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音乐说课稿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正文

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本站微信

《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教材第六册第5课《牧童之歌》的欣赏内容《孤独的牧羊人》。
一、说教材
第5课共安排四项内容,分别是学唱歌曲《剪羊毛》、《小小羊儿要回家》,听赏《牧童短笛》,以及《孤独的牧羊人》。这四首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塑造了各种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学生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它源自美国音乐电影《音乐之声》。影片讲述了能歌善舞的家庭女教师玛利亚,用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启发熏陶孩子们,使退役军官的七个儿女健康成长的故事。这首歌曲是女教师带领孩子们表演木偶戏时所演唱的,是一首轻快、活泼的美国乡村歌曲,音乐非常富有感染力。它轻快、跳跃、诙谐的旋律,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回味的艺术佳作。
这首歌曲比较适合小学中年级的认知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因此,我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年级欣赏教学的要求及本课的欣赏内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1能在聆听中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欢快活泼、幽默诙谐的情绪和童话般的生动意境。2能通过聆听、欣赏歌曲,了解感受美国乡村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3能根据音乐活动进行各种创编表演,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高
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歌曲欢快活泼、幽默诙谐的情绪,充分挖掘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欲望。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自主感受能力和对音乐记忆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1、选择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视听结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背景。 2、采取实验法,通过让学生演奏乐器、即兴表演,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歌曲情绪的体会,激发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带着想象参与创作和表演,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的表现作用,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由浅入深地理解音乐作品。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表现、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三、说教学准备
这节课的教学准备有:多媒体课件、钢琴、小提琴、打击乐器、头饰等。
四、 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的教学分三个版块:首先欣赏中英文歌曲。然后了解、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特点。最后用演唱、演奏、表演等方法体验音乐故事情景。分别按照“情景导入——感受体验——理解欣赏——创造音乐——人文感悟”等程序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课始,我让同学们欣赏电影《音乐之声》的片段,并以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学生看画面,老师作解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一个退役海军军官的家中,瞧,他有七个可爱的孩子……”(出示课件)由此了解女教师,与七个孩子的感人故事,并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设计意图: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引和动力。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观看剧情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学习中。】
第二环节: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我先让学生欣赏英文版的歌曲,播放女教师带领孩子们表演木偶戏时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由于学生都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很快就感受到歌曲欢快、活泼、诙谐、幽默的情绪。
接下来播放中文版的歌曲,学生对照歌词再次听赏歌曲。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歌曲所描绘的内容情景,深入理解歌曲的内容。同时,我启发学生找出歌曲中衬词的特点,(唱)“来伊噢都来伊噢都来伊噢”,了解美国乡村歌曲的风格特点。
听完歌曲,我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声势动作为歌曲加上表演。学生先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创编表演动作,(示范)他们大多会用点头、拍手、拍腿、跺脚来表演。在老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后,学生开拓思路,再次创编新的表演动作,如(示范),老师在学生表演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提炼,把这些动作归纳在一起来进行示范表演。
最后,师生共同完成声势动作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中英文歌曲的欣赏及声势动作表演,使学生多次熟悉歌曲旋律,深入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音乐。】
第三环节:深入欣赏,理解音乐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我就出示歌谱,让学生观察旋律,找出节拍、节奏、旋律的特点。接着请学生轻声用la唱旋律,并和老师一起模仿女教师与七个孩子的歌声,熟悉、记忆歌曲旋律,为以后的演唱做出铺垫。
第四环节:合作学习,创造音乐
在学生充分欣赏、理解歌曲之后,就进入到创造歌曲的活动环节。
我让学生跟着音乐试着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然后分组研究、讨论出更合适的、统一的节奏,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比,确定出更能表现歌曲情绪的节奏。(比如演奏铃鼓的同学可能会用这样的节奏,我会及时发表意见,老师也创编了一个节奏你来听一听,学生对比两个节奏,他们的比较单一,老师创编的节奏,只在最后一小节做了处理,更能表现歌曲的欢快与轻松。)
最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学生一起为歌曲伴奏,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情绪。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强调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想象力,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五环节:创编表演,升华情感
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刚才热闹的活动环节平静下来,我就让学生欣赏了《孤独的牧羊人》的舞蹈表演,之后鼓励学生模仿小演员的样子表演歌曲。参与角色表演的学生热情很高,小羊们或在一起嬉戏、玩耍,或在草地上吃青草,牧羊人边唱边带领着小羊活动,内容丰富,不拘一格。我用小提琴为歌曲伴奏,和同学们一起参与表演,为创编活动增添了色彩,将本课推向高潮。之后,师生合作演唱歌曲,结束本课的学习。
这本节课我充分营造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多元的音乐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体验,情感得到升华。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内容分别是歌词、歌谱和完整的歌曲,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及音乐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记忆歌曲的旋律,为整体感受和演唱歌曲作铺垫。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尽请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

孤独的牧羊人微课设计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