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语文说课稿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正文

苏州园林说课稿

本站微信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___号说课人,我说课的题目是《苏州园林》,作者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
一、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是初二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人与环境”为主题,编者的目的是通过这类文章的学习,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意识。
苏教版教材在初一下学期安排了三、四两个说明文单元,因此学生对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如说明对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等已经有了大致地了解,因此,学习本文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障碍。
二、 根据上述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陶冶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和文章的“总分总”式结构,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的特点。
三、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达成上述目标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精讲点拔法
四、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本文一共1551字,篇幅适中,但要用一节课来处理这么一个名篇,这样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显然是不合适的。我打算用一节预习课加一节正课两个课时来学习它。
第一课时预习课任务:
(1)至少读课文两遍,从总体上把握课文。
(2)扫除字词障碍。本课的字词比较多,牢固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如“胸中有丘壑”的“壑”、“嶙峋”、“因地制宜”、“别具匠心”等,以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
(3)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4)给每一小节标上序号,并简要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5)看一看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6)把你想到的问题记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7)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图片和文本)。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第二课时的安排
第一环节
导入:常言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出诗情画意,充满了人文情怀,置身其间,让你如在画中,令你乐而忘返。(此时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精美图片,配以古筝曲)老师继续介绍:苏州有四大名园,即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我国园林中的极品(画面的播放以2-3分钟为宜)。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吧。
配乐朗诵课文
这种情境设计以其直观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且以情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古色古香、如诗如画的优美境界。
第二环节
整体感知
让学生速读课文,完成以下3个问题:
1、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它的特点是什么?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本文说明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特色,作者高屋建瓴,说明的是苏州一百多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
要求学生从文中用原话或者是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准确理解“标本”一词的含义和“图画美”的特点
2、齐读第二段加深对“图画美”这一特点的感悟。背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和四个“讲究”,这是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句子,也是全文的总纲。
3、各小组交流概括3-9自然节的含义,思考第2节与3-9的关系。并想一想,第10段有什么作用?
学生容易得出以下结论:
第2节总写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第3-6节从不同角度分写“图画美”,7、8、9节是补充。第10节是对全文的总结。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及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有了整体地了解,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了文章的整体框架。
第三环节
探究感悟。我设置了以下3个问题:
(1)课后练习四,结合例句说明苏州园林的美在于它的自然之趣。
(2)词句赏析:如第一节中“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换成“欣赏”可不可以?
第7节中“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杆竹子或几棵芭蕉”如果把“补”换成“栽”、“种”、“添”、“加”等词语可不可以,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自选段落,找出你认为好的句子,揣摩词语运用的好处。
(3)如果把7-9节放在第2节之后可不可以,为什么?
(4)在预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小组交流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强化文本意识,增强同学们的自学、探究与合作的能力。
第(1)题的目的在于结合文本深入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属于自然美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第(2)问题词句赏析使学生在反复地比较阅读中品味、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应用能力。
第(3)个问题的变式训练,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本文说明事物特点时,按由主到次的安排顺序。
第(4)个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相信学生提出的问题比我们设计的要好。这也是本文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对学生的问题筛选、归类、聚焦,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情,及时解决疑难,调控教学过程。
到此为止,文章的两个目标应该能较好地完成。
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教师利用板书,再次强调苏州园林的“标本”地位,“图画美”的特征,“总分总”的结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五、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晋祠》 梁衡
《小城小巷》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鸟是树的花朵》
六、布置作业
以“我们的校园”或你熟悉的某一风景区为题材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
(1)先抓住这一地方某方面的特点,再从多方面取景印证它的这一特点。
(2)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这个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掌握课文中学到的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和说明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并转化为写作能力。
七、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布局
……配合 主---不止这些
标本--图画美-- ……映衬
……层次
角落、门窗、色彩 次
 

相关阅读推荐:

苏州园林说课及教案

苏州园林说课设计

苏州园林评课稿

苏州园林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