —— 225 小节) (第 226 —— 294 小节) (第 295 —— 308 小节)
尾声
(第 309 —— 416 小节)
教学目标 :
1 、 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乐的一般特点,了解乐曲的作者。
2 、 通过聆听,能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的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思想和意境及刻画音乐形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3 、 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其中的俄罗斯、东方的两个音乐主题,以及用轻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美丽的村庄》。
教学重点 :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教学难点 :不同乐器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解决方法 :
一、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可以请同学们边听边用图形、符号、文字、音乐表情术语等记录听过的音调、情绪、音响、音色等。
二、《图画展览会》
首先不出示音乐的标题,初步感知音乐,学生展开想象(画面)。其次,教师简介作品、作者,出示三幅表现各段音乐标题的美术绘画作品和音乐标题,并重播这三个音乐片段,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说出自己选配的音乐标题与对应的绘画组别,并解释运用音乐的理由。最后请学生根据对音乐要素的理解,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牛车。
三、《美丽的村庄》
应注意乐句的弱起小节、较密集的节奏、附点及切分节奏,歌曲旋律起伏较大,同时为了让学生对意大利民歌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向同学们介绍意大利民歌,如《重归苏莲托》、《啊,朋友》、《我的太阳》等。

《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 、 通过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让学生了解和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
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民族激情,并使他们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2 、 通过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的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
理解音乐内容、思想和意境及刻画音乐形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3 、 通过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能对同名电影的音乐有着融会贯通的理解。
教学重点: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教学难点:不同乐器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方法:熟悉主题法、直观法、启发想象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理念:体验是针对情感而言的,情感的不断积累量变为情感的丰富与升华,关注体验便是关注情感,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成长的课程教育中,就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弥漫着情感的音乐活动过程中,获得体验、丰富情感,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交响诗这一体裁的作品学生普遍接触较少,不了解它,因而容易产生畏难的情绪,对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听、唱的全方位调动,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作品的魅力所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 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思考:这是属于哪个民族的音乐?(蒙古族)
演奏乐器是什么?(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所特有的代表性乐器,音色纯朴、浑厚,极贴近人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蒙古,走进《嘎达梅林》
出示课题《嘎达梅林》
2 、 故事简介:
这是一位英雄的故事, 20 世纪初,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在嘎达梅林的率领下,为保护草原和人民的利益,向封建王爷和军阀斗争长达五年之久,最后起义失败,后来他的事迹被谱成了民歌《嘎达梅林》,永远记载史册。
设计意图:从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直接引出本课的课题,并以故事的形式展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创设了情境。
(二)、聆听乐曲《嘎达梅林》
1 、 感受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请同学们来唱一唱英雄的事迹
跟琴视唱歌谱,注意长音唱足拍
填词
分析讨论歌曲情绪(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设计意图:熟悉民歌主题,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
2 、 欣赏民族交响诗《嘎达梅林》
这个英雄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女作曲家辛沪光,她以民歌《嘎达梅林》为音乐素材,写下了具有内蒙民族风格的民族交响诗《嘎达梅林》。
<1>、 明确概念,介绍什么是交响诗。
交响诗:又叫音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性交响音乐作品,李斯特是这一体裁的创始者,它常以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用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展而成的。
<2>、初听全曲: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你所听到的音乐在讲述一个个怎样的故事情节。(可以用文字等方式)
请学生谈感受(如草原风光、骑马作战、沉痛悼念、热情歌颂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
<3>、重点分段赏析:
① 欣赏草原主题:
思考并完成表格:这个主题会使你想到什么?主奏乐器是什么?能给它安个题目吗?
② 欣赏斗争主题:这个主题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主奏乐器是什么?能给它安个题目吗?
③ 欣赏英雄主题:这个主题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主奏乐器是什么?能给它安个题目吗?为什么先出现弦乐器,后由铜管乐器演奏?
完成表格后,点出音乐情绪通过音乐要素来表现。
设计意图: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在这里要求学生多思考、多积累,教师语言应简短,并且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表现起义队伍的不断壮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小结:交响诗 《嘎达梅林》以悠长而富有民族风格的主题展开,不但有大草原的描写,也有千军万马的激战,更有对英雄致意的悲歌与颂赞。著名导演冯小宁将英雄搬上了荧幕,以他一贯壮美的气势、磅礴的风格给人以震撼。作曲家辛沪光的儿子三宝为这部影片配乐。我们来欣赏其中的片段,请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仔细聆听电影音乐。
(三)、欣赏影片《嘎达梅林》的其中片段(英雄牺牲部分)
思考:其中的电影音乐与民歌主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设计意图:以音乐为本,了解影片《嘎达梅林》的电影音乐也是以民歌为素材谱成的,同时也从感性上加深了对交响诗《嘎达梅林》的理解。
小结:影片以史诗般的笔触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风吹草低、云白天碧、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绚丽画卷,以生动曲折的故事和鲜活丰满的人物,为我们演绎了那硝烟弥漫、战马嘶鸣的氛围。
(四)、欣赏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
结束语:勇敢无畏、能歌善舞的蒙古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但成长了一个有一个民族英雄,还创造了绚烂的音乐文化,特别是底蕴深厚、词曲优美的蒙古民歌更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的皇冠上炯炯生辉。如同嘎达梅林似的蒙古民族英雄永远会活在人们的心中。
(五)课后延伸:
建议观看影片《嘎达梅林》,并试着比较民歌《嘎达梅林》、交响诗《嘎达梅林》和《嘎达梅林》电影音乐之间的联系。

相关阅读推荐:

音诗音画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